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堂。
此时李瀚的左右站满了人。
左边站的是为曾国藩为首的文士,在他的后面还有被强行拉来的张廷玉,不过,自从张廷玉来到这边后,没有献出一计,出过一谋,仿佛变成了哑巴。
右边站的是李瀚的四名悍将张忠和,谢战平,王安,于强,他们在收到李瀚回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脱了身。
“大将军,现在老皇帝死后,清朝已经出现了三个皇帝。”
“第一位是京城的胤禩,他自称为安乐皇帝,号称正统,承接老皇帝遗愿继位。”
“第二位是占了西北和东北的胤禛,他自称为雍正皇帝,也号称正统,对外称胤禩篡改了传拉诏书,不日将讨伐之。”
“第三位是占了东南的胤禵,他自称为龙武皇帝,也称自已是正统,说之前老皇帝承诺传位于他,要其他二人速度来福城见驾。”
“现在清朝已成三国鼎立之势,恢复汉人江山已成熟。”
“现我受众将军之托,请大将军进位称王,扫清寰宇,光复汉人江山,建立万世江山也。”
说话的正是曾国藩。
李瀚不在的这段时间,曾国藩已经成为李瀚的代言人。
而曾国藩在得知胤禛和胤禵都称帝后,立即找来各位都统作了商量,最后商量出上面的方案,就是劝李瀚进位称王,然后扫清敌人,一统天下。
“请大将军进位称王,扫清寰宇,光复汉人江山,建立万世江山也。”
在场的所有人都跪了下来,请李瀚进位称王。
只是,人群中有一个人一直在坐着,没有跪下,没有任何表示,也不支持也不反对。
这人就是张廷玉。
而此时的李瀚也有点纠结,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毕竟他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你说要是打打杀杀,李瀚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现在是打天下,只靠武力是不成的。
现在李瀚要面对三个敌人,还有边境敌国的虎视眈眈。
同时,现在他的名声也臭了,全国上下都在骂他李瀚是个国贼,民众恨不得将他杀了。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他还进位称王,那就真的坐实他国贼的身份了。
要知道在战争时期最重要的是要民心。
毕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厉害还是知道的。
可现在面前的事一团乱麻,一时间,李瀚也不知道从何抓起。
只不过,当李瀚看向左下方的张廷玉,眼睛忽然亮了起来,因为李瀚知道,张廷玉这老家伙肯定有办法。
于是李瀚大声的说道:“诸位,所有有理,我就考虑考虑。”
只见李瀚话音刚落,张廷玉那嘴角处露出一丝不屑,似乎在说:“匹夫之勇。”
观察细致的李瀚,就知道这老狐狸有办法,于是他让其他人退了下去。
“子诚你和张廷玉留下。”
张廷玉也不反抗,你说留下我就留下,摆出一幅听从命令的样子。
李瀚见状也不恼,对曾国藩道:“子诚,你以为我称王后,该接下来如何?”
“当然是一律平推过去。”
“凭借着大将军的实力和强悍的军队,肯定能击败一切敌人。”
曾国藩不加思索的回答着。
但年轻的曾国藩不曾想到,如此一来,即使是李瀚得到了天下,也得到不天下的民心。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就如同秦末的陈胜起义,为了“名正言顺”的造反,他在鱼腹中装入帛巾,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大楚兴,陈胜王。”
于是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农民运动,为秦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而现在李瀚要是以一个“国贼”的身份起义,那必然得不到天下民心的支持,甚至天下人会对其唾弃,届时你李瀚的刀再快,也杀不尽悠悠之口。
所以说,造反是一个技术活。
李瀚在听完曾国藩的话后,也感到有些不妥,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妥。
于是李瀚又再一次的询问张廷玉:“先生以为如何?”
张廷玉没有理会,直接偏过身来,躲过李瀚的追问。
一向不求人的李瀚,见张廷玉甩脸色给他看,也不再惯着,直接说道:
“张廷玉,老子要不是看你是个人才,早就一刀砍了你,给你三分颜色,你还开染坊了?”
“你在等什么?”
“你在守什么?”
“你在坚持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以乞丐身份打下了若大的明朝,从此汉人挺直了腰杆,国祚年。”
“这些野猪皮本就是一群饮毛茹血的畜生,窃国至今。”
“这帮野猪皮窃国后,为这华夏作过哪些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