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总得打一场硬仗立立威

十一月二十四,绵竹城下。

一层层的防箭藤盾和原木搭建的阵屋,布列在绵竹城外七八十步至百余步远的空地上。

掩体和地面上,间或有凌乱的箭矢插在其间,远远望去,尾羽的白毛随着阵风微微摆动,如尚未枯败的芦苇荡。

简陋的护城壕上,有数处被土方堆填的缺口,旁边凌乱散落着十几辆带着防箭护盾的推土车,还有些许民夫辅兵的尸体,身上都插满了箭矢。

看得出来,这绵竹城里的守军,防御火力还是非常凶猛的。

饶是进攻方采用了跟此前佯攻涪城时一样的战术配置、试图破坏绵竹城的外围防御工事,但还是被守军密集的强弩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一些推土车的防箭护盾看似也不太好使,不得不在初战之后,拉回去重新加固,改装更厚实、覆盖更全面的护盾。

但如此一来,车体本身也必然变得更加沉重。要确保填河的辅兵推车时能快速推动,就只能减少每次运载的土方量,这无疑也会拖慢进攻的效率。

张飞和魏延花了两天时间破坏绵竹的外围防御,效果却不是很好。回营之后,也少不了重新合计战术部署,试图做出调整。

为此,他还专门找来了这几天一直深居简出的法正,一起参详战术。

至今为止,张飞在前线并没有随军携带高级谋士,庞统作为太尉府长史,还是要坐镇后方梓潼,统管北线全局的,这也是战前刘备本人做出的部署,庞统也不敢违抗。

但庞统也不知道,这个部署,其实是诸葛瑾暗中建议刘备实施的。诸葛瑾当时明面上提出的理由,自然是“上下自有主者,身负方伯之任者,不宜亲理细事”。

实际上只有诸葛瑾自己清楚,他就是担心张任严颜之类的守将身负什么宿命buff,攻坚这些人镇守的城池时,还是别让高层文武身先士卒比较好。

庞统上不了前线,张飞也就只能找刚刚来投的法正多聊聊具体战术。

一开始张飞也没敢期待法正这种文官,在军事上能有多少造诣。但开战之前,诸葛亮就曾经书信提点过张飞,说法正作为曾经的刘璋军北线监军,对刘璋军的防务虚实、诸将特点肯定深有了解。

所以不管法正军事才能如何,多听听他的话肯定没错的,至少有很大的情报价值。张飞觉得很有道理,也就养成了遇到不了解的情况就先问法正的习惯。

合作了几天之后,张飞才诧异于自己捡到宝了,因为法正不仅仅是深知敌军底细,而且真的颇懂兵法。

只可惜,法正为了维护一下自己的人设,目前还没有明着参加军议献策,都是私下里关起门来跟张飞、魏延私聊。

此时此刻,张飞照例又在大帐外支了一堆篝火,煮了一头野猪和一条野狼,温上一瓮浊酒,法正刚到,他就拉着法正入座,然后郑重求教:

“还请孝直教我!这绵竹究竟该如何攻取才好。前几日倒是我轻敌了,本以为张任跟孝直有点交情,也能跟涪城时那般,只要攻势够凌厉迅猛,就能吓住他。到时候再恩威并施,或能破城。

没想到这张任如此冥顽不灵,而且城内怎会有如此之多的强弩?开战之前,你不曾利用职权,把此地的军需储备调走么?”

面对张飞的抱怨,法正也只能委婉指出自己的难处:“在下此前只是兼着监军之职,军队的指挥调度,非我所能越权。便是当初劝张任分兵回守绵竹,也只是为了把他调开,便于我在涪城那边下手。

我素知张任此人,对刘璋颇为忠义,非等闲可以拉拢。我们在涪城捡了便宜,在绵竹这儿自然要打一场苦战,迟早要还的。

至于这城中的军需、强弩数量,也确实不少,但并非我任上时调运。应该是上个月两军生出冲突之后,刘璋就从成都武库往前方各城调运了。都没等调运到涪城前线,便已开战,我也无法插手——说到底,还是开战的时机不够突然,给了刘璋备战的时间。”

法正说这番话时,最后免不了流露出一些抱怨的情绪。毕竟法正这人,在道德底线上是跟庞统差不多灵活的,甚至比庞统更略微灵活一点。

所以在他看来,既然兵不厌诈,那就要以最大化捞取实际利益为准。主公还是太妇人之仁了,当初跟刘璋闹僵关系后,还走流程耽误了二十多天才正式开打,这才给了后方备战增援的机会。

要是当初立刻开打,说不定绵竹等地的防御准备也没那么充分。

而且当时法正和庞统演双簧、把刘备刘璋之间的关系破坏掉后,刘璋对法正的信任就已经降低了。后续刘璋安排的备战和增援,法正都插不上手,是刘璋直接从成都安排的,他又有什么办法?

张飞听完这些前因后果,也不好再责怪法正没有提前多挖坑多内应,只能是放弃一切幻想,认认真真打一场硬仗。

而一旁的魏延,倒是颇能领悟大领导的意图,还借着这个机会,用他战前听到的一些训诫,转过来安慰张飞:“三将军也不必苦恼,开战之前,司徒就曾教导过我们,蜀中之战,不能杀伐破坏太大,但也不能完全不打硬仗。

如果杀伐过重,那是在破坏蜀地的民力和备战潜力,这里将来都是主公的地盘,还是要多加体恤。但如果完全靠敌军望风投效,也难免难以立威,战后想要推行种种变法,也难免有死硬阻挠之人冒头。

司徒和令君推行的那些新法,无论代役钱还是租庸调,都是会损及本地原本的豪强大族的利益的,也会让蜀中人士往外增援的钱帛物资比刘璋统治时多。

只要是动了蜀地之人的钱,他们就不可能乖乖心服,将来若是因为一开始没打怕,再想反抗,就反而不美了。”

张飞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军事上的成长非常明显,但政治上还是比较弱的。诸葛瑾的这番战前教导,他就没怎么关注,更别提学进去了。此刻还是被魏延提醒,才稍稍听进去了些,也能设身处地理解。

张飞不由服气地感慨:“子瑜还说过这话?倒是高瞻远瞩,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個道理。问别人兜里掏钱去别处使,谁会心甘情愿呢。益州人在刘璋治下十几年,从不用往蜀地之外的地方上贡,将来却是必须蜀钱外运了,再开明的善政,也难免有人反对,还不如把反对之人先震慑住!”

张飞却不知道,诸葛瑾战前这番论断,是借鉴了后世那么多深刻的历史教训的。

当今之世,只有诸葛瑾这个穿越者,才知道后续一千多年里,蜀地历朝历代的治乱反抗。

凡是蜀地被中央朝廷兼并之后,如果兼并的过程彻底打服了,那么战后把蜀地割据政权的物资往外调运,也就容易些,推行新的变法也容易些。

但是如果是中央朝廷的军队刚刚翻越群山、进入成都平原,蜀地割据诸侯的部队就直接投了,没经过血战。那么将来的长远结果,就只能走两条:

要么直接放弃对蜀地的经济和财政整合,任其放任自流,这种情况下,蜀人确实会心悦诚服很久。比如西晋灭季汉时,刘禅投了,司马炎一开始也没对蜀地如何,还让本地人可以做本地的官,慢慢自治,大家就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

但是等到八王之乱、西晋崩盘之后,一旦晋朝需要南方蜀地的钱粮物资、横征暴敛往外运,成汉李氏之类的割据就冒出来了,他们不会甘心于服从东晋小朝廷的。

同理后世五代十国结束时,赵匡胤的军队打到后蜀,一开始倒是很顺,“十四万人齐解甲”直接投了。

可北宋朝廷持续多年把蜀中积累的钱帛往外运,支持中央朝廷的财政和后续用兵开销,于是整个北宋初期,蜀地的叛乱此起彼伏。

哪怕没读过历史书的,不知道那前后十几次叛乱,至少也听过初中课本上的王小波、李顺之事。

到了最后不得不拆分设“川峡四路”,多增加几套冗官班子让他们互相制衡,防止蜀中出现一家独大的统治,这才是四川地名的出处。

所以,刘备军中,如今只有诸葛瑾一人,有足够的高瞻远瞩。

他知道要推进改革,只要将来问蜀地人要钱的压力高过刘璋统治中期,还要避免蜀中出现武力叛乱反抗,那刘备就必须打一场范围可控的、程度有限的血腥立威之战。

现在绵竹等地机缘巧合成了这个立威的工具,那就果断把仗打漂亮,没什么好犹豫的。

西路诸将之中,其他人都不怎么热心学习诸葛瑾的政治远见,唯有魏延倒是很爱学习,这可能也跟他当初投刘之后,在武昌埋头苦学提升的那几年经历有关。

魏延心目中,一直觉得诸葛家的人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说的话统统都是真理,随便有点什么新的论调,他都深信不疑。没想到此刻却是现学现卖,坚定了张飞等人强攻立威的决心。

……

诸将调整好了心态,也重新坚定了打硬仗的决心。

不再抱怨之前遗留的种种问题、延误战机,总算是做到了上下一心。

大家都向前看之后,事情也就顺畅了些。张飞非常虚心地向法正请教,如何优化目前的攻坚战术,以便更契合绵竹城这边的实际情况。

法正也结合了张飞此前两天强行填土壕沟缺口、试图铺路直通城下时走过的弯路,遇到的问题,缜密分析了一下,建议道:

“我军目前用的战术,是跟在涪城时相似的,都是想直接填土结合壕桥车,在护城壕上打开几个口子,把葛公车推过去,直临城墙。

这样的战术,好处是时间快,就只盯着几个点填,填完后的缺口也不用太宽,地面够扎实能过车就行。

但张任颇为擅守,强弩颇多,而且其调度用弩之能很强,远非在涪城时的泠苞、邓贤可比。我们集中于几个点挖掘,张任也能盯着这几个点,重点以强弩交叉攒射,所以填河辅兵、民夫伤亡颇多。

结合张任善于用弩且弩多的特点,我觉得我军应该调整攻击方向了,而且不能贪图求快。

之前我们选取的填河点都比较靠近城楼,多是在城楼左右两侧百十步之内,为的是一旦上墙后,士卒沿墙搏战,可以尽快夺取城楼,然后打开城门。

但选取离城楼近的位置上葛公车,特别容易遭到交叉攒射,以张任之强于用弩,不如把攻击点重新选在城之四角。

攻角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攻上去后,要沿着整整半座城的宽度在墙头搏杀,才能抵达城楼,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夺取城楼了。夺城会比较慢,杀伤也会比较多,无法快速突破后吓破敌胆迫其投降。

但攻角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左右两翼墙段上,弓弩射程够得着我军的敌人很少,可以把强弩的攒射密度降到最低。”

张飞和魏延听了,相视一眼,都觉得很有道理。

确实,如果是打快攻,追求立刻出战果,靠近城门城楼的位置上葛公车,确实是最效率的。

但既然是打硬仗,不图快速打崩迫降敌人,这时候就该从战术难度上考虑问题了。

汉朝的时候,城池都还没有“角楼”,所以四角并不存在额外的重点防护,也容易有火力死角。

从四角的斜外方往里攻,两侧城墙上稍微离得远一点的部队,弓弩射程就难以覆盖到进攻部队了,只有刚好站在城角的士兵可以有效放箭。

而没有角楼的城角、又能站得下多少弩手?张任就算弩兵多,也无了用武之地。

“孝直果然深谙攻伐之道,看来当初为文官时,也是熟读兵书呢。好,就依你计,明日起另外改攻城角。不过,在正面防护严密的位置,还是可以佯攻牵制消耗张任,只要确保放箭措施完备就行。”

张飞果断拍板,同时也临时决定,正面施压也不能放松。他已经改造了一批运土能力锐减、但防箭效果非常好的推土填壕车。

这些车也不能浪费,闲着也是闲着,就在城楼附近的填壕点继续装作慢慢填,勾引张任的弩兵都往这儿集中。攻方也能用藤盾掩护的弓弩手,甚至是投石机,反过来消耗张任的弩兵。

不过,听了张飞的拍板后,魏延倒是心思更为缜密,他很快发现了法正的策略还有一个小问题没解决,便提醒道:

“我也有一问不解,还请孝直解惑。如若我军转攻城角的话,这填壕的措施,又该如何施为?难道也是按照进攻路线,斜着填壕么?

那样要填的土方,不是反而增多了很多?如果还是垂直于壕沟填埋,则填河时并不能免于被墙头弩兵交叉攒射,就算将来填好了,推了葛公车和云梯过河,到了城下还要临时转向、转为斜着与城角交接,怕是也颇为不易。”

张飞原本都没想到这个问题,见魏延提起,才惊觉醒悟,也不由对魏延投去赞许的目光。

文长反应还是快,看样子以战学战学得非常之快,能如此迅速地发现问题。

不过,法正也恰到好处地漏了一手,只见他并没有惶恐之色,只是淡淡说道:“这事儿其实也不难,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让张任回守绵竹,便于我军偷取涪城,就是因为绵竹的城防和地理其实不如涪城险要。

涪城是濒临涪江的,城壕宽深水多,只能稍微填出一个缺口,不可能大段填埋。绵竹城旁边虽然也有河,也能引水进护城壕,但区区绵水,比之涪江浅狭无数倍。更兼如今已是十一月底,冬季枯水,我们完全可以在护城河角上,稍微用土方堆出两道围堰。

围堰不用能直接过葛公车之类重型器械,只要能稍稍阻挡水流即可。然后,我们在城角外围,挖掘深坑和引水壕,与护城壕之间只留数丈距离。

待护城壕两端被围堰堵死来水后,我们挖开引水壕和护城壕之间那数丈间隔,就可以把护城壕的水放空到更低的蓄水坑内。

等城角的那段壕干了,我们自能在壕底慢慢作业,填出路来供重型器械通过,而且路可以宽得多,让张任想以强弩压制都无处下手。

更何况,只要让壕沟有一段干了,我们甚至都未必非要投入葛公车强攻,还可以用别的手段破城。”

张飞、魏延听完,彻底叹服,便连忙按照这个战术部署实施。

而法正也算是把他对绵竹的地理优劣势了解,发挥到了极致。

今日这个具体的战术计谋,哪怕是换了庞统来,都未必能想到。甚至是换诸葛亮来,或许能想到,但也不会如法正这般快。

毕竟其他人对绵竹地理情况的了解,差法正太远。这里曾经是法正监军过的防区,他当然知道这座城有哪些漏洞可以充分利用。

……

调整了进攻战术之后,次日开始,张飞和魏延的强攻节奏便慢了下来,但却也给人一种更沉稳的感觉。

张任还是照旧按部就班守御,初一看到张飞还是用推土车往城壕里填土,他也不以为意,照样安排弓弩手集中攒射。

尤其是以交叉火力覆盖,试图靠着侧射突破推土车上的防箭护盾。

不过射了一阵之后,张任也察觉出一些不对劲。因为他按照原本的火力密度覆盖后,那些推土车竟没有一辆停下来的,显然推车的辅兵并没有被射死。

“张飞这是又重新加固了那些推土车么?倒也是个会随机应变的,这敌人不好对付呐。”张任心中暗忖。

好在,仅仅过了没多久,当张任远远看到那些推土车推到壕沟边,然后倾泻下来的土方量,却远远少于此前,他才释然大笑。

“我当有什么本事呢,原来是把那么多分量都浪费在加固木板用来防箭,一车才推这么点,比挑担填土也快不了多少,这要填到什么时候!”

有鉴于此,张任也就不再担心,也不疑有他,就继续按照旧法子防守。只是提醒麾下指挥弩兵的军官,要节约点箭矢用,放近了点再射。

而魏延另外安排填壕兵,推着土车在城墙四角堆填垂直于城壕方向的土堤时,张任也一样没多想,只当是敌军要多备用几条过壕的道路,多几个未来的攻击点,便“雨露均沾”地均匀防守。

在张任看来,这些填堵壕沟的缺口走向,并不存在“火力死角”的风险,敌军将来就算把葛公车从这里推过来,如果不调整朝向的话,还是没多大威胁。

于是一连数日,进攻方都稳扎稳打,一边在城角填出了三四道窄窄的围堰,勉强能通到对岸。然而,因为围堰露出于水面之上的顶部太窄,根本无法通过车辆,张任在警觉提防了一阵后,也就没有再多关注。

他只是吩咐属下盯紧一点,一旦发现进攻方把这些围堰加宽到可以通过云梯,再重点布防。

然而,魏延就是迟迟没有加宽这些围堰。

同时,因为进攻方要填壕,原本就需要大量从后方挖土,所以哪怕阵地上后方两三百步远的地方,被挖出了不少大坑,张任也没有警觉。他也只当这些坑就是取土用的。

终于,这天已是腊月初了。在攻方双方累计相持了半个月之后,绵竹城的东南角和西南角,突然同时发生了变故。

魏延趁着前一天夜里,突然加急施工,把后方取土的大土坑、与连接的引水壕,以及绵竹城西南和东南角的护城壕,直接挖通了。

冬天本就是枯水期,绵水给绵竹城护城壕提供的河水水量本来就少,还被提前阻断了来源。魏延挖的蓄水坑海拔比护城壕河底还深得多,挖通后那段被上下堵死的壕段,自然是很快放空,成了干壕。

放空之后,魏延的士兵们能直接沿着干壕底部移动、作业。等天亮后张任发现情况不对,朝着城角投入重兵,想用弓弩压制在壕沟底下作业的敌军,也做不到了。

因为敌人都躲在壕里移动,这就好比现代战争的堑壕网和交通壕,对箭矢起到了极大的遮蔽作用。张任的强弩统统都射在了土里。

当然,理论上张任也有两招可以破这个战术。

第一就是用抛射的箭雨,从天而降盲射。但问题是张任所倚仗的就是强弩,全靠箭矢的动能强劲,才能破甲。

一旦采取抛射,箭矢在空中飞行时的速度和动能损失过大,对于着甲的刘备军士兵就没什么杀伤力了。

而且威胁来源方向过于单一,进攻方完全可以朝天顶盾遮护。总而言之,张任的远程火力杀伤效能,已经被极大降低。

张任的另一个破解战术,就是派出敢死队,出城反击进攻方的施工阵地。甚至把围堰扒开,让其他河段的水流冲过来,那就能直接兵不血刃把已经在壕底的攻坚方士兵全部淹死!

但这一招的难点也显而易见,张任要是有本事派敢死队反击,那他早就能跟张飞、魏延野战决胜了,还龟缩守什么城啊。

可惜,打不打得过是一回事,是不是非打不可,是另一回事。

张任很清楚,自己要是什么都不干,坐视脖子上的绞索越套越紧,那么他麾下的军心士气就肯定会崩。

在魏延肆无忌惮继续施工了两天后,张任终于下了决心。

“趁着前几日满月之夜已过,每晚月色渐暗,今晚从城墙上用绳索放一批死士,缒城而出奇袭魏延的堵水围堰!杀了守堰的敌兵,把土堤扒决口了,魏延那些施工的部曲就会彻底覆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