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和院线之争

第307章4+5和院线之争

第304章

给刘焱打了一个电话,陆远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上个月,湾湾偶像剧教母柴志萍联系了星辰传媒,想要买下歌曲《那些年》的商用版权,用来做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推广曲。

然后,星辰传媒制作部注意到了九把刀的小说。

看到这本小说,制作部的人觉得这本小说跟《那些年》mv剧情很像,他们倒也没有多想。

青春期的暗恋、懵懂,差不多都是那么回事。

因为柴志萍的缘故,制作部的人觉得或许能把mv拉一拉,拍成一部电影。

结合《那些年》mv和九把刀的小说,剧情骨架瞬间有了。

制作部的申请打上去之后,公关部例行对九把刀做了一次背调。

随后,公关部发现这个人的成分有问题。

成分有问题,剧本再好,星辰传媒也不会用。

于是,合作就告吹了。

《那些年》mv的电影计划也就跟着停了下来,毕竟,湾湾那边马上要拍一部剧情走向差不多的电影。

犯不着拍一个差不多剧情的电影。

但是,过了半个月,柴志萍特地跟星辰传媒打了个招呼。

《那些年》项目,无限期停拍。

原因她也没有隐瞒,电影的投资方觉得《那些年》的风险太大。quwo.org 橙子小说网

虽然九把刀的小说创作的更早一点,但陆远发行的单曲《那些年》,却更早问世。

一度风靡大江南北。

至今,《那些年》仍然时不时地闯入各大平台的热歌榜前十。

没有拿到歌曲的商用版权,投资人宁愿不拍。

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九把刀的一个本子,没必要担着风险,冒险投拍《那些年》。

得知这事,制作部那边又将《那些年》mv电影化的项目,重新捡了起来。

以星辰传媒现有的编剧储备,重编一个避开九把刀小说的剧本,基本不费什么心思。

再之后,《那些年》电影成功立项。

制作部甚至在项目中提议,男主角由老板亲自出演,女主角选择小赵姑娘。

当然。

这只是制作部提供的备选。

首选方案是,男主角陈骁,女主角赵丽影。

投资成本也不高,算上宣发,最多一千三百万。

犹豫片刻,陆远批下来【同意立项】四个字。

他跟小赵姑娘的关系很单纯,只是老板和员工,用《那些年》当做大荧幕的试水作还不错。

《那些年》原版mv女主出演电影版女主,噱头不错。

稍后,陆远又在《父母爱情》的项目书上签下了同意。

至此。

星辰传媒2010的片单,全部出炉。

四部电影。

《惊天魔盗团》,投资6000万美刀。

《那些年》,一千三百万(独资)。

《失恋33天》,一千五百万(独资)。

《致青春》,一千五百万(独资)。

五部电视剧。

《良医》,两千万(独资)。

《杉杉来了》,一千三百万(独资)。

《何以笙箫默》,一千五百万(独资)。

《燕京爱情故事》,两百万(2成)。

预计投资总金额:3.3亿。

看到这个数字,陆远不由无奈的笑了笑,制作部的那帮人,真够精打细算的。

投资金额,不多不少,正好跟《源代码》的收益差不多。

如果算上海外票房账期,《绣春刀》正好能顶上这个空窗期。

这帮人,票房分账还没入账,就把主意先打上了。

不过,这钱也没有乱花,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

如今的星辰传媒,抛开院线方面的投入,不需要陆远输血,也能自主造血,并且盈利。

如果算上院线投入,那肯定不行。

那玩意是个无底洞。

投一百亿,一年之内也能给你花干了。

此前定下的院线三步走计划,09年的任务圆满完成。

算上已经开业,以及正在建设的院线,星辰院线麾下影院的数量已经来到了65家,荧幕总数390块。

以全年为计算周期,平均每天增加1.06块荧幕。

对比全国每天1.7块的荧幕增加数量,要稍微低一点。

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数,主要是因为星辰院线旗下的电影院,建设标准比较高。

不过,也只是比较高。

像imax厅这种烧钱利器,星辰院线只在北上广深,以及江城影院几个五星级影城分别搞了一套。

主要这玩意比较贵。

一套imax放映设备,单单采购价就高达120万美刀,折算成rmb大概850万,另外,每年还要向imax公司支付特许使用费。

单厅全年总票房的3%,最低5万美元。

如果imax厅全年的票房产出是3000万,就得支付90万的使用费。

而这,只是放映设备的钱。

若是算上影厅改造,一个imax厅的建造成本就得一千大几百万。

贵的要死。

5家五星级影城,外加60家二三线城市影院,也让星辰院线成为民营院线增速第一名的企业。

排在第二名的是大地院线,全年投资影院近40家。

他们跟星辰院线走得是同样的路线。

主做下沉市场,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并且坚持数字影院+自主产权模式。

能买物业,绝不租赁。

大地院线的主力投资区域是珠三角地区的县级市、城镇,暂时还没有北上的计划。

不过,大地院线跟星辰院线迟早必有一战。

毕竟,双方的战略模式类似,而且大地院线也有涉足影视制作领域。

1月22号,由周闰发、周讯、陈建兵领衔主演的《孔子》就是大地传媒投资发行的。

大地院线背后的母公司南海控股是一家港资公司,其董事长是有着香江默多克之称的余品海。

90年代,余品海干过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收购了金庸的《明报》。

后来,他又是收购时代华纳的《亚洲周刊》,又是创办全球首个24小时华语卫星电视传讯电视(ctn),迅速建立了一个传媒帝国。

没过多久,几乎是一夜之间,传媒集团,轰然倒塌。

而后,余品海又转向内地,生意涉及房地产、有线电视光纤、影院、电影投资等等版块。

鹏城有名的老牌网红楼盘【半岛·城邦】,也是南海控股开发的。

虽然大地院线背靠资金实力雄厚的母公司,但星辰院线也不虚。

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握流量入口,才能占据上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