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 落户溪谷镇

进入南阳地界,就算是进入荆州的范围了。

孔融对南阳很熟,之前他在倒腾皇室藏书时,没少找南阳的大世家做买卖。

虽然只是做买卖,但南阳的世家对孔融还是很感谢的。

即使他们付出了钱粮,但钱粮好弄,书籍就不是钱粮能买到的了。

孔融肯卖给他们书籍,这就是恩惠,他们自然对孔融很感激。

但骆天明就备受冷落了,即使倒卖书籍的主意是他出的,也没人愿意搭理他,谁让他一言不合就灭了七个世家呢,简直就是世家之敌。

骆天明也不在意被冷落,和家人一起待在军营里,反而更安全。

应付过南阳的世家后,队伍继续南下。

荆州一共有七郡,北方三郡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

这三郡当中,南阳郡和南郡都是富庶之地,世家林立,人口稠密。

而南方四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则都是偏远蛮荒之地,生活着大量蛮人,汉人很少愿意去那里生活。

按照骆天明的意思,想去长沙郡居住。

虽然长沙郡也属于南方,但和其他三郡相比,还是比较富庶的,汉人也比较多,生活比较习惯。

可是孔融不同意,他是个文人,而文人最喜欢和人谈诗论赋,一起钻研学问。

长沙那个地方,到底还是太偏僻了,没几个文人存在,孔融去了那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他当然不愿意去。

无奈之下,骆天明只好在南郡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南郡是荆州的核心,刘表的治所襄阳,就在南郡。

骆天明这一千多人要在南郡定居,刘表岂能放心?

但拒绝也不合适,那不是摆明了怕骆天明这一千人?

所以,在知道骆天明和孔融要定居南郡后,刘表就派出蒯越,替他们物色了一个地方。

地方是个好地方,一个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的山谷,容纳三五千人不成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山谷只有一条出路,且道路险峻,只需派一队人守住山道,骆天明他们就很难出去了。

即使孔融不懂军事,可看了这样的地形后,也还是黑了脸。

没想到骆天明却很满意,这个地形不容易出去,想进来也同样艰难。

荆州兵可以在外面设卡,骆天明同样可以设卡,到时候只需少量兵力守卫,谷里的人就可以安心生活,不用怕被攻击了。

反正骆天明没想着在荆州发展势力,山谷的面积小点就小点吧,够用就行。

唯一的麻烦是,这个山谷以前没人居住,骆天明他们要在这里住下,得自己开荒建房。

好在有一千多个身强力壮,练过功夫的军汉,砍树开荒都不成问题,几天就能干出来。

既然是从头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骆天明也花了不少心力,光是图纸就改了三稿。

最后的成稿拿出来之后,孔融等人只是看着画在丝绸上的设计图,就心醉不已了。

古代人对建筑的设计,不是没有自己的东西,但他们设计的都是皇家园林、大户府邸之类的,只考虑主人家住的舒不舒服,却从来不考虑下人住的好不好。

骆天明的设计则是将所有人都考虑在内,甚至还设计的上下水、取暖通风等问题。

既然未来的家园这么完美,众人干起活儿来自然也更加有劲,很快就将山谷中的小城建立起来。

小城位于山谷的中心,刚好有一条小溪流过,周围的平地可以开发成耕地。

周围山水如画,鸟语花香,于是孔融给这个小城取名为“溪谷镇”。

溪谷镇建好了,但这还不算完,接下来还要开荒,来年才好种上粮食。

不过开荒这种事,就用不着孔融动手了,于是他带着两个小厮,驾着一辆牛车,优哉游哉的去找荆州的文士交流去了。

骆天明虽然也可以不下田,但他身为将领,讲究的就是一个与士卒同甘共苦,当然不能逃避劳动。

好在以他的体力,这点活儿根本不算什么,还没有平时锻炼的强度大。

然而让骆天明意外的是,孔融一去两个月,等回来的时候,居然还带了两个人,正是蔡邕、蔡琰父女俩!

原来,蔡邕因为曾被董卓平反提拔,所以虽然不认同董卓的做法,但却心存感激。

因此,在董卓被杀后,哭了两声表示悼念,结果被王允认为是附逆,想要杀了他。

要不是蔡琰央求孔融,以出兵援助为条件,要求王允释放蔡邕,他早就被杀了。

认为蔡邕附逆的人,不只是王允,其他朝廷大臣也有这种看法。

虽然他们也是在董卓的淫威下苟延残喘,同样有附逆的嫌疑,可他们却把蔡邕竖起来当靶子,以此来证明自己和董卓势不两立。

于是蔡邕在朝廷里也待不下去了,只能带着女儿蔡琰,追着孔融的脚步,也南下荆州了。

蔡邕的老家是陈留郡,他在朝堂上待不下去,也该回老家才对。

这就不得不说朝堂上那些大臣了,既然把蔡邕竖起来当靶子,当然是极尽所能的丑化他,彻底把他的名声给毁了。

蔡邕觉得自己现在声名狼藉,回老家若是也被人堵着门骂,还不如不回去了。

再加上蔡琰和孔融相处时,培养出父女般的感情,于是蔡家父女才跟着来荆州。

果然,孔融深知朝堂上那些大臣的丑恶嘴脸,丝毫没有嫌弃蔡邕的名声,收留了他们父女。

可孔融不嫌弃,不代表荆州士人不嫌弃,蔡邕居然想在襄阳找个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跟着孔融来到溪谷镇。

对于蔡氏父女的到来,骆天明当然是举双手欢迎的。

他一直想在军中普及教育,现在跟着他来到这里的军官,都是他的死忠,以后重新出山时,这些人就是他的班底,自然要好好培养。

可是能充当老师的人太少了,孔融一点也没有他祖先的有教无类精神,整天就知道会友交游,根本不管教育的事,光凭骆天明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蔡氏父女来了就好了,起码蔡琰能帮上大忙,看谁好意思在大美女面前不好好读书?

7017k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