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叔侄下馆子 【求一切数据】

办好户口,易中海心事去了一半。

眼看到了午饭点,心情大好的他对着侄子道:

“国强,下午还得给你办转学,来回折腾太麻烦!”

“中午二叔领你下馆子!”

“好咧!”

易国强答应一声。

不大会,叔侄二人来到一家饭馆门前。

和后世饭店花里胡哨的名字不同。

五十年代的饭馆有个统一称呼【国营饭店】。

所谓的国营饭店就是由国家、或省市县商业部门出资,开办的饭店。

它的归属权为国家所有。

利益也归上级主管部门所有,职工按国家标准领取工资。

不过,不要因此就小看了这些国营饭店的水准。

他们多是由老字号公私合营而来。

叔侄二人身前的这家国营饭店,其前身是是名噪京都“八大楼”之一的泰丰楼。

泰丰楼建于清同治五年,是京城过去有名的大饭庄。

它以精湛的烹饪技艺,烹制出以“清鲜脆嫩”为特色的菜肴而名誉京华。

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意喻餐中之汤的重要作用。

泰丰楼对此特别重视,每天要用活鸡、肘子吊汤,保证每个火眼都有汤锅。

这比起后世只靠味精鸡精来调味的餐馆,其味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正因为泰丰楼菜好,名气大。

民国时期一些要人,以及当时政界、商界、银行界的头面人物,经常出入泰丰楼,并以此为荣。

1956年,泰丰楼公私合营后,开始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

在侄子来京之前,易中海两口子很节俭,连肉都很少买,更别提下馆子。

之所以这样,倒不是因为赚的少。

相反,作为八级工,易中海属于少有的高工资。

他的工资甚至比红星轧钢厂的厂长还要高。

而且,两口子没孩子、没老人养,负担很轻。

两口子会过日子,主要还是因为没子嗣无人养老。

内心深处,两口子缺乏安全感,觉得后半辈子缺乏保障。

因此就想着多存钱防老。

这不,侄子一来,易中海立刻就改变思想。

大中午不回家,直接带着侄子下馆子。

这在之前他根本想都不敢想。

不过,想想也是,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工资,下个馆子对易中海来说算什么大事?

叔侄二人一进饭店。

一个男服务员晃晃悠悠的走了过来。

“砰”的一声,一个厚厚的菜本扔在了桌子上。

“二位,咱先把话说明白,在这吃饭不仅得给钱,还得要粮票。”

听了男服务员的话,看了他的做派,易国强直皱眉。

就这服务态度,换了后世那怕菜再好吃恐怕也得黄摊子。

可在现在,却是两个光景。

在这个年代,无论是厨师还是面点师,甚至服务员都需要考证。

服务员在这时的地位等同于后世的公w员。

而且从饭店墙上贴的“不许打骂顾客”的警示牌,可以看出服务员地位之高。

易中海显然明白这点,没有跟男服务员计较。

翻开菜本慢慢看了起来。

男服务员有些不耐烦,嘲讽道:

“不是我说你,知道的你是点菜,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看小人书呢?”

“磨磨唧唧的一会太阳都下山了!”

易国强早就看男服务员不顺眼,当下站了起来。

冷声道:“怎么跟我二叔说话呢?什么服务态度,把你们领导叫来。”

男服务员怎么可能被个半大孩子唬住。

耻笑道:“我什么服务态度,我就这服务态度,还叫我们领导?就你也配?”

易国强大怒,刚要回怼。

“啪”的一声,一个红色小本被易中海拍在饭桌上。

男服务员被吓了一跳,就要开骂。

待看到红本上“劳模证”三个字,瞬间蔫了。

知道惹了不该惹的人。

堪比川剧变脸,男服务员赶紧道:“对不起,对不起,是我态度不好,您包涵!”

全国劳模可不是他能惹得起的。

这要是叫来领导,轻则挨顿批评,重则半个月工资没了。

易中海也不是爱惹事的人,淡淡道:“木须肉,回锅肉各一份,再来两碗米饭!”

男服务员答应一声,赶紧溜了。

............

求鲜花,求评价票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