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权谋之术

自均州锡义山的贼匪掀起祸乱,杜忠成所负责的押粮西北任务宣告失败。

天子震怒,一纸旨意将他痛斥,责令他在河南府暂行待命,严禁私自回京。待匪患平定之后,再对他的过失进行清算。

杜忠成如同被惊雷击中,心中充满了惶恐与惊慌。他对那伙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贼匪深恶痛绝,同时又对锡义山所在的郧西县一众官吏的治理不力愤恨不已。前番也怪自己猪油蒙了心,竟然收受了郧西知县方以进的贿赂,想想实在是晦气。

两年前,他费尽心机终于熬走了宫中的李总管,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机敏,赢得了太后的赏识和器重,一路攀升至大内副总管的高位,甚至代为掌管皇宫大内,他的前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这一切。却被这帮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贼匪瞬间捅成了泡影。

此刻的杜忠成,如同一只被困在笼中的猛虎,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他只能在河南府默默等待,每日里郁闷无比,心中的不甘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

虽然天子明知他是太后的心腹,却也不敢贸然对他动手,但这一次天子似乎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什么“事后议罪”,这跟死缓有什么区别?

不过杜忠成在内心深处却一直不断宽慰自己。

多年来,他对太后的忠诚与付出早已深入人心。此刻,新登基的天子正与太后暗中较劲,争夺权力。在这用人之际,他坚信太后绝不会弃他于不顾。

果然很快东京城便有消息送来,太后有意助自己参与剿匪事宜,以期戴罪立功,并且准备启用韩琦作为大军主帅,这才让杜忠成稍稍心安了些。

杜忠成也很清楚太后为什么借此时机启用韩琦,说到底是想在这位名满大宋的三朝元老失意时及时拉拢,太后的意图显然是为了借助他的威望,逐步在朝堂上扩大影响。

天子刚刚夺走韩琦手中的西北军军权,令其返归乡里,不正是因为天子对韩琦的忌惮和防范,不想让他的势力坐大么?太后这一步谋划未免太过想当然。

在静谧的书房内,杜忠成独坐于柔和的灯光下,沉浸在墨香与纸韵的世界。他的字迹,如同他的命运一般,从初出茅庐的小阉宦,到今日权倾大内的副总管,每一步都凝聚了他的心计。

除了一身伺候人的本领外,他的字也写得不错,一笔书法写得相当漂亮堪比进士,这在文风鼎盛的大宋尤为吃香,要想讨得太后欢心,没有几样拿得出手的本事怎么行?

这时,书房外传来下人的声音:“老爷,东京城有紧急消息!”

“进来!”杜忠成放下笔,一名下人急忙进屋将信件双手奉上。

杜忠成轻轻用小刀划开封口的信封,从中抽出杜游的书信。信的内容并不冗长,主要传达了韩琦对他的建议与意见。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信末的那段话上时,心跳却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杜游在信中提及,种锷已秘密抵达京城。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杜忠成心中炸响。

在他的认知里,种锷不是刚刚被天子连贬四等,发配到随州软禁了吗?他怎么可能悄无声息地回到了东京?

这样的大事,自己为何一无所知?

他眯着眼睛越想越觉得不对,考虑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结合方才信件中韩琦所说的两边权衡、少插手剿匪事宜云云的建议,立马反应了过来。

朝中许多权重位高的大臣都心知肚明,为何韩琦会遭到天子的贬谪。那道圣旨上的罪名,如同明镜高悬,清晰地映照出他的过失——文武失和,战事不利,但韩琦当时却并未多作辩解,只是默默承受。

随后郭逵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他的上任,竟是韩琦主动举荐的结果。

但这背后却隐藏着韩琦更深的用意。他深知天子的圣意难违,于是选择了退让,将这个位置让给了武将的代表郭逵。

这一举动在外人看来,无疑是韩琦宽容大度的表现,是他为了维护西北的文武平衡和安宁所做的努力,其实只不过是韩琦领略圣意后做出的退让罢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本不可能缓和,这一点杜忠成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

这两人之间的不和,远非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在这背后必定隐藏着更深的权谋和算计。

自从韩琦坐镇西北统领战事,却偏爱将朝堂的权谋之术运用于沙场之上。

作为士大夫之首,他深得大宋重文轻武之精髓,竟将朝廷内的尔虞我诈带入了铁血军营,此举自然激起了以郭逵为首的一众武将的强烈不满。因他的这些做法,对西夏的战事连年失利。

故而大部分人都认为,西北的武将们都对韩琦有很大的意见,对于他的离去欢喜鼓舞,但杜忠成心知肚明,并不是所有将领都如此。

譬如种家这一代的主事人种锷,其实已经被韩琦拉过去了。

在今年的西夏战役爆发前夕,韩琦想扳倒郭逵,巧妙地将与郭逵素有嫌隙的种锷推上了主将的位置。他默许种锷夺取西夏战役的赫赫战功,原以为这只是一颗棋子,可以轻易掌控在手。

然而,种锷的英勇远超出了韩琦的预料。他一战便攻破了固若金汤的绥州,斩杀了西夏贼军万余人,差点收不住刀子,但就在种锷即将功成名就之际,韩琦却突然变卦矢口否认了之前的承诺。

于是,种锷背上了“无令擅行”的罪名,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只是种锷也不敢与韩琦计较,毕竟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超出了韩琦的计划,于是当下两人纷纷赋闲在家,平日仍然保持着书信往来,关系依旧密切。

总而言之,种锷此次进京,必定是收到天子旨意,否则他绝不敢私自离开随州,这是重新启用的征兆,而在此时匆匆启用种锷又是何目的,不言而喻。

杜忠成坚信此事定也有韩琦暗中的设计,但韩琦虽然权势威望炽盛,毕竟是一个下野的老人,光凭他一两句话,如何能在数百里之外左右天子的令旨,他在朝堂上必须有人配合才行,这就是杜忠成疑虑的问题。

韩琦极可能是找了中书门下的某个宰执,如今能在天子面前说话有分量的,除了那个简在帝心的翰林学士王安石,自然是首相曾公亮。

但王安石如今并没有这么大的权柄,难道曾公亮和韩琦已经暗中站到了一起么?

而太后娘娘显然也已经有意拉拢韩琦。

现在有了首相的站队,那不就意味着,太后已经成功将手插进了朝堂当中了?!

杜忠成的心忍不住疯狂跳动起来。

想到这里,杜忠成赶忙又将杜游的书信摊开,重新仔仔细细看了几遍,随后连连点头,韩琦的建议越看越好,应该值得一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