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下参百官,上弹诸相,百无禁忌

乾阳殿中,崔知温猛然抬头,死死的盯向李绚的位置。

李绚坐在那里,满目茫然,一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手足无措的样子。

崔知温的眼中满脸冷笑。

满朝之中,谁不知道姚崇是彭王的人,而且今日姚崇弹劾崔谧?的奏章,是李绚十数日之前,才给他看过的。

如今再度拿了出来。

他想要做什么。

群臣注目之下,姚崇面色肃然的将奏本递到了王福来的手里。

王福来迅速的送到了皇帝桌案之上。

李治目光落在奏本之上,就见上面写着:臣侍御史姚崇弹劾御史大夫崔谧之侄崔济关说通贿案。

李治没有打开奏本,目光抬起,看向不远处的崔谧,轻声问道:“崔卿,可有此事?”

崔谧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对着皇帝拱手,苦涩的道:“不敢欺瞒陛下,确有此事,臣在不久之前察觉此事,已经将崔济责罚,犯官和涉案监察御史,亦有严办。”

“还算是有心。”李治点点头,感慨说道:“朕亦知爱卿不会是此等不法之人,但有了此事,卿再执掌御史台便有所不妥,如此,调任右散骑常侍吧。”

左右散骑常侍,掌侍奉规讽,备顾问应对,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虽是职事官,但实际却为散官。

实际上唯一的权利,只有能够偶尔见到皇帝,规讽顾问,实际权利并无。

几乎等同于弘文馆学士。

皇帝一句话,崔谧便从大权在握的御史大夫,转为等同散官的右散骑常侍,何等残酷。

“臣谢陛下隆恩。”

崔谧跌跌撞撞的从桌案之后走了出来,直接跪倒在大殿中央,沉沉叩首。

李治平静的点点头,说道:“卿归位吧。”

“喏!”崔谧深吸一口气,然后面色悲苦的走回席间,身形一下子佝偻许多。

李治轻叹一声,说道:“御史大夫,下参百官,上弹诸相,空缺不得。”

皇帝一句话,殿中群臣同时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下弹百官,上参诸相。

御史大夫,什么时候有了参奏诸相的权力。

不,以往的时候没有,现在,他有了。

群臣也在一瞬间,明白了崔谧被皇帝罢免的真正原因。

他做御史大夫这么多年,虽然弹劾百官做的不少,但参奏宰相,却是本朝从来都没有过的,皇帝对他自然是不满的。

若是在平时,这不算什么,但是现在,皇帝却需要用这个时候。

没有作为的崔谧,自然待不下去。

所以如今,皇帝才悍然赋予了御史大夫参奏宰相的权利。

或者说,皇帝重新恢复了御史大夫参奏宰相的权利。

御史大夫从秦汉开始,便一直有负督百官之权,尤其是丞相。

甚至很多时候,御史大夫可以兼任丞相。

但是到了隋唐,御史大夫的权利便迅速的缩水,逐渐的,没有了弹劾宰相的权利。

当年便是大名鼎鼎的魏征魏百策,他也从来没有做过御史大夫,最多不过是在初时,任过从四品的谏议大夫。

之后,便是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

没错,侍中。

门下侍中,总典吏职,监察亦在其中。

如今,皇帝将监察宰相的权利返给了御史大夫。

故而,接下来的御史大夫,虽然依旧是从三品,但职权却丝毫不逊色于正三品的高官。

只差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就能成为宰相。

皇帝说,御史大夫,空缺不得,那么也就是说,刚刚因为崔谧被免掉而空缺出来的御史大夫,马上就会被顶上。

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呼吸急促了起来。

甚至有很多人将目光放在了李绚身上。

他们怀疑,眼下这一切很有可能是李绚在暗中谋划的。

那么这个御史大夫……

……

御榻之上,皇帝有些好笑的看着群臣的反应,眼底却闪过一丝冷冽。

武后坐在一旁,面色肃然,一言不发。

御史大夫崔谧是她的人,但是皇帝决定了要废掉崔谧,她也没法反驳。

但好在,皇帝给了她足够的补偿。

皇帝的目光在群臣之中扫了一眼,最后直接落在了苏良嗣的身上。

“苏卿!”皇帝一开口,群臣同时惊愕。

苏良嗣,刑部侍郎,任刑部侍郎不超十天。

苏良嗣自己也是万分的诧异,他忍不住的站了起来,走到殿中跪下:“陛下!”

李治点点头,身体微倾,开口道:“御史大夫,下参百官,上弹诸相,朕问你,你有信心做到吗?”

苏良嗣微微一愣,随即肃然拱手道:“陛下,臣有心做到。”

当仁不让,当机会来临时,苏良嗣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死死的抓住。

“好,传旨,任刑部侍郎苏良嗣为御史大夫,下参百官,上弹诸相,百无禁忌。”李治一句话,殿中群臣同时哗然。

相比于而言,朝中六部尚书还算平稳,但几位宰相,却都不由得面色沉重。

朝中诸相,大家哪怕是有什么意见,也都会在政事堂解决,哪怕闹到皇帝面前,也不过是小朝会的时候。

可是如今有了御史大夫,一旦被弹劾,立刻就会满朝皆知。

一瞬间,所有宰相的头顶,都感觉悬上了一把利剑。

“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苏良嗣沉沉的叩首,面色无比肃重。

李绚平静的看着,眼中却闪过一丝恍然。

他现在大概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是薛元超的事情,被皇帝知道了。

李绚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看样子,那日他和薛曜在公主府的谈话,被皇帝知道了。

果然,废太子李贤的旧部,还是引人注意。

尤其对皇帝而言。

好在薛曜的事情虽然让皇帝关注,但是薛元超才是更重要的。

薛元超做了尚书右仆射之后,身体状况日益变差,这种事情瞒不了皇帝的。

李绚虽然知道薛元超未来必定无法抗衡武后,但是在皇帝那里,薛元超这个自小的发小,在他的权利平衡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薛元超出了问题,皇帝立刻就要弥补,而弥补的这个人,皇帝选择了苏良嗣。

苏良嗣做过密卫统领,做过雍州司马,做过太子率更令,刑部侍郎,如今再做御史大夫,并不会造成什么问题。

甚至还因为曾经的那些职司,让他在御史台会更加的如鱼得水。

皇帝真的是用对人了。

李绚稍微松了一口气,有苏良嗣在朝中,即便是皇帝崩逝,武后和裴炎联合,李绚也有很多手段可以施行。

李绚的神色越发的平静。

……

皇帝抬头,看向群臣说道:“刑部侍郎有缺,朕看,李卿,你来递补吧。”

皇帝的目光落在了李昭德的身上,李昭德立刻站出,然后沉沉拱手:“臣领旨。”

看着李昭德跪在地上,不少人的目光却是直接越过李昭德,落在了李绚身上。

他们越发的怀疑,眼下的这些,和李绚有脱不开的关系。

苏良嗣是太子率更令,如今的情况,对东宫极为的有利。

李昭德是李绚的彭王长史,今日递补苏良嗣为刑部侍郎,也等于李绚将李昭德拉入到了东宫的阵营当中。

皇帝抬头,目光看向前方,继续说道:“兵部郎中王隐客。”

“臣在。”三十岁出口,一身绯袍,浑身精干的王隐客走了出来,俯首跪倒在地。

“从今日起,伱任彭王长史,明年,随彭王前赴蕃州。”皇帝一句话,李绚眼神不由得微微一变,但随即,他的脸上就满是喜意。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转头看向李绚,李绚立刻起身拱手,和王隐客同时道:“臣领旨。”

“侍御史姚崇。”皇帝重新看向了姚崇。

姚崇这些十日,弹劾窦思泰,弹劾崔谧,动静一阵比一阵大。

但这些事情,全部都是皇帝在背后安排,如今事情办妥,皇帝自然也有奖赏。

“臣在。”姚崇沉沉叩首。

李治点点头,说道:“你弹劾有功,如此,调任兵部郎中,检校侍御史。”

“臣领旨。”姚崇再度叩首。

李绚平静的看着这一切,但他的心底,却不由自主的闪过一丝冷笑。

王隐客,身为密卫统领,却调任彭王长史,实际上是在看着他。

姚崇调任兵部郎中,表面看上去,他是李绚的人,有欧阳通在兵部,任兵部郎中会容易一些。

但实际上,姚崇还检校侍御史,这明显就是进兵部,却盯着欧阳通一般人。

虽然在多数人眼中,姚崇是李绚的人,但实际上他不过是和李绚有所亲近罢了,他并不完全属于李绚的人。

他更多的还是忠诚于皇帝,李绚对于这点没有异议。

甚至他对于王隐客随他一起去蕃州,他也没有异议。

眼下这一切,不过是皇帝和武后,对他所掌握权利的一种挟制罢了。

但李绚在蕃州所拥有的真正力量,是远超任何人想象的。

……

李治坐在御榻上,看着李绚平静的坐下,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他看向左右两侧的宰相,开口说道:“永隆二年,朝野丰盛,但朕自觉治政颇有不足,朕欲改元,诸卿觉得如何?”

改元?

听到李治这么说,李绚第一时间看向李治。

皇帝的神色这个时候已经变得平静许多,莫名其妙的,整个乾阳殿之中的气氛一下子谨慎了起来。

“臣等恭聆圣训。”殿中群臣一瞬间全部躬身。

李治点点头,说道:“朕欲改元弘道,中书令起草改元诏书,明日巳时正,朕于承天门上宣读诏书,洛阳城中九品以上官员,致仕名宿,坊间耆老,年轻士子,诸国外使,全部在承天门外听旨。”

“臣等奉命。”群臣再度拱手。

李治满意的笑了,但殿中群臣,包括李显、李旦,眼底深处都忍不住的闪过一丝担忧。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