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赈济

朝廷全力运转,派人去受灾的县城赈济,朝廷官员分做六路,分别去了六个县城。大批米粮源源不断地往运了过来。

也亏得朝廷反应迅疾,原本已经动荡混乱的灾民们,在领到朝廷发的赈济粮食后,很快便老实安分下来。

死人是免不了的。洪水淹没良田村庄,死在水灾中的百姓是个庞大的数字。之后还有人病死饿死。不过,到底被控制在了一个还算能接受的情形之内。

陈长史每日奔走巡查,接连查出了几个蛀虫。这些官员,或是从账目中做手脚,或是在运粮途中动手,还有一个胆子大的,竟暗中勾结粮商,将贪墨的粮食卖给粮商。

陈长史半点没客气,查出来的几个,不管是丞相党还是什么天子党,当场就斩了。

断头刀一闪,人头落地,鲜血溅了一地。

灾民们亲眼见到这等情景,纷纷跪下磕头,高呼青天大老爷。

这等铁血手段,极有威慑力。再看看朝廷派来的精锐大军,原本想着从赈灾粮中大捞一笔的官员,默默歇了这份心思。

陈长史忙着巡查杀人,宋将军也没闲着。他将精兵分了三路,一路留守军营,另外两路派了出去,四处剿灭流匪。

不到两个月功夫,便将祸害地方多年的几股流匪都杀了个干净,对灾民来说话,倒是意外之喜了。

对百姓们来说,大梁的女帝陛下,不再遥远模糊。女帝陛下派人来给他们送粮,杀贪官污吏,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安顿下来,以后还会发粮种给他们。这样的恩德,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女子做皇帝怎么了?

他们的女帝陛下,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他们都拥护爱戴!

大灾过后,往往会伴随着瘟疫。

朝廷也早有准备。送粮的人来了没多久,孙太医便领着太医院的医官们带着大批药材来了。

孙太医当年在平州待了一年多,对防治瘟疫极有经验。来了之后,让所有医官设医棚,每日不停熬些防瘟疫的汤药。

在粥棚前能喝到浓稠的热粥,填饱肚子后还能再喝一碗防瘟疫的汤药。灾民们很快养成了新的习惯,在喝粥喝药之前,都要往京城宫廷的方向磕三个头。

感谢女帝陛下!

女帝陛下保佑他们,熬过这一劫,他们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

或许是朝廷赈灾的举动感动了上苍,也或许是孙太医防疫的种种措施得力,这一次大灾过后,竟没有发生瘟疫。这也令所有人都长松口气。

两个月后,陈长史写了一份奏折送往京城。

人仰马翻地忙了两个月,大部分饥民都已安顿妥当。粮种也发放到灾民们手中。

姜韶华看了陈长史的奏折后,舒展眉头,对陆真等人笑道:“朝廷上下一心,全力赈灾,果然见了成效。”

陆真笑着应道:“户部内务府出钱粮,南阳郡也拿出大笔钱粮。再有朝堂一众官员慷慨解囊,六个受灾的县城百姓,也算是有福了。”

王舒接了话茬:“这都是皇上之功。臣记得六岁那年,黄河也泛过一次大水灾。朝廷也派人赈灾了,结果却是百姓饿殍遍野,还闹了民乱。朝廷后来派了两回军队去围剿平乱。整整闹腾了两年多,才勉强恢复安定。”

李芳菲也真情实意地感叹:“皇上待百姓一片仁厚之心,为了赈济灾民,想尽了办法。百姓们能活下来,都是皇上的恩德。”

为了从内务府拿出钱粮来,皇上甚至决然地和太皇太后彻底反目。那一夜宫中动乱,她胆战心惊地躲在寝室里,从头至尾没敢开门。等到天明出来的时候,才知道宫中彻底变了天。

宫里少了许多工宫人内侍,御林军里也被清洗了一回。跋扈了几十年的太皇太后,一夜间被拔光了爪牙,软禁起来。宫务落入李太后之手,内务府总管换了人。

这两个月来,宫里被梳理了一遍又一遍。宫人内侍们个个战战兢兢,恨不得所有人将头都缩进身体,不要被人注意到。

几位年轻的天子舍人,亲眼见证了宫里的变化,对女帝陛下的崇拜之情几乎要溢出胸膛。

姜韶华心情不错,也有了和舍人们说笑的兴致:“百姓们辛苦耕种,交税赋给朝廷。朝廷就该保护他们的安危,在他们受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然,朕就不配做大梁天子。”

陆真立刻笑道:“在臣心里,皇上是大梁朝的明君。大梁朝的百姓们都是有福气的。”

姜韶华笑了一笑,随口问道:“对了,周尚书那边,有没有呈奏折上来?”

陈长史负责赈灾,周尚书领人去被冲毁的河堤处勘察测绘,准备重筑河堤。

陈长史这边,接连砍了一串人头后,就愈发顺当了。

倒是周尚书那边,不太顺遂。河水泛滥,冲垮了河堤。现在洪水慢慢退去,留下一片坑坑洼洼的淤泥地,稍微整顿,就是现成的稻田。但是对重修河堤就很不利了。要重新选地方修河堤,要疏通河道。这都是浩大的工程。

就是朝廷有再多银子,也禁不住这样花用。更不用说,以后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沿岸灾民要重建家园,开垦田地,哪里还经得起繁重的劳役?

周尚书四处奔走忙了两个月,焦头烂额,愁得大把大把掉头发。至今都没拿出真正的方案来。

陆真答道:“回皇上,周尚书还没上奏折。”

姜韶华挑眉,淡淡道:“传朕口谕,催一催周尚书。尽快定下章程,没修好河堤,他也不必再回京城了。”

皇上对得用的臣子十分礼遇客气。譬如陈长史冯长史那样的,见到的都是皇上温和的一面。

像董尚书杨尚书丁尚书,就要时不时地被敲打几句。再到周尚书张尚书,就得时常看看皇上的脸色了。

陆真拱手领命,立刻去写公文。

这封催命一般的公文,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周尚书手中。

黑瘦了一圈的周尚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