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皇帝教子:父死三年不改其制

李显低头沉思,片刻之后,他才缓缓的抬头,认真的说道:“朝政之事,儿臣用心的确不多,但是儿臣自认,在百姓之事上,儿臣还是有足够用心的。”

听到李显这么说,皇帝微微一愣,诧异的问道:“百姓?”

“武功县。”李显微微拱手,说道:“去年之时,王叔便建议朝中六部郎官,各寺寺正,相继给儿臣授课,儿臣很是问出了一些隐私手段。

今年一年,儿臣都紧盯武功县,其中刑名,赋税,人事诸事,儿臣看的都很清楚。”

稍微停顿,李显认真的说道:“很多事情,他们糊弄不了儿臣。”

皇帝满脸诧异,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儿子,这些年,真的是有所长进了。

“不错,很多事情,只要抓住一个线头,持续不停的追查下去,便能够查出结果来。”

李治轻声感慨,说道:“看的出来,你这些年的确学到了很多,唯一的问题,便是武功县不过是一县,但你要面对的,是整个天下。”

“请父皇教导!”李绚抬头,认真的看着李治。

皇帝轻轻笑笑,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天下,天下就不一样了……咳咳咳……”

轻咳两声,皇帝才继续开口道:“天下治理,首重的便不是百姓,而是军卒。”

李显诧异的抬头,看向皇帝,这话和皇帝之前的教导可不一样。

皇帝微微摇头,说道:“大唐有北门禁军,南衙十六卫,北门禁军,朕知道你历来不喜程务挺,如今便允了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的致仕之情,转任程务挺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昌州刺史,昌州都督,升任禁卫中郎将李祎为禁卫将军。”

皇帝话音刚落,一侧的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已经拟好了圣旨。

皇帝平静的摇头,说道:“这封圣旨朕如伱所愿,但是,却要明年二月,彭王离京之后,再下达。”

“明年二月,王叔离京?”李显捕捉到了更重要的信息。

“嗯!”皇帝点点头,说道:“日后彭王回京,对你说的话任何话,你都要牢记,但唯独一点,日后他每年回朝的时间,不允许超过十五日。”

李绚对李显的影响太大。

诚然,他对李显的建议很多时候都是有效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必须限制他在朝中所待的时间。

皇帝抬头,轻声说道:“明年二月,不仅是彭王要离京,你的岳翁,平原郡公,左监门卫大将军高侃也一样要离京。

其他薛仁贵,裴行俭等人也全不例外,他们这些人要镇压四方,大局不能乱。”

“是,儿臣领旨。”李显没有犹豫立刻点头。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朕如此做,实际上是要委屈你。”

有十六卫大将军在京,李显的地位自然是稳如泰山,但皇帝对他治理朝政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放心。

稍微一个施政失误,立刻便是天下板荡。

尤其一旦十六卫大将军介入到朝政当中,稍微搞不好,就是流血漂橹的下场。

当年李贤的事情,在皇帝心中依旧是一根刺。

所以,哪怕是李显做了皇帝,明年二月,也依旧要将十六卫大将军能赶出去的赶出去。

当然,在朝中,右金吾卫大将军薛孤无,右屯卫大将军孙仁师都还是在的。

“古语有云,父死三年不改其制。”皇帝侧身看向李显,沉声说道:“朕的要求你三年之内,对朝政不得有大的改动,三年之内,军国大事,若是你和朝臣有所异议,那么一切报由你母后决断,每月望朔朝会,你母后垂帘听政。”

李显嘴角不由得抽搐,他父皇对他是多么的不信任啊,三年不让他处置大的朝政。

这一切都如同他在政事堂一样,朝政之事,和宰相意见一样的,他赞同,和宰相不一样的,他没权否决。

实际上他就等于是坐在那里的橡皮章。

而且关键是,没有望朔朝会,他母后要垂帘听政。

等于三年之内,李显没有任何权利。

皇帝平静的看着默然不语的李显,轻声说道:“你自己想想,若是此事,你去问彭王,他会如何说?”

李显微微一愣,随即抬头,眼睛眨眨,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一切的内涵。

随即,李显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儿臣领命。”

皇帝笑了,点点头,说道:“军政大事,军方之事你不用担心,但这禁宫之内,才是你需要担心的,这三年之内,你需要做的,就是将整个禁宫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皇帝深吸一口气,说道:“禁军你有李祎,左千牛卫你有李景嘉,右千牛卫有李令问,左金吾卫有程处弼,右金吾卫有薛孤无和李大志,如今中枢一切尽在掌握。

另外,还有密卫,密卫之事,你找北平郡王,他是密卫大统领,若是做事,你找李昭德。”

“儿臣明白。”李显认真的点头,从现在开始,皇帝已经逐渐将权力交给他。

“将这些全部掌握之后,你再伸手到刑部和大理寺。”李治轻声说道:“段卿和王卿都是朕留给你的可信之人,记住,三年之内,不要动他们,不管有怎样的大事都不要动他们,这样即便裴炎为辅政大臣,你也不需担心。”

李显已经逐渐了明白了皇帝的想法,掌握兵权,让渡政权。

只要掌握兵权,掌握方寸之间的权利,用方寸之间的权利来撬动全局,乃至于天下。

这个手段他似乎在哪里听说过。

五步之内,尽在掌握。

“儿臣明白。”李显用力的点头。

李治满意的笑笑,道:“裴炎这个人,性子是刚硬了一些,但你初登大宝,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替你遮挡所有一切的攻击……你不要将他当成你的敌人,而是要让人成为你的代言人,哪怕损失一些权威也不重要,因为你有更大的敌人。”

“请父皇训示。”李显再度低头。

“人心。”李治呻吟着抬头,感慨道:“你最大的敌人便是人心,人心之幽微反复,是这个天下最难以揣摩之事,而这个天下,真正从你手中夺取权利的,从来不是宰相,而是世家。”

李治的目光凝重,他这些年,从开始到最后,实际上都是在和天下世家斗争。

财赋的每一次消减,都是天下世家在和他争夺权利。

这些权利,并没有尚书宰相之位那么明显,他们存在于每个州县的参军司曹,还有各级胥吏手上。

这些人,才是天下世家薅夺皇帝权利,最大的帮手。

但偏偏,皇帝对于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好办法。

因为这样的人,才是大唐治理天下的基础,但偏偏,往上根本没有更多的职位给他们。

只能够任由他们和天下世家勾连,皇帝最多派遣县令,县尉,县丞下去拉拢分化,但如果反过来,便是县令,县尉,县丞被拉拢分化了。

这种事根本没有有效的办法治理,唯一能够查看一个州县现状的,便是赋税。

什么时候,该下轻手,什么时候该下重手,中间衡量的标准又是怎样,都需要有人给李显作出表率。

这个人就是裴炎。

……

李治轻轻抬头,说道:“裴炎虽然为人强硬,但想要制衡他也不难。”

李显好奇的看向皇帝。

李治笑笑,侧过身,开口道:“传旨,允户部尚书崔知悌致仕,升户部侍郎豆卢钦望为户部尚书。”

李显愣了,随即,他就反应了过来。

之前,为了一个礼部尚书,李显一派和李旦一派,争得不可开交。

如今,皇帝轻松的,就给了豆卢钦望一个户部尚书。

要知道,上一次,在政事堂玩弄花样的人,正是裴炎。

只不过那件事情,最后因为同安太夫人崔氏的死,最终不了了之。

可是事后所有人琢磨,都将怀疑的目光盯向了裴炎。

后来还有元万顷之死,虽然是李昭德弹劾,但如果追溯源头的话,裴炎也少不了责任。

当然,豆卢钦望是李旦的人,但时势异也。

一旦李显登基,不管李旦愿不愿意承认,他和豆卢钦望之间的关系都变了。

豆卢钦望从来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也有他自己的家族,也有自己的子女。

日后,他只会变成李显的臣子。

但是他和裴炎的仇怨还是存在的。

哪怕裴炎是中书令,一旦户部尚书和他不对付,他也很麻烦。

而且还不止如此。

皇帝平静的继续开口:“传旨,调冀州大都督府司马范履冰回朝任户部侍郎,让他从明年开始协助中书令,处置隐田清查之事。”

李显的目光不由得一跳。

范履冰不仅是北门学士,还曾经是李显的太子洗马,现在还是皇太孙这个冀州大都督的手下。

如此一来,范履冰这个位置对裴炎的威胁就大了。

皇帝低头看向李显,说道:“不要总想着从上面制衡,手下的手段也一样管用。”

“是!”李显低头,他从来没有想过从下面来制衡裴炎,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尚书侍郎一级插手的机会。

但,现在不一样了。

李治轻叹一声,说道:“可惜崔尚书了。”

李显嘴角微微抽搐,真正倒霉的,是崔家的人才对。

崔家在郑家的事情上犯了错,崔知温被罢相,崔谧被免去御史大夫,崔知悌如今又被致仕。

皇帝对崔家太狠了。

“崔尚书既然离开了,窦卿也别留着了。”李治侧身,轻轻的看向李显。

李显顿时就明白,豆卢钦望和范履冰,都和李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掌控户部已经足够了,若是再让他们掌控吏部,便是李治做皇帝,位置都坐不稳,更别说李显了。

“传旨,允吏部尚书窦玄德致仕,升雍州长史陆元方为吏部尚书,洛州长史袁嘉祚调任雍州长史,调荆州刺史刘子柔为洛州长史,调户部郎中狄仁杰任洛州司马。”李治平静的开口。

一番话落,一旁的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已经拟定了圣旨。

皇帝轻轻摆手,圣旨已经送往门下省,用印之后,立刻就会发布。

李显小心的看向皇帝,轻声说道:“父皇,可这些人,和彭王叔的关系十分紧密……”

“再紧密能够有欧阳通紧密吗?”皇帝淡漠的看向李显。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