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皇图霸业

不等老板先辞了员工,员工先把老板炒了鱿鱼。

当蜀地造反的战报,翻山越岭,八百里加急,累死马累死人地送到唐明宗这里时,孟知祥和董璋早已经把在蜀地的官军,打得屁滚尿流了。

明宗李嗣源一天到晚不停地接到蜀地的战报,内容基本上就是差不多,“官军败了”、“官军又败了”、“官军继续败了”、“官军接二连三地败了!”每一封战报都是在给明宗在上“眼药”,让他激情燃烧,让他热血沸腾,让他火冒三丈。

明宗下诏将孟知祥、董璋削官罢爵。诏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东川行营招讨使,以夏鲁奇为副将,出兵讨伐东西两川。

唐明宗终于撕下伪装,原来,他之前派到蜀地的强兵悍将,就是为了扼制老孟和老董准备的。

当石敬瑭率大军从洛阳出发时,夏鲁奇已经在蜀地跟孟董的联军,展开多次交锋,不得已,退守遂州,战报就是从他那儿发出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石敬瑭带领的唐军一路跋山涉水,打到剑门,人是过来了,粮草车却跟不上了,三军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饿肚子怎么打仗,石敬瑭很郁闷,不得已在剑州(今四川剑阁)止步不前。

在蜀地行军作战,最难的就是粮草运输,诸葛亮当年发明了木牛流马,不耗粮食不耗油,让它在栈道上自己走,也无法做到让蜀汉官兵吃饱。

石敬瑭不是诸葛亮,既造不出木牛流马,也想不出法子变出粮食,弄得三军只能吸风饮露,喝水充饥。这仗根本没办法再打了,唐军败在了粮食问题上,军心、战斗力全部归零,战马快全被杀光了,再没有粮食,这几万人全都饿死在这大山里了。

孟知祥闻讯大喜:“如果唐军急赴东川,一定能解遂州之围,到时候两川必然形势危急,如今唐军不再进军,不足为虑矣。”

十二月,赵廷隐与石敬瑭在剑门展开巅峰对决,石敬瑭败走。不久,张武、袁彦超相继夺取渝州、黔州。

长兴二年(931)正月,李仁罕攻破遂州,百战百胜的夏鲁奇战败自杀。

孟知祥任命李仁罕为武信军留后,让人拿着夏鲁奇的首级在唐军阵前示众。

战事不利,唐军士气大跌,再加上粮草迟迟供应不上,士兵们都饿瘦了,石敬瑭不得已宣布撤军,打道回京。

利州刺史李彦珂、夔州刺史安崇阮,得知石敬瑭退兵,也都纷纷弃城而逃。

后唐在蜀地损兵折将,没得到任何好处,还折了大将夏鲁奇。

打了败仗,唐明宗只能把气撒在不通文墨、刚愎专断的安重诲身上。

安重诲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也不想老是当出气筒,刷存在感。不好玩,就赶紧急流勇退吧。在打了多次辞职申请报告之后,终于被批准以太子太师致仕,回到老家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

唐明宗怕安重诲心怀异志,任命自己的侄子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监督安重诲。

那些被安重诲压制多年的大臣们,分分钟为他罗列出了两项罪名:

一是离间孟知祥、董璋等与朝廷的关系;

二是安重诲要征讨淮南,是想图谋兵权。

唐明宗李嗣源越想火越大,立即给李从璋发去密诏。

接到诏书,河中节度使李从璋第一时间派重兵包围了安府。见到安重诲之后,李从璋在庭下行大礼,安重诲很吃惊,自己已经处于这样境地了,怎么还有这么尊贵的皇子、节度使来给自己下拜,赶紧走下台阶跪下回拜。

李从璋忽然奋起,用铁挝猛击安重诲的脑袋,安夫人张氏大惊,赶忙来救血泊中的丈夫,也被李从璋用大棒击杀。

传旨太监回京交旨,唐明宗又下诏将安重诲留在朝廷的两个儿子,判令一起处斩。满朝文武,除了赵风,没有人替安重诲喊冤。

撒完气的唐明宗,又想起蜀地两川的事。有了石敬瑭上回攻蜀的落败,他不敢再对蜀地用兵,他决定息事宁人,主动把西川进奏官苏愿、杜绍本遣回西川,招抚孟知祥,称其留在洛阳的家人都安然无恙。

孟知祥得知家人无恙,而宰相安重诲也已被杀,便邀请董璋一起向朝廷谢罪,接受招安。

董璋不同意,道:“你老孟的家人安然无恙,我的儿孙却被杀害,我为什么要向他李嗣源谢罪?”

孟知祥便派观察判官李昊前去晓以利害,董璋认为孟知祥要出卖自己,盛怒之下出言侮辱李昊。

李昊回来告诉孟知祥,说董璋彻底不可救药了,劝孟知祥收拾董璋。

董璋认为孟知祥背弃盟约,接受招安,向朝廷邀功请赏,一怒之下,领兵来打西川。

两个亲家,一起造反的兄弟终于刀剑相向。

这正是唐明宗李嗣源想要的结果。

◆独占两川

长兴三年(932)四月,董璋率所部兵万余人袭击孟知祥,双方在汉州(今四川广汉)弥牟镇展开对决。

孟、董开战前,胜负难料,孟知祥为了鼓舞士气,就写信给董璋。

武将们的肚子里没喝过多少墨水,他把“董”字写成了“重”字,为此很是懊恼。

判官李镐却带众将向孟知祥贺喜,孟知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笑道:“现在胜负难料,有什么好贺喜的!”

李镐道:“董字是草字头下一个重,如今大王把草字头去掉,只写一个重,这就表示‘董’字无头,这是我军必胜的征兆啊,岂不可喜可贺!”

这个事,有时候就这么寸,似乎一切都是天意。

一字之错,让西川军军心大振,一战击败董璋。董璋仅带了数十骑,逃回东川。

董璋败回东川,他想让儿子董光嗣向孟知祥认罪投降,怎么说董光嗣也是孟知祥的女婿,如果谈拢了,董氏一族就能得以保全。

董光嗣也是个软蛋,他没勇气去见孟知祥,反而在老爹董璋面前哭。哭什么呢?

他哭着说:“从古到今哪有杀死自己的亲爹来求活路的,我宁愿与您一起战死……!”董璋一头雾水,怎么有这么不争气的儿子,让他去求老丈人,他偏扯上杀爹的事,只得作罢。

在此之前,前陵州刺史王晖受董璋邀请,客居在东川。见到董璋失败,只有很少的几个亲兵,守卫着东川府。王晖便联合一帮兵将和草莽好汉,端了董璋老巢,将他杀死,传首西川。老董那个吓哭的儿子董光嗣,也找了个白绫自缢而死。

孟知祥一举拿下东川。

老孟尽占两川之地,也没有再向朝廷请罪。

◆建立后蜀

在与后唐朝廷的抗衡中,孟知祥的砝码又加大了。他要求朝廷让他独自治理东川和西川,也就是四川全境。

唐明宗迫于蜀地的艰险只得答应,他对群臣道:“孟知祥是我的旧友,因为被人离间才到如今这个地步。”总算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了。

接着,明宗又派孟知祥的外甥供奉官李存瑰带着礼物前往成都,安抚孟知祥。

长兴三年(932)九月,李存瑰返回洛阳,奉上孟知祥的表文:

请求授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张业、李肇五位节度留后为节度使,并索要蜀王的爵位,同时将福庆长公主已经病死的消息告知朝廷。

唐明宗为福庆长公主发丧,并以阁门使刘政恩为宣谕使,到西川宣谕。

长兴四年(933)二月,唐明宗任命孟知祥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并以工部尚书卢文纪为使,册拜孟知祥为蜀王。赵季良五人也都被拜为节度使。

明宗又一次向孟知祥妥协。

长兴四年(933)十一月,后唐明宗李嗣源驾崩,孟知祥再无顾忌。

应顺元年(934)正月,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蜀,史称后蜀,并以赵季良为宰相。孟子的后人称帝的,孟知祥是头一个。

后蜀的疆域包含今天的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部。

四月,孟知祥改元明德。

◆得登便倒

孟知祥未称帝前,成都街头经常有一个自称叫醋头的和尚,手持灯檠,每到一处便高声呼道:“不得灯,灯便倒。”人们都不解其中意。

孟知祥登基之后,后唐朝廷就发生了内乱,潞王李从珂与皇帝李从厚为争夺帝位,大打出手。

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讨伐潞王李从珂,兵败,和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逃向成都,投靠孟知祥。

明德元年(934)六月,张虔钊、孙汉韶抵达成都。

孟知祥大摆筵宴,招待两位节度使。

正在推杯换盏之计,老孟突然发病,连手中的杯子都举不起来了。

书上说,他是因为心力劳累、血液瘀滞,得的是脑中风一类的疾病。此时,华夏大地都是中医治疗,汤药盛行,有能力让他坚持多活了几天,得以安排后事。

孟知祥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福庆公主所生,但是两人均在孟知祥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他只能立三儿子孟仁赞为皇太子,命其监国。

明德元年(934)七月二十六日,在位一百七十八天的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病逝。

孟知祥登基称帝不到半年就一病呜呼了,大家这才明白醋头和尚“不得灯,灯便倒”这句话暗含的深意。“灯”与“登”谐音,寓意登基的意思。

这会不会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玩的心理战术,奉劝孟知祥不要搞独立,不得而知。

孟知祥刚到西川时,见蜀地地势易守难攻,艰险坚固,就有割据称雄的野心。

在他抵达成都后,一天,夜宿于成都郊外。有人推着一辆小车从他身边经过,车上的东西都用袋子装着。

或是为体察民情吧,孟知祥看到后便好奇地问道:“你这车子能装多少袋?”

那人答道:“最多能装两袋。”

孟知祥听后,心里掠过一丝不祥的预兆,脸也拉得老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后蜀果然两代而亡国。

孟知祥驾崩,扔下一个烂摊子给一个十六岁的幼主,在那个五代十国的乱世,典型的弱肉强食,任你老皇帝有多强,虎仔架不住一群狼,幼主多半都会被掌管军队的大将所取代。孟知祥一死,后蜀政权顿时就面临最高权力交接的生死挑战。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悍将,会有何等的不臣之举,到底要流多少血;没有人知道,孟氏一族接下来是喜还是悲,是全身而退,还是国破家亡;更没有人知道,蜀国这条大船究竟会驶向何方。

是生是死,是存是亡,前途未卜,形势一片迷茫,枢密使王处回和宫中李娘娘,决定先来个秘不发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