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料想的支撑得更短一些啊。”
望着面前这些文官们,赵和嘴角掠过一丝笑意。
他按捺住自己心底的轻蔑——这些文官虽然有不小的缺点,但短时间内想要完全取代他们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强敌在侧,还需要借助他们的能力来统合整个大秦的国势。况且,正如赵和此前总说的,人皆有私心杂念,这私心杂念只要不误了正事,皆不须过于深究,否则天下就没有办事之人了。
“诸位又有何事?”赵和问道。
“请护国公……中止南征。”见陈阳不开口,田珍硬着头皮上前发话道。
“此事早晨不就已经议过了么,南征至此,路途已过四分之一,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却一无所获,即使不虑为天下人耻笑,也当怜惜百姓完粮不易、徭役辛苦!”赵和平静地道。
“护国公何虑徒劳无功?如今天下时局,已与先帝之时不同,护国公当营建东都以利于国家之治。”田珍进言道:“以臣观之,洛阳繁盛,地接要冲,且有洛水、龙门之龙脉,相士皆以为有帝王之气,可为东都!”
“至于江南丑类,遣一使者便足以制之,陛下只需于东都静待佳音即可。”又一位大臣进前说道。
陈阳始终没有说话,不过却也没有出声反对——他身在此处,只不过是做个见证,证明这经营东都的建议提出,是经过朝堂之上重臣认可,而不是草率之举。
换言之,他是来此承担历史责任的。日后史家记载今日之事,少不得有他一个名字,但无论迁都洛阳之举是正确还是错误,他留下的都不是什么好记录。
赵和情知他心情复杂,考虑到此前他“三是御史”的名头,赵和也不为已甚,只作没有看到他。
在人群之中,班直正在奋笔直书。
他这个起居郎,时隔数年之后,仍然没有升官,还是在起居郎的位置之上,只不过他记录的人员,从以前的皇帝、太后,变成了如今的护国公。
对于他会如何记录今日之事,赵和并没有多少兴趣。
“我再问上一句,诸位确定是要营建东都,而不是南征?”赵和问道。
众文官连连点头。
只是这半日的苦头,他们就受够了!
虽然大秦以武立国,军功赏赐之丰甲于任何功劳,这些文官平日里也少不得沙场觅封侯的诗文,但真正让他们参与到行军中来,就已经叫苦不迭,更何况现在遇到连日阴雨,又担忧去了南方感染疾疫。更加上揣摩出赵和真正意图之后,他们更不敢与赵和的意志彻底抗衡,在短暂的抵抗之后,便放弃了原先的立场。
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放弃了自己的立场,至少陈阳觉得,自己并没有放弃立场。
因此,在众人都以为事情就此定下之时,他反而站了出来。
“陛下,迁都之举,动摇国本,臣今日虽然不得不在此,却希望陛下与诸位都记着一件事情,陈阳是不赞成迁都的!”他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不过旋即他又道:“只是陈阳势单力孤,亦不能反对迁都……阳为三是御史近两年,唯一一次‘否’,便在今日。”
他说完之后,自己孤身立于帐中一隅,抿嘴不复一言。
他的话确实有些扫兴,甚至让不少大臣都露出讪讪的神情,不过终究是没有一人走过去陪他站着,相反,在稍稍静默之后,众大臣又开始进言。
所有进言的内容,都与如何营造洛阳有关。
在这些大臣的话里话外,洛阳被称为“东都”,显然他们虽然不再对抗赵和的意志,可也给自己留下了一条小小的尾巴。毕竟洛阳还只是东都,大秦的京城仍然是咸阳,或许有朝一日,赵和改变主意,又回到咸阳呢。
退一步说,再不济,咸阳也可以改称西京,朝廷总得在西京置留后,甚至在此养上一套官僚班子,给众人的仕途又多添一条出路。
这又是一点不耽误正事的私心,只要能尽快将东都之事办妥,这点点子的利益交换,赵和并不在意。
因此很快,众人便议出了决定:此次南征,赵和于洛阳总督全军,以刘遇为将,领两万军支援曾灿——这样一来,所动用的军力物力就可以大大减少。
然后为了方便赵和于洛阳发号施令,改洛阳为洛京,为大秦东都,并河南诸郡为应天府——这应天府一项是赵和授意下决定的。作为与应天府相对应,原本京畿的关中之地,将改为司隶府,原来的齐郡、北海、胶东等郡合并为山东府等,而西域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合并为安西都护府,在行政级别之上与司隶、应天、山东相当。设应天府、司隶府和山东府只是第一步,紧接着赵和将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大秦的行政规划,将如今多达五十余个的大秦郡调整为四十二府,外加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和安羌五个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治所在大宛,安北都护府治所在龙城,此二者将直接面对火妖与犬戎,是为大秦边疆防御的第一线。安羌都护府治所放在吉雪沃塘,此都护府一则作为安西、安北的侧翼,二则防止火妖如同在大宛那样翻过高原雪山对关陇、蜀地进行突袭。安东都护治所在乐浪,其主要作用则是控制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四郡之地,同时以此为据点,监控东海诸岛上的赢吉势力,既要防止其坐大,又要避免其为土番消灭。安南都护府治所设于日南郡,其主要使命有三,一是开发当地,使其可以接受来自大秦本土的移民——这片区域作为应对大秦今后人口增长的移民区域而存在,毕竟有开发江南、广南的经验之后,对于秦人来说,开发安南都护府治下之地,比起寒冷的犬戎草原或者风浪滔天的扶桑诸岛难度要稍低一些;二是防备骊轩人和火妖通过海道来袭,在南海一带建立起海上防线;三是经营南海诸岛,取岛上香料、金铜、水果等以供大秦之用。
若说四十二府的愿景表明赵和一统大秦的决心和治理天下的想法,那么五都护府的设立,则体现出赵和陆海兼顾、经营域外的战略了。此时朝堂之中,虽然对于迁都之事存在意见分歧,但对于经营域外却几乎完全一致。这一来是因为丝绸商道等对外商路给大秦带来了丰厚的利益,足以引起朝臣们对大秦疆域之外的兴趣,二来则是因为火妖之事逼迫原本已经渐驱内向的秦人不得不睁眼看疆域之外的天下。
这些自然是长远规划,对如今大秦中枢来说,最迫切的事情,还是赶紧赶到洛阳,避开这又冷又湿的天气。因此在这行军帐中商议出一个大概之后,紧接着,众人便开始确定洛阳作为东都的营建方式。
即是在洛阳择地新建一城,还是利用原本的洛阳城。
二者各有好处。新建一城,便于规划,也没有那么多拆迁之类的麻烦,而利用原城,耗费的人力物力肯定要少些。此时洛阳亦是大秦名城,在籍人口数量超过三十万,虽然比不得咸阳,却也极为繁华。官员们就此问题争论起来,赵和听完双方的意见之后,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然后问了一个问题。
“公等以为,经营东都,首要之务是做什么?”
“自是为陛下建营造宫室,为朝廷营建庙堂。”众文官在这个问题上却是极为一致。
赵和便再问道:“宫室庙堂,须成何等规格?”
“陛下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经此之后,令后世子孙无以加也。”田珍带头应道。
他知道自己在迁都问题上失了分,故此抢着回答,希望能够挽回一点来。
赵和便问了第三个问题:“依诸公所见,若欲宫室壮丽,须花几年营建,耗费人力财力几何?”
众人小声商议了一会儿,此时大秦朝堂上这种风气尚好,就是知之为知之。众人没有信口开河说出一个数字,而是请赵和召来负责工程营建的尚书学士,片刻之后,两位出自墨家、工家的尚书学士便也到了帐中。
听到众人的要求之后,这二人算了一下,其中一人道:“此事非骤然可算出,须得实地察看之后方有定数。”
“你们只须告诉我们,是另建新城耗费更多,还是在城中营建耗费更多?”赵和道。
二人异口同声:“自然是另建新城耗费更多。”
赵和一笑:“天下未定,何须糜费。以原三川郡守府为依托,建新洛宫,供我与百官临时所用,待天下大定之后,再于洛水之北择地建上阳宫——诸位觉得如何?”
众文官面面相觑,赵和都这么说了,证明他心中早有成见,别人还能说什么话呢。
正在此时,外头却传来脚步之声,紧接着,一名信使被护卫进来。那浑身湿淋淋的信使单膝跪下,呈上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札子。
众人目光都炯炯盯着此人,因为方才传报时已经说明了这个信使的身份:他是曾灿派来的。
赵和取来札子,拆开看了看,然后随手摆在案几之上,一笑道:“今日倒是巧了……前方捷报,大军已过长江,浔阳城已经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