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特意挑选出来的战马,李琦手持一杆长戟,三万大军站立在身后,身上穿着改良的重甲,歪着头看着前方列阵待命的大离南湖军。
对面,一名身穿赤红战甲的老将跨马立于阵前,身后跟着数十名大离战将。
朱迅铁青着脸看着对面黑色的军阵,阵中悬挂着一面李字的大旗,让朱迅摸不着头脑,但明显,对面的不是望岳军,那只能是大夏的援军赶到了。
眼看着望岳军就要崩溃,大夏援军的到来,让朱迅建立功勋,朱家继续执掌南湖军的希望成为泡影,目前的战功,可不足以支撑朱家继续执掌南湖军。
心情不太美丽的朱迅需要发泄怒火,对面的大夏军,就是最好的对象。
但朱迅不是莽夫,对面三万人就敢与大离五万人对阵,必然是有一定的依仗,在摸清对面的底细前,朱迅不会冒然行动。
不过对面还有姜匹夫的三万多望岳军,有点棘手,好在,自己这边四万南湖军主力在,倒也不惧对方,就算打不过,撤退还是没问题的。
那边朱迅正在思考,这边李琦转了转眼珠子,想把指挥权交出去,但几个统帅大将都分出去,思来想去,把指挥权丢给了加入李家才两年的A级统帅卫子仪。
卫子仪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家主公,满脑袋的问号。
但主公下令,卫子仪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指挥起来。
手中令旗一挥,五千重步兵组成五个方阵开始向前逼近。后方三千射手跟在了身后,左右两翼各有两千名重步兵护卫,然后是一万八千轻步兵。当射手进入到350米时,夏军重步兵停了下来,正好停在对面射手射程之外。
弓箭手们继续前行了一百米,然后举起改良过的长弓,这种长弓有效杀伤射程达到350-400米,远远超过对面三千支破甲箭射出,天空仿佛笼罩了一片乌云。
部署在最前方的五千大离盾兵举起了手中的大盾,挡在了头顶,尽管被大盾阻挡削弱了一些威力,但破甲箭还是破开了包铁的盾牌,插进了下方士卒的身体里,不断有士卒倒下。
朱迅等将领在大夏军阵动起来的时候,就退入了大军当中,此时站立在高台之上,指挥着大军应对夏军攻势。眼见夏军弓箭威力惊人,如果不加以遏制,全军不用打就全死光了,朱迅迅速调集全军的八千弓箭手上前,开始与敌军对射。
李琦率领的大军携带的破甲箭,是李家工坊根据战前李琦留下的配方智造出来的,文职英雄进京是带了一批过来,另外一些运到徐州去了,远离北方作战,携带的破甲箭数量有限,自然不可能一直用这种做工复杂的箭矢,只射了五轮,就换成了普通长箭。
百米射程的差距,让南湖军的弓箭手们还没到达攻击位置,就倒下了数百人,等到达了攻击位置,近千名弓箭手倒下。
见到对面弓箭手被逼了出来,卫子仪得意一笑,令旗一挥,五千重步兵再次开始前进,后方五千长枪兵越过弓箭手跟在了后面。不到三百米的距离,如果全力奔跑,几分钟就可以到达,不过为了保持阵型和体力,士卒们保持着正常的行走速度。
走在重步兵阵列最前面的,是所有的力量型英雄。
20多名力量型英雄,力量最低的都有200出头,最高的达到了近三百点,他们将作为箭头,打破南湖军的防御阵型,让后续部队进攻提供便利,减少伤亡。
一身重甲加锁甲的英雄们,完全无视了对面射来的箭矢,当双方距离缩小到100米时,五千重步兵小跑了起来,当最后三十米是,所有人狂奔了起来。此时,大离弓箭手们在损失了一千五百人后,退入了阵中。
英雄们第一个抵达,两边的盾牌撞在了一起,重达几十斤的铁盾在重步兵们奔跑力量的加持下,撞在了大离盾兵的盾牌上,大离第一排的盾兵即使有后面两人的帮助,也还是被撞飞了出去,缺口被打开。
英雄们没有停下,顺着被打开的缺口冲了进去,继续对后续的盾阵冲击,后面的重步兵已经跟上,涌进了打开的缺口中,五千大离盾兵加五千长枪兵组成的第一道防线瞬间出现二十多个缺口。
如果从高空看去,黑红两种颜色交融在一起,但黑色在不断侵染着赤红色。
朱迅迅速做出应对,弓箭继续后撤,五千刀盾兵被调到了第二排,与五千长枪兵组成了第二道防线,第一条防线也开始逐步收缩,不断加强防线的厚度。
李琦也站到了临时搭建的高塔之上,卫子仪令旗再次挥舞,剩下的步兵分开,向大离左右两侧缓步前进,身后是五百个战斗小组,而原本呆在弓箭手身后的重步兵,则来到阵前,承担起保护军阵的作用。
看着逼向两侧的敌军,朱迅不得不再次调集两万人,在两侧形成防线,防止镇岳军对第一线的一万人形成包围,战线被拉长了。此时,朱迅手中只剩下一万大军和不到七千弓箭手。
微微一笑,卫子仪再次下达了指令,战鼓声响起,正面冲阵的士卒们立刻开始调整攻势,最中央的十名英雄迅速带着身后的重步兵向中央突破,不到五十排的大离阵型被撕成两半,完成突破的士卒们没有管第二道防线上的敌军,而是迅速绕后包抄,将已经完成分割的大离第一条防线一万人包围了起来。
在战鼓响起的同时,剩余的轻步兵小跑了起来,等他们到达大离阵前时,大离阵型已经被撕裂,轻步兵顺着撕开形成的通道,在第二道大离防线前组成阵列,迎向攻来的大离军队。
更远处,三万望岳军所属,开始缓缓推进。
在阵型即将被撕开的时候,朱迅就意识到不妙,立刻下令停在一百米外的第二道阵线向前推进,试图完成反包夹,可惜为了维持阵线,等到推进过去时,镇岳军轻步兵们组成的防线已经组成,将大离士卒死死的挡住。
当望岳军开始行动时,朱迅已经闭上了眼睛,当反包夹失败后,整路大军的失败就已经注定,此时,得为大军寻找退路了。一个小时后,已经被分割成十多块的大离第一条防线放弃抵抗投降。四千多大离将士放下了武器,由轻步兵收拢俘虏,四千多重步兵重新组成战线,等待命令。
开战一个小时,大离中央战线覆灭,右侧的大离战线在巨大的伤亡下崩溃,三千多重步兵冲向大离弓箭手阵营,停留在镇岳军阵前的重步兵分出部分,试图扩大右侧的战果。
在中央战线溃散后,朱迅就迅速调整部署,尚未接敌的战团迅速后撤,同时对接敌的战团下达指令,尽量拖延时间,为主力撤退争取时间。
朱迅和朱明此时已经带着近四万和一众将领退到了水师船坞,大军开始登船,登上了停靠在岸边的战船上。
看到大离军开始撤退,李琦下达了暂缓攻势的指令,不断有大离战团残部和大夏军脱离接触,等战船驶离港口,断后的大离南湖军已经彻底崩溃,夏军开始追捕溃散的士卒。
两个小时后,出提前撤离的近四万大离军主力外,陆续有两千多大离士卒登船逃跑,五万六千多大离南湖军,战死上万,被俘虏的也有近万人,还有一千余人四散,正在追剿。
此战,李琦麾下战死近千人,受伤达三千余人。
一直在远处观战的望月军将领们,默默无语。李琦麾下部队强悍的战力让他们羞愧难当,同时也在心里默默的盘算,如果自己面对这样的对手,能坚持多久呢?
答案其实很明显,大离军压着自己打,虽然是占据了兵力优势,可是也说明大离单兵作战能力与大夏差距不大,甚至超出。而同样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五万余大离南湖军主力,被三万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
望岳军主帅姜瑜不禁在心中感叹:难怪敢以三万人对战大离五万多人,如此战力,世间焉有敌手!
等打扫完战场,镇岳军清点了一下人数,其他两个战场的战报也汇集过来。
三个战场,重步兵阵亡两百余人,轻步兵阵亡三百余人,弓箭手阵亡一百余人,重骑兵阵亡二十四人,轻骑阵亡五十二人,从属阵亡五百余人。另外普通士卒阵亡一千三百二十六人,所有军队合计阵亡一千九百四十八人。
大离阵亡一万余人,被俘一万一千余人,另有数千人逃散。这个统计数据让姜瑜额头冒汗,大离统计的兵马人数比望岳军统计的人数多出近万,如果大离发起进攻,州兵居多的望岳军,说不准防线就直接告破,那整个南疆防线就彻底崩溃。
俘虏的一万多大离士卒中,李琦挑出了三千多有资质的俘虏,被镇岳军打怕了的大离士卒,其中直接归降的将近两千人。这一战之后,李琦的从属再次有十多人突破成为英雄,从属上限再次提升。除了留在京城的英雄,跟在李琦身边的英雄数量达到72人,其中力量英雄居多,统帅英雄也有18人。
战后,李琦没有在北湖多做停留,休整了五天后,将其他俘虏交给望岳军看管,由李忠带着一千人携带伤兵押着未归降的大离俘虏缓缓前行,这些人都是受了轻伤的士卒,正好边看管俘虏边跟随大军前行,一百多重伤员被安置在望岳军中修养,等伤愈在归队。
之所以不多做停留,是因为潞州那边战局未定,而赶去支援的部队数量却不多,扣掉围困叛军的兵力,最多能调动八万人,李琦实在放心不下。
十月二十五日,经过短暂休整的李琦带着六万大军,开始往潞州赶去,上千里的路程,路上得花费至少十天,消灭了大离南湖军,李琦麾下的兵力不但未曾减少,反而壮大了一些,加上押送俘虏的伤兵,李琦总兵力依然保持了六万人的规模,加上从属数量的增多,实际战力还略有提升。
此时,南湖军溃败及大离撤军的军令,都已抵达各自的终点。
接到撤军命令的白羽军主帅刘志,看着即将攻下的杭城,心有不甘的开始撤离。
而被陆俊邓明尾随的镇海军沈涛,则松了一口气,带着九万余大军缓缓向望岳江行去,沿途不断收拢驻扎各处的兵马,等到了江边,大军总数已经突破十一万,其他各处的驻军还在源源不断的汇聚。
眼见大离军后撤,加上兵力不断增加,陆俊也放缓了追赶的步伐,开始收复各地城池。
十一月十日,最后一批大离军登船撤离,至此,大夏将所有入侵的敌军驱逐出境,接下来,等待大夏的就是漫长的恢复重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