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右相惊心

阳春三月,雪融冰消,满山的林木绽出了点点新绿。过往的山风不再寒冷彻骨,带上了丝丝暖意,轻柔地拂过一座座高峻的山岭。

夜深人静,巡防的兵士荷着剑戟,在城楼上来往巡逻,剑戟反射着清冷的月光,在暗夜中熠熠生辉。一座座营帐熄灭了火烛,沉入了酣沉的睡乡,偶尔响起的声声犬吠,打破了宁静的夜色,穿过城墙,撞到了对面的山壁上,被山壁弹射回来,在寂静的潼关城内回荡。

守着一盏孤灯,哥舒翰和属下部将马军指挥王思礼对坐小酌。王思礼已经微醺了,他看看沉默不语拨弄着炭火的哥舒翰,开口说道:“将军,夜深了,酒也够了,不如歇息了吧?”

哥舒翰摇摇头:“睡意一丝也无,再坐坐。”他抬眼看向王思礼:“你陪着老夫枯坐了两个时辰,难道有话要说?”

王思礼却一口否认:“末将陪着老将军饮酒解闷而已,其实无话。”

“你屡屡地看老夫,分明是在察言观色,看老夫肯不肯听你说话。”

王思礼一笑,承认了:“将军果然善于察言观色,一眼就觑破了末将的心思。不瞒老将军说,这些话已经在末将心头藏了许久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不知将军愿为末将一听否?”

“你说。”

王思礼为自己倒了一碗酒,一口饮尽,清清嗓子,说道:“安禄山在范阳造乱,打的什么旗号,将军想必一清二楚。”

“忧国难,清君侧。”

“他要清除圣上身边何人?将军可否明白?”

哥舒翰顿了一顿,低声说道:“你我都是心知肚明,何必非要说出口来。”

王思礼说:“圣上身边的奸佞一日不除,就给了安禄山反叛的口实,这场祸乱不知哪一天才能收场。将军,末将如此说,有无道理?”

哥舒翰默默地点点头。

“善哉!”王思礼来了劲头:“安禄山找了这么一个由头,将军难道就没有一点想法?”

哥舒翰抬眼看定王思礼:“什么想法?”

王思礼拉拉椅子,靠近了哥舒翰,那声音压得低低:“将军,末将替将军设想了一番,只要如此,便可事半功倍一箭三雕!”

哥舒翰把眼睛藏到了眉毛下,直直地看着王思礼:“你说——”

“留三万人马据守潼关,将军亲领十余万大军杀进长安,诛杀杨国忠,杨国忠一死,安禄山就没有了发兵的借口,只得乖乖儿地退回范阳。”

听了王思礼的话,哥舒翰如同一座木雕,一动不动地呆坐着,心里翻江倒海,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脸上却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屋里寂静无声,只有木炭燃烧时偶尔发出的轻微的“劈啪”之声。

良久,哥舒翰的眉毛抖动了几下,他说:“领十数万精锐杀进长安,如此,老夫与那胡儿又有何区分!”

王思礼也自觉不妥:“将军,就算末将没有说。不过,末将斗胆劝将军一句:杨国忠阴险狠毒,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将军虽然从前与他交好,只恐有一天触犯了他,他翻脸不认人,可能置将军死无葬身之地!”

哥舒翰没有说话,他也深知杨国忠为人,深知此人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为了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他已经获罪于杨国忠,王思礼之言,切中了他的心思,不过,杨国忠目前实力熏灼一时,哥舒翰自忖还不能与他匹敌,只能是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待到找准机会,再对杨国忠出手。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之时,明皇为了防患于未然,罢免了安禄山表兄安思顺的朔方节度使,调他进京,就任户部侍郎。一日,明皇接到了一封密奏,打开一看,不由得脸色大变。密奏是哥舒翰送来的,里面还附了一封信札,哥舒翰在密奏中说:此信是从一个细作身上搜出来的,特地奉送圣上,请圣上看后裁夺。明皇铁青了脸,打开信札来看,信是安思顺写给安禄山的,约定三月之后,他当内应,接应安禄山大军进攻长安,一举推翻李唐,再同心合力兴盛大燕王国。

“反了!反了!”明皇气得浑身战抖,一掌把信拍在案几上,抖着嘴唇令韦见素拟旨,命刑部立即去抓捕安思顺等人。

杨国忠闻讯,急忙赶来劝阻:“陛下,安思顺一向忠君事国,说他与安禄山勾搭,微臣丝毫不信!”

明皇把信札拍到他面前:“你不信,看看这个!”

杨国忠拿起来,粗粗一看,就手搁到一边:“陛下被人骗了,定是有人冒名顶替,栽赃陷害!”

“哪个陷害于他?!哪个栽赃于他?!哥舒翰说,送信人已然招供,正是安思顺派他去送信给安禄山!”

“安禄山谋乱之前,安思顺就就屡屡上奏朝廷,明言安禄山必反,既然与安禄山合谋,他当初何必要首告安禄山谋反?!”

明皇付之一笑:“正是贼子精明过人之处,首告安禄山,赢得朝廷信任,潜入长安之内,正好与安禄山做内应。”

“他本是朔方节度使,分明是陛下调他入京,怎么是他自己潜入长安?”

“这也正是朕的高明之处,不动声色,夺了他的兵权,调他入京,断了他发朔方兵马接应安禄山之路!”

见不能你说服明皇,情急之下,杨国忠双膝一软,跪在了明皇面前:“陛下,哥舒翰与安思顺向来不睦,此事,微臣以为,是哥舒翰要借陛下之手,除掉宿敌,请陛下明鉴!”

“哥舒翰生性磊落,当年不惜冒犯于朕,拼死为王忠嗣求情,朕如今尚记忆犹新,说他借刀杀人,朕更是丝毫也不信!”

“陛下,人头落地,不能复生,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朕已经想过了,留下安思顺,实为一大隐患,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益,除恶务尽,方得社稷安宁!你不要再说了,朕身为一国之君,难道砍一个人头还要听你吩咐不成!”

明皇不听谏议,杀了安思顺和其弟安元贞,又把他们的家人逐出长安,远远流放到了岭南荒蛮之地。

自此,杨国忠就对哥舒翰怀了几分戒心。他总觉得,这个哥舒翰不是等闲之辈,也绝不是襟怀坦白之人。必定是他设下圈套,蛊惑了明皇,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了安思顺这个堂堂的朔方节度使,他略施小计,就让安思顺丢了性命。如今重兵在握,权势更是不可一世,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就是他杨国忠。他不能不防,也不得不防。绝不能坐以待毙,到头来鹿死谁手,还须得几番较量!

晃眼之间一月时间过去,安思顺被诛杀,一场风潮似乎已经风平浪静,然而,将相之间的龃龉却在与日俱增,只是明皇被蒙在鼓里浑然不觉。

隔墙有耳,王思礼与哥舒翰那番话不知怎么传到了杨国忠耳朵里,顿时,杨国忠毛骨悚然,对哥舒翰更是恨之入骨,恨不能生啖其肉。他日思夜想,想出了一个妙招,当即向明皇上疏一道:为了加强守备京师兵力,防御受阻于潼关之外的叛军,紧急招募一批兵员,由得用的将领统领,如果叛军攻入长安,这支精锐的队伍可以与叛军在长安城外周旋,为朝廷调集各路勤王队伍赢得时间。明皇深以为然,夸奖右相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欣然准奏。

一番运作,招募到兵员三千人,杨国忠令心腹对新兵日夜操练,不得闲暇。杨国忠还嫌人少,借着明皇圣旨,又在长安城内招兵买马,一共募得一万余人,交给部将杜乾运统领,驻守在城外灞上。

“杜将军,你且听好了——”,杨国忠亲自对杜乾运作了一番交代:“让你领兵驻守灞上,对圣上说的理由是为了防御叛军突然进占长安,其实——”

杜乾运打断了杨国忠的话:“右相,末将明白,右相是让末将挡住哥舒翰,不许他轻易进入长安城。”

“正是如此。你既然明白,就请一定照此办理,严防死守,不得让哥舒翰踏进长安半步。”

“末将领命!”

哥舒翰得报,杜乾运领一万人马,进驻灞上,在潼关与长安城之间筑起了一道人肉城墙。猜也猜得到,想也想得到,这是右相杨国忠耍的手腕,不过是要阻断潼关与朝廷之间的联系,分隔开他与明皇。哥舒翰不肯示弱,也向明皇上疏一道,请求将驻守在灞上的兵马归于自家统一管理指挥调度。却被明皇据理驳回:灞上驻军专为长安防务,防御叛军突然攻击都城,两军归于一军,长安城内空虚,叛军若是趁虚而入,爱卿又将如何?!爱卿不要把手伸得太长,谨防顾此而失彼,镇守好潼关,做好诸项准备,早日出关迎战安禄山,为朕收复东都才是当前最最要紧之要务。一想到东都陷入贼手,朕就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正翘首以盼王师克复东都,将军应以拯救百姓于水火为己任,一时也不能忘之于脑后!

哥舒翰被驳得哑口无言。却不甘就此罢休。又找了个借口,请杜乾运到潼关共议军务。杜乾运黄口小儿,见名满天下的郭子仪好言相邀,一时得意忘形,带了几个部下,兴冲冲到了潼关。郭子仪亲自在关前迎接,笑容可掬地嘘寒问暖,当面夸赞杜乾运不愧是右相青睐之人,果然年少英武,大有作为。

携手进入关内,进了哥舒翰官署,两人相谈甚欢,还未来得及说到两军防务,哥舒翰的一名牙将突然闯了进来:“将军,来了一群奸细!”

哥舒翰愕然问道:“哪里来的奸细?”

牙将抬手指向杜乾运:“就是随他一路来的人!”

杜乾运脑袋“嗡”地一响,连忙分辨道:“随末将来的人都是末将亲随,哪里是什么奸细!”

“不是奸细,为何四处鬼鬼祟祟探头探脑,还跑到箭楼上东张西望,分明是在打探我军防务!”

哥舒翰一听,怒目圆睁,逼视着杜乾运:“老夫竟然错看了你!老实说,你带来的是些什么人?!”

杜乾运被哥舒翰的气势吓得说不出话来:“这个——,这个——,他们真的不是奸细!”

“啪——!”哥舒翰重重一掌击在案上,几个玛瑙碗被震得在案上跳起好高:“我潼关固若金汤,叛军百攻不破,皆是因为我军防范得当,有敢于潜入刺探军情者,格杀勿论!老夫好意邀你前来商议军务,你却带了一群奸细前来,妄图为叛军提供潼关防务,是可忍孰不可忍!”

杜乾运双膝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哥舒翰面前:“将军明鉴,末将以身家性命担保,末将的随侍们绝不是奸细。”

哥舒翰冷冷一笑:“你还替他们担保,他们既然是你的人,连你也跑不脱干系,你定然也是奸细,胆大妄为,前来窥探军情。怨不得你一请就来,原来是心怀鬼胎,另有图谋!”

“末将是杨右相得用的人,将军若不信,可遣人前去问右相,右相可为末将证得清白!”

“我统领二十万大军,军务繁忙,日理万机,哪里有闲空去问什么右相!”哥舒翰一摆手:“刀斧手何在?”

大帐外几十名兵士齐齐应到:“在!”

“把这些奸细绑到旗下斩了,以血祭旗!”

“是!”

杜乾运和几个随从糊里糊涂当了刀下之鬼。哥舒翰杀了杜乾运,立马派人去了灞上,把那一万多名兵将统统收编到自己麾下。

杨国忠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自此领教了哥舒翰缜密的心计,高明的手段,对他更加提防。而哥舒翰也是心中有数,自己已经彻底地得罪了杨国忠,为防他挟嫌报复,须得日夜经心,片刻也不能疏忽大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