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怎么办,半岛全面落后了

“崔真实勇敢面对,与丈夫离婚。”

“崔真实付出一点二亿韩元,获得了子女的抚养权。”

“崔真实:我彻底自由了,我要感谢一部电视剧,一位伟大的导演。”

“崔真实:我的勇气来自《我的大叔》,以及李声耀导演的鼓励。”

“《我的大叔》风靡岛国,松隆子重点推荐。”

“sbs即将引入《我的大叔》,此剧不日将在半岛全面播放。”

“《我的大叔》风靡亚洲,能否在半岛攻城拔寨,让我们拭目以待。”

……

这一段时间,半岛最火热的新闻,并不是宋承宪辞演《七剑》,被徐尅怒骂。

也不是sm宣布组建新男团,将在全亚洲遴选优秀男团成员。

而是崔真实离婚,花费重金获得子女抚养权,并且表示自己的勇气来自《我的大叔》。

作为半岛目前电视剧圈成绩最好的女演员,崔真实的热度绝对数一数二。

观众们早就期待她跟渣男离婚,而这一次她终于下定决心,并且说自己的勇气来自《我的大叔》和李声耀。

让很多半岛人都很好奇,sbs随后引进了《我的大叔》,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的热度下,《我的大叔》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首播就拿到了百分之二十三的收视率。

随后迅速形成了收看潮流,越来越多人为了不被孤立,不显得与众不同,观看《我的大叔》。

如果说之前他们或是因为好奇,或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看起来特立独行,那么后来他们就心甘情愿,并且自动成为此剧自来水了。

“我喜欢《我的大叔》,我感觉我就是男主角。”

“《我的大叔》给了我新生的力量,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电视剧。”

“崔真实挑剧真的很有眼光,《我的大叔》在我心中年度最佳。”

“又是李声耀导演的戏,尽管他是华夏人,但他的确非常有才。”

《我的大叔》收视率越来越好,并且有希望突破百分之四十。

面对这样的成绩,sbs自然非常高兴,他们赚钱了。

在他们的推动下,半岛网络上讨论《我的大叔》越来越多,此剧的热度超过了《我叫金爱玲》。

甚至同时段的韩剧都没办法与其竞争。

sbs无所谓这部剧是不是韩剧,而半岛的文化推广部则非常绝望,在青蛙台旁边的文化推广部办公室,朴贞珉站在窗前,看着黑压压一片的天空,感觉天上的乌云都要全部掉落下来,重重砸在他身上,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最近中剧越来越猛,除了《我叫金爱玲》在半岛火热,让那群女拳非常振奋,接下来的《大尚宫》,《请回答1988》都在半岛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其中《大尚宫》依旧让女拳们非常激动,她们觉得这书女性的胜利。

而《请回答1988》则让很多人一边抹泪,一边观看,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的青春。

现在这一部《我的大叔》,不出意外的话,收视率破百分之四十,甚至能拍在年度前五。

以夜间档的播放时间,收视率超过百分之四十,这是以前本土韩剧都没办法做到的事。

半岛的文化推广部立即积极研究《我的大叔》,希望能找到这部剧受欢迎的因素,让韩剧好好学习。

尤其是《我的大叔》能风靡岛国,更是值得他们学习的点。

对于岛国市场,半岛影视圈垂涎已久,奈何一直找不到入门钥匙。

经过一众文化工作者好几天的研究分析,不久后,朴贞珉就得到了一张张写满了《我的大叔》看点的分析报告。

他看了一会儿,发现无非是讲述一些剧情上吸引人的地方,至于摄影配乐剪辑等等,都很一般,亦是没有大场面。

也就是说就是故事好,其他其实并不出众,并没有引领这个时代的拍摄技巧。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可以拍出一样的戏吗?”

朴贞珉询问一名颇有经验的老下属。

“可以的。”

“唔,那就好。”

朴贞珉闻言,多了几分自信,半岛能拍出来就好,就怕拍不出来啊,能拍出来意味着他们可以复制类似的剧。

就在此时,他发现下属欲言又止。

“怎么啦,跟我不要这样犹豫,有什么话就说。”

“我们虽然能拍出这样的剧,但不一定会受欢迎。”

朴贞珉闻言,不禁有些不解,“都是这样的剧,为什么我们的剧就不会被欢迎?”

“风华那边先拍这样的剧,这个时候我们再拍出类型的剧,只怕观众会说我们抄袭,而且毫无新意,之前《我叫金爱玲》大火,我们这边其实有不少类似的剧,但没有像《我叫金爱玲》那样火,那样引发全民讨论。”

朴贞珉闻言,一下皱起了眉头,实际上《我叫金爱玲》在半岛大火后,那时候的确有一些制作公司学着《我叫金爱玲》的模式,拍了属于半岛的相关影视剧。

但是别说在海外,就算是在半岛,都不受欢迎。

这个时候虽然娱乐活动没有那么多,但并不等于观众喜欢看重复的故事。

如果半岛这边是首创,自然没有问题,能吸引大量的观众,但现在他们仅仅是复制借鉴,那就难了。

下属说的话的确是事实。

这件事的确难搞哦。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还是要创新,我们要拍风华没有拍过的故事,并且要非常吸引人,这样才能在亚洲跟风华竞争。”

是啊,必须要有创新,还必须非常精彩,这样才能吸引观众。

朴贞珉随后皱起了眉头,半岛最大的缺点就是文化底蕴不深厚,他们经济发展迅速,培养了不少工程师,合格的流水线工人。

但是文化这一块,依旧是他们的短板。

他们很多时候都要去找北边兄弟,才能拿到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

而华夏五千年,不知道出了多少问人,出了多少优秀的故事。

现在多一个李声耀,其实很正常。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在故事创新上与人竞争呢?

太难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