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窑匠同意留下为孟清一的砖窑做事,另外一撮人听从了以精明算计出了名的周老三的话,不肯留下,相约着到镇上找找活计。
孟清一拿出了整整六十两银子交到墨者老头的手上,说造砖窑需要的材料,尽管进来。
“有我在,倒是用不了这么多银子,不过,”老头不高兴的看着孟清一:“我老头来是做指导的,怎么成了给你干活监工的了?”
孟清一嘿嘿一笑,道:“这砖窑如今可不只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老先生别忘了你还有一成的利在里面呢。既然是自家的砖窑,老先生可不能保留心力啊。”
老头冷哼一声:“才一成的利,就像让我做牛做马,你想得倒美!”
“老先生这话就错了,依着咱们这窑,到时候步入了正规,即便是一成利,那也是很客观的一大笔银子啊。”孟清一又道。
“况且,如今我与老先生投缘,决定再让利一成,老先生占两成的利,以后赚了银子,你二我八,如何?”
“当真?”她这么大方?老头不相信的问道。
孟清一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来,放在桌上,道:“这契书都写好了,哪能作假,老先生瞧瞧,画个押……啊呸,摁个手印?”
老头这才相信了她,拿过契书来看了三遍后,摁下的手印。摁过之后,不知为何,这后脑勺又生出了一阵凉意,这本来是大好的事,怎么瞧着丑丫头脸上的笑意,他就觉得冷飕飕的。
就像自个儿把自个儿给卖了一样。
但是身为墨者,匠心难能可贵,做事最重认真负责,他既答应了,就一心扑在了建窑的事上。
砖窑这边,有墨者老头带着窑匠们赶工。孟清一要建造的砖窑与当时所有的砖窑都不相同,老头只让窑匠们负责基础的垒建,关键的联结之处,都由着他亲自动手。
这些个花花肠子,当然不是他一个专心致志的墨者想出来的,而是狡诈多端的孟清一想出来的。老头一边在偷摸的建造那些关键之处,一边在心里暗暗的腹诽着这丑丫头的狡猾。
孟清一每日去看两次,手里不是拎着一壶酒,就是一只烧鸡。看两眼,就回去了,也不多待。
这丫头虽长得丑,却是个性情豪爽的,出手很大方的,对自己也够信任。老头喝着酒啃着鸡骨头,心气儿顺了,带领大伙建砖窑,愈发的尽心尽力,得心应手。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眼看着出了正月,孟财旺的两只胳膊好的差不多了,也快到了村塾开学的日子。
这期间,孟清一去了趟镇上。买了整整一大箱子的黄麻纸,两本字帖。又去成衣店里,买了一身读书人才穿的襕衫,是干干净净的晴山蓝,里面给搭的是一件儿月白色的直身长衫。
孟清一还瞧见人家镇上读书人,还戴着一顶方帽,瞧起来很有文化内涵的样子。心道这学生的方帽应该就像现代的近视眼镜儿似的,戴上不管是学渣还是学弱,总有那么一种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气质。
所以她又给许淮书买了一顶晴山蓝色的方帽。
后来想了想,不能厚此薄彼,她又给孟财旺买了一双牛皮暖靴,桂花一件儿小花坎肩儿,大嫂一件月华裙。她自己,则是买了一小罐黑芝麻,她要拿回去做成芝麻球,吃了能乌发……
在集市上,孟清一瞧来瞧去的,有太多想要买的。可惜奈何那几两银子的背后,有太多地方等着用呢。不能跟现代一样买什么都不用看价格,她觉得有些不爽,同时又鼓起了汹汹的干劲儿。
最后她买了一提糕点,割了一条肥瘦相间的猪肉,这是拜师礼。虽然在村子里,少年们进学只需要交束脩,可她想礼多人不怪,期望柳先生能对许淮书的印象再好一些。
许淮书拿了孟清一给他准备的束脩和拜师礼,去了柳先生的家里。
废话不多说,恭恭敬敬的敬茶、磕头、拜师。柳先生地处这偏僻的山沟村落里,好些年没有享受过这种正儿八经的待遇,一时间感慨连连。
亲手扶起了许淮书,并将自己心爱的一台砚台回赠与他。嘱咐他过了二月二,准时来进学。
二月二,春耕日。孟财旺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带着一家人去翻耕家里的田地,如今他家的田地除了孟老爹留下的两亩,还有二叔家赔偿的三亩,一共就五亩。
一天的功夫,从早晨忙到了傍晚,也才翻了一亩。孟财旺累的瘫坐在院子里头,孟清一累归累,还不忘去挤羊奶。
“明儿那四亩地,咱们不翻了,出钱雇人干。”孟清一一口一口的喝完了煮熟的羊奶,一边琢磨着说道。
“我看这法子成!”孟财旺举一百双手赞成。
“啊?雇人……不好吧。”杨芳却不太愿意,他们世代就是农民,耕田种地多苦多累的那都是本分,怎么好出钱雇人干的?
“大嫂,我记得你家中有个兄长,种地是一把好手,不如就顾他来。”孟清一对着杨芳说道。
杨芳是邻村嫁过来的,她家里的人都是老实人,当秀才的父亲早些年间就没了,只有一个哥哥,自家的田地不多,又不会别的一技之长,整个家里穷的叮当响。
“这……”杨芳犹豫了,这些年她不是不知道娘家的处境,可是前段日子老孟家还不如她娘家呢。
眼下倒是不同了,若这能帮到娘家,她当然是愿意了。
“别这那的了,你这回趟娘家,跟大哥说好,我出三百文银,让他再叫上两个壮年过来,每人一百文,让他们帮着把咱家第给翻了。要是成,到时候种草药的时候,我还叫他们。”
“三百文……太多了,每人五十文,足够了,够了。”杨芳毕竟是孟家妇,再说孟槐花使银子大手大脚的,让人肉疼。
不过她说出这样的话,倒是让孟清一有几分感动。
二日早晨,天还乌黑呢,杨芳的大哥就来了,后面跟着一个穿着破衣裳,脚上蹬着草鞋的少年。
孟清一有些惊讶,她说的是一共要三个壮年,这怎么带来个小叫花子来了。
杨芳大哥有些拘谨,不太敢重视孟清一的目光。
杨芳也有些羞恼,她和大哥说好了要三个人,每人五十文,大哥怎么心软把邻居家的孤儿给带来了。一定是又看他可怜,想让他多赚点。
看出气氛的不对来,那位杨芳大哥带来的少年有些紧张,但还是上前咧嘴甜甜的笑着道:
“孟家姐姐,别看我年纪小,可我有的是力气,从小就会种地。不用三个人,我和杨大哥两个人,一天的功夫就能把事做成,孟姐姐你就瞧好儿吧。”
这少年倒是机灵嘴甜,在乡下很少能见到这种一股子机灵劲儿又不让人讨厌的。
“不需要那么赶,我原想着用两天,既然你们两个决定干,那就三天翻完吧。”孟清一开口道:“都还没吃饭吧,大嫂早饭多做一些,让杨大哥和这位小兄弟吃饱了饭,再上地干活。”
“嗳!”杨芳感激又愉快的应下,转身进了厨房,麻利的做起早饭来。她这种心甘情愿的语气,以往只有她面对着孟财旺才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