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图书管理员

李谕按照瓜皮帽指的路,朝着东条子胡同走去。

京师同文馆和大名鼎鼎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都在这条胡同,可以说,这条胡同见证了晚清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潮起潮落。

如今《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按照条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称外交部,地位超然于六部之上,和内阁、军机处加在一起,是大清的命脉所在。

而京师同文馆,作为最早的近代学校,隶属于总理衙门。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开始,就规定内容要以英文为主。所以恭亲王奕上奏申请开办了这样一所朝廷成立的学校,开始主要是培养懂外文的人才,后来也增设了如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西方的“新学”。

可惜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庚子国难里,这所学校也受到了冲击,停办了一年多。但学校终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以相对而言,同文馆所受的冲击已经是很小了。

这些事情李谕是知道的,但当他走在如今的北京城里时,是真真正正的感觉恍若隔世!

总理衙门离着后来的东单、协和医院都很近,但李谕之前并没有来过这条胡同,问了半天路,才拐了进去。

没多远,他就看到了同文馆的大门,规规矩矩,算不上气派。门口站着一个穿着补服的官员,大概是个六七品的官,正指挥几个杂役收拾东西。

李谕走到边上往里瞧了瞧,确实有点杂乱。

官员看到李谕,以为是闲杂人等,呵斥道:“干什么的?这里是什么地方知道吗?”

李谕没空和他拐弯抹角,单刀直入:“我来找点活干的。”

官员疑惑地打量了一下李谕,问道:“找活干?你会干什么?”

李谕估摸着他也是总理衙门的人,于是说:“我是从天津租界过来的,略懂英文,也懂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西学。”

“哦?”

官员很惊讶,试探了一下:“你懂英国话?”

李谕立刻自我介绍:“yes!

这!这尼玛简直就是天书好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