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板上的雕字凸出。印刷时,在凸出的字上染了水墨,再将白纸覆盖其上,纸上自然留下了字迹。
雕版印刷的弊端,就是书籍的每一页,都必须雕刻出一个模版,费时费力不说,关键在古代,很多书本的交易量有限,显得雕版印刷的成本过高。
使得很多的书籍根本不刻板,干脆地手抄,这无疑大大限制了书籍的流通。
活字印刷就不同,每个字就是一个方块的雕板,可以根据书页的内容来排列组合,既省时省力,也满足了市面上很多书籍的发行需要。
江南历来有浓厚的人文氛围,尤其是姑苏,是大雍最有名的书库之一,若李辰搞出活字印刷,绝对可以赚到不少的钱财的。
此外,大雍现在的造纸技术也很落后,白纸大多泛黄,工艺还繁琐,价格又贵,一般人根本买不起,所以李辰的造纸术就应运而生。
在李辰看来,活字印刷术,造纸术,这两样是普及老百姓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普及全民的义务制基础教育。
古代,统治阶级往往充斥了世家大族的身影。为何如此?因为治理国家,靠的是文人知识分子,而古代学习知识的代价很大,书籍制作难,价格贵也是代价之一。
这就使门阀世家可以垄断了知识,进而掌握了对国家的统治,因为你不用他们的人,就会无人可用。
李辰想要改变这些,就要首先普及知识,解除对知识的垄断。
历史上的科举制,也正是在经济技术有了一定基础后,才得以施行天下的。
想要进一步地提高识字率,无疑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这个过程将极其的艰难,李辰目前只在巫郡试行,等当了皇帝推广到全天下,必遭到更加强烈的反对。
但不怕,李辰如果得到皇位,靠的不是统治阶级的背书承认,他靠的是自己的武力,手上有兵,事情做的难度无疑就低了很多。
这事儿必然棘手,但有做的必要。
除此之外,李辰还有更方便快捷的搞钱办法,就是找人赞助。
比方说姑苏的首富黄贵金,李辰直接找他,亮出身份,有不小的机率让他答应资助。
以李辰今时今日的兵威,还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事态度,很难让人不答应。
而且,巫郡大军夺下楚州后,眼看将对江南虎视眈眈,而黄贵金的家底在姑苏,一旦巫郡大军拿下姑苏城,必然会清理掉这些不合作人士,李辰不允许有这么富还不听话的人。
黄贵金能做到首富,必然深明利害,一定会被李辰说服的。
而李辰最终没采用这个方法,主要是从安全考虑的。如今对李辰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是自己的性命啊,犯不着拿自己的命去赌,虽说成功的几率挺大的。
但李辰自己不亲自出面,倒是可以让手下人打着自己的名义,去拉赞助啊。
想到这儿,李辰瞥向王淮:“王淮,叫陈欢以本王使者的身份,暗中拜访黄贵金,试着让他拿出些金银,粮食来支持巫郡,给他点儿承诺的好处!让陈欢仔细想一想怎么游说…”
“遵命!”王淮应道。
两日后,何原过来禀告,京城的工匠到了。李辰亲自见了一面,交代些事情后,就让工匠们烧制琉璃。
琉璃与制作瓷器有点相似,都采用了烧制,但工艺并不一样。琉璃是以矿石作为原料,铜粉、铁屑、铅石等金属着色,使琉璃色彩斑斓。
大雍的琉璃规模有限,根本在于琉璃的工艺太复杂,成品率低下。
其次,瓷器的普及也限制了琉璃产业的发展,毕竟,人们更乐意使用价廉物美些的东西。
李辰烧制的琉璃则不同,他清楚制作流程中的关键因素,比方说,不能低温地烧制,那会产生种种的瑕疵,而玻璃经过了上千度的高温,完全能够成规模的量产,成品率又高。
只要李辰的琉璃问世,一经抢占市场,先前的琉璃会遭遇灭顶之灾,所以黄贵金就算不想,也不得不花重金购买琉璃的制作法。
同时,活字印刷术也正有条不紊地制作。
跟工匠讲述清楚后,李辰离去。
“公子,天色还早,咱们是回府,还是再去转转?”王淮跟在身后问道。
李辰道:“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等成品问世了…回去歇着等吧。”
王淮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就说。”李辰道。
王淮赔笑两声,道:“殿下,怡园诗会就在今天举办,殿下反正没事儿,不如去瞧瞧?兴许遇见些才能出众的士人呢,殿下如今正缺人才…”
这回王淮学机灵了,不提什么貌美的黄若曦,真遇见了,那就是缘分。
李辰想了想,他倒确实想见识下姑苏的读书人,看有没值得拉拢的,他如今也确实非常缺少人才。
“今天入怡园的话,不需请帖吗?”李辰看向王淮。
王淮马上拿出一张请帖:“殿下,奴才已经准备妥当了。”
李辰怎么可能不明白王淮的小心思,算了,有这么个办事周到的属下,哪里发得出火呢?
“走吧!”李辰登上马车,道。
怡园在姑苏城西,太湖水横贯园中,周围有千年古刹,环境幽美,是姑苏最有名的园林。
这次怡园诗会的举办者,是城中有名的官宦世家,华家大少爷,华思。祖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儒,当时得到江南富商们的赞助,建起了这怡园,据说耗时十年,花费了几百万银子。
此后,华家就世代住在了怡园,其后家道中落,又历经改朝换代的兵祸,怡园差点付之一炬。
幸亏得到了黄贵金的出资,修缮了怡园。只是华家虽搬了回来,也不复昔日的盛况,如今的华家家主在九江做官,已经是华家少有的官职了。
今天的怡园诗会,华家的少爷华思举办,目的不外乎张扬文采,获得些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