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示警

郑太皇太后心里确实恼怒不快。不过,远没到李太后以为的恼羞成怒的地步。

姜韶华之前就做足功夫,三番五次提起回南阳王府一事,也私下承诺过回南阳郡后会积极响应景阳宫,不遗余力地支持郑太皇太后。

待众人告退离去,郑太皇太后特意留下了姜韶华,语重心长地嘱咐:“朝堂大事要紧。你要回南阳,哀家不拦着你。”

“待过两三年,大梁北方诸郡太平了,你再来京城。哀家到时候为你挑一个好夫婿。”

姜韶华深知郑太皇太后的脾气,自不会在此时和她较劲,点了点头。

郑太皇太后絮絮叨叨地叮嘱了许久,姜韶华左耳进右耳出,面上却一派乖巧柔顺。

出了景阳宫后,姜韶华又去昭和殿,向太和帝辞别。

太和帝颇有些不舍。只是,北方蝗灾严重,时局混乱,朝廷想从南阳郡征粮买粮,就得放姜韶华回南阳郡。

“韶华堂妹,你一路多珍重。”太和帝轻声允诺:“以后有什么事,只管写信给朕,朕一定给你做主撑腰。”

这是大梁天子的政治承诺,无比珍贵。

这也是一个少年对堂妹的庇护和信任。

姜韶华心里涌起暖意:“多谢皇上。”顿了顿,轻声道:“临行前,韶华有一件极隐秘的事要禀报皇上,请皇上屏退左右。”

太和帝有些惊讶,目光掠过姜韶华郑重的脸庞,点了点头。

葛公公以眼神示意,领着一众内侍无声地退了出去。

宽大的屋子里,只剩姜韶华和太和帝两人。

“堂兄,三年多前,祖父曾托梦给我。在梦中,祖父告诉我,大梁北方将有两年旱灾,还会有蝗灾。这样的梦,连续做了五日,由不得我不信。从那时起,我便整顿王府内务领亲卫巡查诸县,做了许多事,一切都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旱灾蝗灾。”

姜韶华深深凝望太和帝:“后来发生的事,堂兄也都清楚,一桩桩一件件都印证了。”

南阳王托梦一事,早就传到了京城来。

太和帝以前当做笑谈,如今旱灾连着蝗灾四起北方诸郡混乱,感受自然深刻,长叹一声道:“这是南阳王在天之灵庇护南阳郡。”

姜韶华低声道:“前几日,祖父又托梦给我了。这一场梦,和堂兄有关。”

太和帝先是一愣,还想说笑几句,待看到姜韶华凝重的面色,心里蓦然一紧,声音里也透出了不自觉的紧绷:“南阳王托梦说了什么?”

姜韶华抬眼,和太和帝对视,压低的声音清晰无误地传进太和帝耳中:“祖父在梦中说,堂兄身边有鬼祟小人,两年之内有血光之灾。”

太和帝面色倏忽一变,目中闪过惊骇,脱口而出道:“是谁要谋害朕?”

姜韶华静静看着太和帝,没有说话。

这是她能提醒的极限。更多的话,不便也不能说。先不说这宫里有多少高凉王东平王的耳目,便是太和帝对她的信任,说到底又能有多少?

她借着托梦之说示警,只要太和帝听了进去,提高对身边人的提防戒备,想来不会再落个前世一样被谋害的结局。

太和帝从震惊中慢慢回过神来,不知想道了什么,目光幽暗不定。

姜韶华没有出声,静默良久,终于等来太和帝张口:“多谢韶华堂妹提醒。朕会小心。”

姜韶华眉头微松,郑重地行礼告退,然后离去。

太和帝目送那个纤细窈窕的身影远去,沉默伫立,许久未动。

……

走出昭和殿的姜韶华,在明亮的烈日下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一切暂时告一段落。

京城诸事纷扰,暂且都和她无关了。她要回家了。

回家这两个字,实在令人愉悦。

姜韶华迈着轻快的步伐,出宫门,迎着灿烂的阳光,冲一众前来相迎的亲卫展颜而笑:“走吧,我们回南阳。”

秦虎孟三宝同时咧嘴一笑,压抑着心里的雀跃激动,齐声领命。

归心似箭,这四个字用来形容姜韶华此刻的心情半点不为过。

说走就走,甚至没去和东平王他们道别,也没特意挑什么启程吉日。隔日一早,姜韶华便领着众人启程归去。

宫里特意派人来送行。

郑太皇太后派了赵公公来,太和帝派了葛公公前来。这两人,一个是太皇太后心腹,一个是天子内侍总管,可以说是大梁宫廷中最有权势的大太监。

姜韶华和赵公公“往来”已有三年多,关系密切。至于葛公公,这半年来亲眼瞧着南阳郡主大展神威深得天子信任器重,郡主又慷慨大方待人和善,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彼此关系也算不错。

赵公公葛公公分别带了各自主子的话来,都是些路途遥远一路珍重之类。

令姜韶华意外的是,宝华公主今日竟然亲自出宫来送行。

“韶华堂妹,”宝华公主握住姜韶华的手,柔声道:“你此次回南阳郡,以后怕是数年都不会再来京城。你我姐妹,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

“愿你身体康健,生活安宁。”

“多谢宝华堂姐来送我,”姜韶华心头微热,深深凝望:“我也盼着日后我们姐妹重逢相聚。”

希望她提前示警,能令有了戒心的太和帝躲过一劫。

太和帝安然无事,皇位就不会再落在二皇子身上。所有伸向皇权的手,都会被压制。如此一来,宝华公主也不会再像前世那般远嫁和亲,早早病故香消玉殒他乡了。

宝华公主心里微微一动。她不知姜韶华心思,不过,姜韶华眼里流露出的怜惜,却清晰无误。

这份怜惜因何而来?

她是大梁长公主,金枝玉叶锦衣玉食,有什么值得怜惜之处?

姜莞华和姜月华也靠了过来,各自殷勤话别,互道珍重。

最后上前来的,是高凉王世子姜颐。

姜颐在人前总是那副笑嘻嘻的模样,一张口语气轻快诙谐:“我还没能和韶华堂姐好好亲近,堂姐就要走了。以后堂姐可别忘了写信来京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