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昆仑山 第12章:八门局

成道永没明白李旭意思,“李兄,你是说苏三公子?”

李旭点点头,又在他耳边小声解释道,“这个叫苏三的少年对王公子手下的四名护卫时,的确如那位先生而言。但是,那位先生在和他说话时,你再仔细想想他的手势。”

成道永回想了起来,“只记得他左手已经放下戒备,好像放在腹部位置。右手……右手?”成道永没注意他的右手。

李旭补充道,“他右手依然背在身后,但已经捏了一根袖箭暗器在手上。他后背右手故意压低了姿势,一是藏好袖箭以免被发现;二是左右手的姿势,故意让大家多注意他左手而忽略右手,也是提高袖箭发射成功率的吧。”

听李旭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个礼。他又问道,“你说那位先生知道吗?”

李旭回道,“两位先生都知道……所以那先生才报出他的名号,也是给他台阶下,间接保护了王公子的那四名护卫,”

“那几个护卫不是他对手?”

“这个说不准……但那袖箭很难提防,四个护卫至少有人会丧命。”

“哦……”成道永又对李旭多了几分崇拜,想不到都是同龄人,李兄的洞察力这么强?同时也瞬间反感这二人,对王苏二人有不同的排斥感。

李旭却又说道,“此二人还是少接触的好。”

“嗯,我也这样认为……”

李旭笑道,“这二人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哦?李兄,此话怎讲。”

“我敢打赌,这二人肯定认识。这是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好戏。目的有二,第一自然是那二位先生,要给昆仑山留下点印象。第二,以这场闹剧来试探下其他考生的情况。不信,你看看其他考生样子,有的已经开始打退堂鼓,有的依旧没一点变化,还有的似乎想要为苏三公子打抱不平,想和王公子一较高下。”

二位先生当然看出这二人的雕虫小技,不过他们不屑与之纠缠。每年应考的学生加起来不计其数,什么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人没见过?

然后放功大喝的那位先生说话道,“这第一考嘛,也就是初试。不过咱先把话说清楚了……本次测试共十七个名额,但介于昆仑山一直受朝廷眷顾。所以持有当朝王公侯爵推荐信之考生,自可来到在下左侧。”

这时,百余人当中,熙熙攘攘走出一些考生,有男有女,男的居多,一共一十六人走到了这位先生左侧。这下不好了,眼下还有近百余人,只为争夺这剩下来的一个名额?这什么世道?凭什么这些王侯将相之子能有这些待遇?这不就是特权吗?这样的人习得本事就一直欺压着其他寒门学子,让这些寒门学子们永无出头的日子。

面对这不公,李旭是很气愤的。还是自己时代好,公平公正,只要有本事,还是可以在借助平台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可这世道,真的是非常不喜欢。

但见成道永却信心满满,成道永见李旭盯着自己,笑道,“好歹还是有一个名额嘛。李兄,这次我们就是竞争对手了,你可不要放水哦。”

这时,那名内力传音的先生道,“你们十六位请随在下来到这边……在下要先检查一下各位的推荐信。”

说着,他朝一边走去,那十六人便跟了过去。现场顿时闹做一团……

见他们逐渐消失在小镇,后说话的那名制止苏王内斗的那名先生笑道,“各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有学生抱怨起来,“这什么意思嘛?我们千里迢迢赶来,还不如人家一封推荐信。”

这位先生见局势闹腾起来,立刻催动真气,缓缓道出四个字,“稍安勿躁……”

好有气力的四个字,瞬间震平了在场所有人,顿时现场鸦雀无声。这是内力吗?李旭对这个更来了兴许。

这位先生见现场安静,马上说道,“各位不要误会……之所以把这些人请开,那完全是为了公平起见。”

“公平?这位先生此话怎讲?”有考生问道。

“有的王侯之子因家世显赫,可能早几年就先接触了真气和五行术法。所以这第一场测试嘛,和他们十六人其中几人比,你们就要吃亏一些。因此这第一试嘛,自然就有些不同。”

“原来如此啊。”

“错怪你们了。”

“有劳先生了。”

李旭却觉得这先生说话完全不靠谱,这不是扯淡吗?谁敢保证那十六人就有人学会了他刚才说的那个什么真气、五行术法?如果那十六人有人没学会、或压根就没学,那他们的第一测试怎么办?

另外,这剩下的百余人里,谁也不能确定就有人没学真气和五行术法。若是有人学了,那不是在我们这帮人里的测试也不公平吗?所以这先生是在胡扯,可能有意识的人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大家……

李旭突然仔细扫视了一周,大部分人还沉浸在先生所说的话中。也有很小一部分人意识到了不对,可他们也没有伸张,只是安静地看着那位先生。

李旭忽然意识到,这些人为何不拆穿那位先生的谎话?难道,第一试已经开始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他们刚出现?从另一位先生把那十六人带走?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还有,第一考的目的是什么?考试总要有个核心呀,这考的是什么?

先生笑道,“第一考的提示还请大家听清楚了。这第一考的重要词是‘八门局’,在下会在‘生门’等着大家。”

说完,这位先生脚下生力,跳出好远,足有数丈高数丈以暗,愣是把这群人都完全跳过了。李旭看得是目瞪口呆,这是什么?轻功?这要是参加奥林匹克的跳高跳远,不得打破奥运记录?

这先生迈着步子穿过小村镇,走出半里地,然后寻得后面一处山间小路,径自往山上去了。众考生纷纷跟上,看到小路,大部分人都冲了上去,留下不足十人还在镇郊山下观望。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