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我这么能干?
老朱:咱儿如此了得?
朱雄英眼中满是崇拜,“父王,你也太厉害你叭。”
“国家大小事,皆在你身上担着,为皇爷爷抗下一切。”
“皇爷爷却是对你还各种看不惯的。”
“就知道给雄英生小叔。”
朱雄英转过脸,就对老朱小脸一皱,道:“皇爷爷是大懒鬼。”
“父王那么累的,你还不知道关怀,天天就知道骂骂。”
“雄英回去要告诉皇奶奶。”
“哼!”
老朱面红耳赤,涨红脸,有心反驳,被自己好大孙这么说,情何以堪啊。
没有什么比自家孙子站出来指责,更为扎心刺耳的了。
老朱难受的一匹。
朱标不好意思,道:“雄英,为父哪里厉害了,这是为父应该的。”
“为国操练,也是为你以后继承一个好的江山家业。”
老朱气呼呼的说道:“咱难道就不是这样想的?”
“父皇自是如此为儿臣想的。”朱标急忙找补道。
“哼!”
老朱心里这才好受了一些,但也叹息道:“这么说起来,咱是对你要求过高了。”
“大天尊说你十年操练,咱看来还是少算了。”
“起码你有十五年的时间。”
可不是嘛。
真要按照敖初的说法来计算。
朱标从洪武十年开始,也就是老朱放纵胡惟庸后。
自己没有亲自视事,都是交给朱标去办的。
让朱标与胡惟庸打擂台。
自己在背后稳坐钓鱼岛。
从那时候起,朱标就开始被老朱栽培,同时也作为老朱的工具人,处理国事。
“呵呵,这下你恍然大悟了?”
敖初冷不丁的嘲讽道。
“大天尊所言,咱铭记在心,三思醒悟,也知道自己不当之处。”
老朱坦然承认了,对朱标的愧疚之情。
谁听到自家好大儿,呕心沥血十年,为自己夺寿十载,也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自家人知自家事。
老朱身体状况,确实不是看起来那么好的。
当年打仗留下了不少病根,好在调理休养得到,才没有爆发。
看看徐达还有汤和,李善长,李文忠等人,哪个不是旧疾缠身,天天当药罐子的。
老朱国事上真的亲力亲为,处理海量的奏疏,哪怕是头一个说拜拜的。
“大天尊。”
“话说回来。”
老朱说道:“自从咱废黜丞相制度后,国家大小事,事无巨细的要经手处置。”
“咱觉得对老大来说,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往后咱不会再对老大压力便是……。”
“为君者,因操劳过度,而荒废国政,岂不荒唐?”
敖初好笑说道:“你还是想把阿标给害死啊。”
老朱固执的摇头,“帝王家,总要有人做事的。”
“咱可以跟老大轮着来,却独独不能把天下事不顾。”
“咱们这边慢一点,天下小事就拖成大事了。”
朱标点头道:“父皇说的是,劳逸结合,问题不大。”
“再说,有大天尊的龙丸,我也没有什么大碍了。”
老朱由衷的笑道:“正是如此,全赖大天尊恩赐。”
敖初怜悯的看了这两个家伙一眼。
尤其是朱标。
被老朱给卖了都不知道。
龙丸正好绝除朱标的身体病患,更有精力扑在国事上了。
“大天尊。”
老朱道:“咱还有一事不解。”
“老大在未来英年早逝后,咱为何会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呢?”
“为何不是立朱允熥这个嫡次子。”
“还有秦王,晋王,燕王都可立威太子的啊。”
“咱为何没有立他们。”
“大天尊又说朱允熥被养废了,又是何意?”
“敢请大天尊施恩,为咱解惑。”
这个问题,是第二困扰老朱的。
他与朱标讨论的时候,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合常理。
再有朱允熥养废,或许是有吕氏作妖的缘故。
可不选朱允熥,其他儿子也可以挑选啊。
“你这是几个问题了?”
敖初不悦,还是说道:“首先,你不立秦王,晋王,燕王为太子。”
“而是要立太孙,你心头难道没点逼数?”
“你那几个儿子,什么吊样,你难道不知道?”
“就那秦王朱樉来说,一个口吃,你让他当皇帝?”
“还有晋王,暴虐无道,在藩地做了什么混账事,你气得少了?”
“本龙都不稀得说。”
“一个能被妇人毒蛇,一个残暴无道,没有一个有人君之相。”
敖初讥讽道:“你册封他们为太子,你怕是想要大明早点灭亡。”
啊?
啊?
连续两声啊。
老朱与朱标发出的。
“老二被妇人毒死?”
“这怎么可能。”
朱标惊声,“他未来这么凄惨的。”
“还不是他自己做的。”
敖初不屑的说道。
“老三脾气暴躁,咱是知道,但残暴无道,这就太过难以相信了。”
“那是你还没看到。”
敖初嗤笑一声,道:“至于燕王朱棣,这家伙天生反骨,狠辣无情。”
“是有帝王之相,但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怎么跨过他们立朱棣呢?”
老朱心头一动,“这么说来,老二老三,是在老大之后才死的。”
“对的。”
敖初点头,道:“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吧,就是册封儿子为太子。”
“阿标这一脉,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
“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绝对不能留下,比自己还要正统,身份还要敏感的人物。”
老朱心头剧震。
一切都豁然开朗,天朗气清。
原来如此。
“咱明白了。”
老大是他朱重八的儿子。
朱樉,朱棡,朱棣,是他朱元璋的儿子。
他怎么可能把老大的皇位,交给其他儿子。
绝无可能。
唯有在朱标子嗣中去选。
选来选取,就只有朱允熥与朱允炆合适。
朱允熥被吕氏养废,就只有朱允炆一人。
“好狠的算计。”
“好聪明的手段。”
老朱说道,望向朱标,后者也是浑身一震,面色铁青,“贱人。”
“安敢如此欺我!”
他咬牙切齿,怒火中烧。
自家儿子成长,从小遭受这样的算计。
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作为父亲的,如何不怒?
更重要的是,这一番精心算计,哪怕他不会英年早逝。
等到自己当了皇帝,最终决定储君之时。
见到朱允熥养废的模样,他也断然不会去考虑太多,自然而然的就会考虑朱允炆。
敖初眼神疑惑。
这两父子脑补出来了什么。
怎么两个都是阴狠厉色的。
“所以,皇爷爷就立了朱允炆是不是?”
朱雄英问道:“但老爷说,后来朱允炆也是废物,为什么呢?”
老朱回过神来,恭敬的说道:“大天尊,咱也正好想要请教,没想到大孙问出来了。”
“朱允炆是怎么把皇位搞丢的。”
“让老四这个混账上位。”
敖初换了个姿势,龙头昂着,鼻息喷出,张嘴道:“朱允炆这个废物点心啊。”
“说起来还是阿标走的突然。”
“朱允炆没有从小按照正统的储君规格来培养,不知道帝王之术。”
“他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深受儒家的影响,坚信儒家之言,偏听偏信手下的文官。”
“仓促上位,你重八也扭转不过,朱允炆也在你面前会装,把你给骗过去了。”
“后来坐上皇帝后,毛病就凸显出来了。”
老朱意识到了什么,道:“帝王左右学术,却不被学术所掌控。”
“朱允炆最终被文官们控制了。”
敖初低头看了老朱一眼,“倒是反应够快的。”
“可以说,朱允炆被儒家忽悠瘸了,文官用儒家学说来pua他。”
“从而进一步的达到文官掌控朝廷。”
敖初想到什么,“也对哦,你为了给朱允炆铺路,把武将勋贵都废的差不多了。”
“宋朝的以文御武传统,文官做大。朝廷的话语权,再加上信奉儒家文官的皇帝。”
“苟延残喘的勋贵,大权旁落,没有话语权,心里也有怨气了。”
老朱惊声道:“大天尊,你不会说,老四那混账能够上位,以藩王名义造反成功。”
“有武将勋贵,里应外合的缘故吧?”
朱标都惊呆了。
怀疑自己的耳朵,也怀疑自己的判断。
这还太惊悚了。
“自己儿子,废物到哪个地步,武将暗中叛变?”
“这……。”
朱标平衡文武,在文武之中的威望,那是如日中天。
也深知双方的矛盾有多大。
可万万没想到,双方矛盾会再朱允炆当了皇帝后,闹到这等地步。
简直荒诞滑稽,又是可笑可悲。
“有一部分。”
“当然,更多的,还是你掀起蓝玉造反案,株连了一大批可战可用的武将勋贵。”
老朱也分析过蓝玉案,明白背后的逻辑。
“这不是洗刷朱允炆这个无能昏君的理由。”
老朱脸色难看的说道:“坐拥天下兵马,手握百万大军,却能够被一个藩王反叛成功。”
“丢人丢大发了。”
“老朱家接受不了,有这样一个无能之君。”
敖初心说,你老朱家还有更接受不了的叫门天子呢。
他道:“你知道朱老四当时奉天靖难,有多少兵马?”
“有多少?”
“几万,还是十几万?”
老朱下意识的问道。
“说出来,能把你气出脑淤血。”
敖初发出愉悦的龙吟,说出一个数字,“八百!”
噗嗤!
老朱差点没气吐血。
“多少?”
“八百?”
老朱不敢相信,“八百人,就把咱确立的皇帝,给掀翻了?”
“嗯!”
敖初突然发现,老朱这反应,太有意思,太好笑了。
他龙眼里,都看着戏谑的笑意。
“咱……!”
老朱捂住胸膛,感受到一阵阵的刺痛。
若是有个几万,十几万的话。
朱允炆这个废物皇帝,被掀翻了,那还情有可原。
可是八百啊。
八百起兵,朱棣就把大明给打下来了。
这……。
“废物!”
“窝囊废。”
朱标勃然怒声,事情还未发生,但听到这些,他也觉得脸上无光,羞愤不已。
朱雄英眨巴着眼睛,道:“这个弟弟,这么不堪的。”
“四叔八百人,就把他给赶下皇位。”
“换了是雄英,肯定不会。”
敖初点头道:“别说不会,你要是还在的话,朱老四别说造反,就是有那个念头。”
“不用你出手,就会被手下人给绑了,送到你跟前来。”
“谁让你这小子,身份独一无二的呢。”
闻言,老朱心里好受了许多。
那都是未曾发生的,自己置气干什么?
自己的好大孙健在。
一切都是妄谈。
“是啊,咱的好大孙,身份尊贵,皇嫡长孙,无人能及。”
“大孙在,咱就不会杀那些勋贵功臣。”
“咱相信大孙能镇得住他们。”
朱标欣慰不少。
朱雄英骄傲的说道:“雄英镇不住,就请老爷出山。”
“降下法旨,谁敢不听雄英的。”
敖初笑道:“好好好,你个臭小子,还挺会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