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夏天》全本免费阅读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故都的秋》,是一篇散文。
散文在历年高考阅读题里占比不大,单纯写景寓情的就更少了,考到的可能性太小,性价比太低,因此,这篇课文在课堂上也只是一笔带过。
学生们都阅历尚浅,读这种课文只觉得云里雾里,不太能感知到文字里确切的感情。
林梢也一样。直到真正来到北国,感受到这里浓烈分明的四季,她才明白,作者怀念的到底是怎样一种秋天。
林梢已经在北国度过了两个秋天,进入了大二下学期。
N大社会学系的学生,从这一届正式开始试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需要在大二下学期定下自己的导师。
确立导师,意味着初步确立今后的研究方向,当然了,如果在之后改变了想法,也是可以重新选择的,但大多数人都会在一开始就谨慎三思,争取做一个让自己不后悔的决定。
林梢的导师是系内的博导叶教授,叶教授快到退休年龄,现在已经很少再带本科生,能被她收入门下,林梢认为自己实在是有几分幸运。
幸运的林梢此时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五月初,N大校园比往常更加热闹,几天前的校庆活动已经结束,前来参观的游客却依旧络绎不绝。
骤雨初停,石板地面有湿淋淋的游人足迹。
林梢从湖边走过,顾不得去管飘在头发上的杨絮,她正在给同系的学妹打电话,“之前那份访谈资料还在你那儿吗?”
学妹在电话另一端连连道歉,前几天,学妹借走了叶教授手中仅此一份的影印资料,本打算挑灯夜战,结果突发急性肠胃炎,半夜进了医院,手忙脚乱忘了时间,那一份资料也没能及时归还。
偏偏叶教授也忘记了这件事,直到十分钟前才记起来——那份资料和今天在校内举办的新书宣传访谈活动有关,在访谈过程中可能会用作参考,叶老师不是宣传新书的作者,但她是代表校方的访谈人,也需要登台。
访谈即将开始,学妹还躺在医院,只能在电话那头干着急,“资料我放在宿舍了,应该在柜子里,第三层右边,一个蓝色的文件袋……”
林梢急匆匆往宿舍赶去,幸好学妹所在的宿舍楼离礼堂不算太远,她骑着一辆银色自行车,四十分钟后重新回到了礼堂。
访谈还有十五分钟开始,林梢三两步迈上台阶,身后的自行车没停稳,哐啷一声砸在花坛边。
礼堂入口静了下来,大多数观众都已经入场了,林梢又加快了奔跑速度,帆布鞋的胶底在木地板上磨出刺声。
砰,林梢撞上一个什么人,撞得她额头很痛,有点发晕,手上却很稳,紧紧抓着那个文件袋。
礼堂里的掌声穿透幕布传出来,林梢匆匆道了声歉,头也没抬,沿着原本的路径飞快跑开。
在她身后,有个人弯下腰,捡起一枚浅绿色的回形针。
好险,赶在访谈开始之前,林梢把资料交到了叶教授手上。
叶教授倒是很很平静,丝毫没把这点小插曲放在心上,资料只是辅助,就算什么稿子都没有,她同样能够做一场完美的访谈。
叶教授含笑看了一眼林梢,说道:“辛苦你了,去休息吧,第一排有给你留的座位。”
林梢松了一口气,她脸上有层薄汗,用湿纸巾擦掉之后,脸色泛红,看上去有点狼狈。
上场前还有点时间,叶教授伸手替林梢理了理头发,又称赞她今天的衣着很漂亮,很得体——考虑到今天的场合,林梢穿得比较正式,衬衫和西装外套,下身是一条墨绿色的百褶裙,配了同色系的领带。
林梢稍微弯下腰,方便叶老师的动作,叶教授实在是个宽和温厚的人,教学专业却不严苛,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尽力照拂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或许和她的研究领域也有关系,叶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家庭问题和农村教育,她本人就是一个足够优秀的教育典范。
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在讲台上宣布,欢迎今天的两位嘉宾,一位是本校的社会学专家叶教授,另一位是携带新书《亲情犯罪之迷思》来做宣传的作者本人。
林梢从后台离开,轻手轻脚地绕去前排座位。
途中听到了很多观众席里的讨论,《亲情犯罪之迷思》这本书题材特殊,是一系列以“发生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暴力犯罪行为”相关案件实例为内容的报告文学合集,出版过程几经波折,出版后的反馈也十分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报告文学这一体裁有强烈的情感导向,如果审查不足,容易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则认为正是这种狭隘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闭目塞听才是真正的社会毒瘤。
不过,无论谁对谁错,这本书的争议度始终居高不下,为了防范于未然,真的出现什么奇怪的问题,在今天这样的高校宣传场合,出版社所在的文化公司甚至派来了律师坐镇,以防作者本人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
话题从社会议题谈到律师本人,观众们的谈兴就更大了,这毕竟是具体的人,可以聊一些更真实细节的东西。
据说那位律师是隔壁政法大学的,四舍五入也算校友。今年大四,目前还在实习。
作为大三就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的狠人,他放弃了进入红圈律所的机会,跑去一个私企的法务部实习,这随意的职业选择实在是叫人费解。
听见他们提起隔壁政法大学,林梢脚步停了一刻,不为别的,主要是她有一个朋友也在那里读书,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