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瞅准时机,就很可能救出李泰妻儿。
实际上,李辰从头到尾就没放弃救出李泰妻儿的打算。
但吴康伯心思周密,他必然也想得到这些,李辰敢肯定,燕都还有吴康伯的心腹,在监视着城内的一切,一旦燕都发生了异动,打草惊蛇之下,计划很可能失败。
因此,连若水、陈白和周预的机会就一次,若是失败,就没有第二次。
李辰明白这一点,他必须协助连若水等人的行事,当李辰听到吴康伯派人掘开自己母亲的陵墓,他就将计就计,选择了出兵。
当李辰和李泰两军厮杀起来,吴康伯才会相信他的计划已经成功,他才会放松警惕。
此外,李辰的出兵还有另外的用意,那就对李泰的攻心战。李辰要用无数大雍精锐猛士的生命,来动摇李泰。
他真的想看到,大雍最强大的战士死在了内乱,自相残杀中?
当然,计划如此,最后会不会成功,就要多少看些天意了。
后面的五日,寿王大军整装备战。
这一场大战就是硬拼,没有施展奇谋的余地,偷袭,反水,都难以奏效,就是正面的平推死战,李辰打算用最强的战力应对,为此,李辰出动了五千虎豹骑、五千玄甲兵、两万五千的骁果军、两万五千陷阵军、三万人的锐膺卫,共九万大军。
李泰则有八万大军,其中七万是李泰的本部兵,还有一万是吴康伯增派的,也极为精锐。
时间到了第五日。
李辰身披银甲,手持画戟,胯下雪蹄火龙驹,身后是徐去病、沈庆之、孙镇恶、赵雄信、杨雄、铁乌、花骏达、邱让等等,再后面,就是阵列整齐的九万大军。
此次李辰亲自的领兵,可见对这一仗的重视。
君辱则臣死,寿王军的全体将士得知君主受辱,无不是气愤填膺,斗志达到了顶点。
号角声响,大军出动。
李辰下令,玄甲兵、锐膺卫做前军,虎豹骑为中军,陷阵军为两翼,骁果军为后军。
一时间,旌旗飞舞,甲胄耀眼,大军中弥漫着肃杀之气,目标大昭寺。
而李泰也做好了准备,杨广业部为前军,王铁山部为中军,付友贞、唐武为两翼,吴令坤和吴康伯增派的一万兵为后军。
沙场秋点兵,肃杀气充塞天地。
数日后,临近黄昏,残阳似血,李辰的大军出现在大昭寺的附近,和凉王军相对。
一方是席卷整个江南,势如破竹二分天下的少有精锐,而另一方,则是镇守北境燕都,与契丹异族血战多年的百战之军,都是从血与火中淬炼出来,大雍少有的两支强军,原本他们该一致对外,扫清外敌,将大雍的威名宣扬四海的,现在却要斗个你死我活。
两方的众将们,何尝不是心潮起伏。
此战一旦打起来,或许作战的规模谈不上最大,但绝对是惨烈无二,不管谁胜谁败,大雍都将从昌盛进入了衰败。
因为天色渐晚,双方心照不宣的没有开战,而是暂歇一夜。
军帐内,李辰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商议明天的作战计划。这时,暗狼卫来禀,说凉王派来了使者求见。
对此李辰也不觉得太意外,将人召入了大帐,得到的口信是,凉王想见李辰。
当夜,皎洁的圆月高挂,周围幽静,李辰带着手下的护卫,来到一座山坡前。
李辰让暗狼卫们停步,他只带着杨雄、铁乌等人来到山坡上,就看到一株挺拔的柏树下,李泰在抬头望月。
李泰职穿了一件灰袍,黑发披散,整个人有些落寞,和往日的威武截然不同。他的身边是杨广业和王铁山两人,再没有别人了。
李辰走过来叫道:“大哥…”
李泰回头看向李辰,露出一个笑脸:“九弟,你我又见面了,我还担心你不会来的。”
“大哥想见我,我怎会不来?”李辰走近些道,打量李泰心力交瘁的表情,故意问:“大哥心情不怎么好,是在为你我本是兄弟,明天却要自相残杀而伤怀?大哥何必如此,我明白你的处境,你也知道我的决心,咱们人各有志,论的是胜败,不是恩怨,不论明天的结果怎么样,你也永远是我的大哥…”
到了现在,李辰还不忘动摇李泰的心志。
听到这饱含了感情的话,李泰也是鼻子一酸,忍不住问:“九弟,你我这一仗必须打吗?咱们的将士,可是全大雍最精锐的军兵啊,明天打起来不知会死多少人,这是我大雍立国以来都不曾有过的损失啊!”
李辰反问道:“吴康伯欺辱我的亡母,还不是想令我们自相残杀,我就算忍了这一次,可下一次呢,躲过了今天还有明天,后天。你我迟早终会一战。拖得越久,大雍只会始终的割裂下去,再这么等下去,大雍渐渐衰败,干脆长痛不如短痛。”
停顿了下,李辰又道:“还有,我决定不允许大雍毁在吴康伯这个阴险小人的手中!他才是祸害大雍的罪魁祸首,现在的幼帝只不过是吴康伯和魏庶妃的孽种!吴康伯苦心谋划了十几年,他野心太大,就是为谋朝篡位。”
“大哥,你想救出自己的妻儿和亲人,我可以理解。我也真不想与你为敌。你何不让吴康伯的人指挥明日的战斗,如此你也不必这么痛苦,我也好放心一战!”
“此战固然会让大雍的精锐损失殆尽,却对得大雍的先祖列宗,他们如果灵下有知,也不愿意看到大雍被奸人窃取的!”
李辰口口声声为李泰着想,其实就是诛李泰的心。
你为了亲人妻儿,可以舍弃大业,归顺朝廷,你确实是孝和仁。
但你为了一己之私,助纣为虐,帮着奸人谋取自家的皇朝,这该怎么算,也是孝和仁?
听到李辰的话,李泰的心口如同被狠狠的一击。
他也怀疑都是吴康伯的阴谋,自己在助纣为虐,帮助奸人谋夺自家的皇朝,自己会无颜面对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