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为他四处“筹钱”的这件事情,差点就把他马甲给暴露了出来,他只能谎称是借了南洋商人的钱,那人就是一个爱国商人,这个钱可以大胆的去用,的确那笔钱是从南洋的银行里出来的,当时混乱成那个样子,大部分人就没有再去纠结。
梁先生还记得那个时候要算多少多少的钱,很多人都是通宵达旦,一步步的打着那个算盘,连他都上手,当时他都觉得自己的手都要废掉了。
华夏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波动,至于那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倾家荡产,那已经不是梁先生能管得住的了,投机取巧的人不少,有的建了空壳子公司,在原本已经炒得火热的价钱上继续往上炒。
所以对待这样的人,梁先生压根儿就没打算救过。
虽然家底儿都填过去了,但是梁先生的心里莫名的有几分好受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伪君子,当道貌岸然的小人,他还狠不下心,当忧国忧民的圣人,他却觉得自己不够格。
至于东北的工厂,有自己的股份,那纯纯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有季家和叶家心里过意不去,所以给了自己的。
这往后他再也不会这么大胆起来了,想想现在的自己还是冒一身冷汗,可也对国外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越是了解,梁先生越觉得这样的华夏,就这么样吧,还有什么回转的余地呢?
这也让梁安若跟景庄明白,为什么梁先生对革命党派有着不一样的抵触感。他觉得,这些革命党人既然没办法救国,那就安生的好好过日子,不要再卷更多的人入这种纷争里面,因为他也是那个被卷入纷争的人。
这也是让景庄跟梁安若打开了对民国另一种印象,就是暗潮涌动,风云巨变。
表面是表面,私底下是私底下。一个人有多重的身份,谁都不要小瞧了谁?知道秘密的人有很多,但是能保守秘密,最主要的就是这些事情说出去都得死。
民国啊!一点都不浪漫,它的浪漫是浸染在文人笔下的风花雪月。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个是浪漫的文人呢?都是苦苦挣扎的普通人,就连他跟安若两个人亦是如此。
梁先生说完话之后就慢慢的回自己的屋里,或许是在感慨那几年的不一样,却不能与之人去说的人生吧。
而他们还能听到安静的宅院里面,有着赵氏啰嗦的话语,“给二少夫人炖的汤一定要叮嘱她喝,老爷前几日胃口一直不好,吃点清淡的,这鱼头豆腐汤刚刚好,还有让人做的鱼丸呢!”吩咐不同的人安排晚上的饭食,事事俱到。
赵氏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就是这一份什么都不知道,能让她安稳的过好现在的生活。梁先生也习惯了这种啰嗦,却又平淡的生活,比起原先的日子,这样的日子简直是太舒服。
“大清啊,就算没有梁先生这一出,还能坚持几年?他的推动作用也就是一个间接原因。”景庄知道撑死再多三年,大清必亡,因为它已经不符合现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了,所以,谁推了那一把,或者是谁给它续命一场,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局。
“其实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没有想到兜兜转转,梁先生的身份有这么多。”
“哎呀,主角光环嘛!没有点东西支撑着咱们两个早玩完了。”景庄感慨完了,也就将这件事情放下了,在民国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充实了,让他感觉上辈子当皇阿哥已经是一件非常非常久远的事情了。
上辈子给大清的皇帝当儿子,下辈这辈子给间接导致大清亡了的人当女婿,这身份真是刺激。
唉,管他是精明人还是糊涂人,这日子不得照样的过吗?
这件事情之后,他也发现了梁先生管事情的频率是越来越高,而且还在教着他如何去管一下这些事情,只是有一句话经常说,“你把脾气压制一点!别动不动就要收拾人。”
梁先生觉得自己更擅长在背后搞事情,可是他家这个女婿吧,有种光明正大搞事情的感觉,最主要的就是一生气就容易上火,这大冬天的怎么还上火?
景庄自己也觉得委屈啊,这个糟心的世道还不允许他上上火了吗?
而1913年最后这一段时间,就在翁婿两个人互相的“学习和较量”上面度过。
1914年,民国六年。
罗正则早就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再统管北方了,东北季家压根就不听他的指挥,日本人又被揍了,至于协约的铁路问题,对季大帅来说,那就是一张废纸,擦腚他都觉得膈应的很。
绝大部分的华北地区已经慢慢的掌握在景家人手里,尤其是原先的首都,燕京及周围的各处都哗啦到景家老二手上了。这原先就是一个不出名的毛头小子,靠着自家还有岳家起家。
让他无语的就是中原地区的苏敏琛,怎么突然跟个怂蛋似的?就这么撤军离开了燕京,甚至退回到了以前的地盘,就是一个纯纯的大废物,本来还想着燕京最起码三足鼎立,这倒好白白便宜了景家老二。
对于再往西边的陕甘宁,还有新疆蒙古各地,他更是甭想,手也伸过去,人家也不听他指挥。
别说北边了,南边听他的那也都是看在洋人的面子上,因为自己手上没有兵,没有钱,没有人,就连这大总统的位子,他自己都知道是巴结洋人上来的,洋人能选罗正则也能选张正则、王正则,所以他得有点价值,不仅能让洋人一直支持他,而且还能让各地的军阀都听他的话。
现在他就是那个没有权力的皇帝,各地的藩王,一个个虎视眈眈的。这让罗正则有些夜不安枕,但是他又不想离了这大总统的位子。
于是他跟幕僚谋划了一段时间,想了一个招,就在1914年的1月1日元旦这一日,公布了要民主选举组建国会这样的决定,并且还让人在民间和各个报纸上对他进行附和,倡导民主和自由。
矛头非常隐晦的直指各地独裁的军阀,说他们掌握军政大权,独裁专制,是十足十的封建残余。
甚至罗正则还让人鼓动,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学,尤其是在江南一地,可还真的就是开年就不想人过安生的日子。
至于各国公使,也算是第一年搬到华夏的江南过冬,气候没有北方的那么干冷,过得舒服了,自然也想指手画脚一二。反正他们看出来了,罗正则跟这些军阀比,压根就不行,但是如果让罗正则这么搞的话,华夏就会陷入更长时间的混乱,非常有助于他们的统治。于是,就在后面推波助澜。
而且他们非常有信心的控制这份乱局,毕竟巴尔干半岛上面也是矛盾冲突特别剧烈,发生冲突那些都是常有的事情,小意思呀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