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曲

廉希贤究竟在打什么主意无人知晓,到了第二天,他就被更为重要的事转移了注意力,前往蜀中的使团返京了,可奇怪的是他的副手却没有跟着回来。

“怎么回事,人呢?”

他的好心情在一瞬间就消失了,都到了江州自己的地头上,吃个饭的功夫,人就莫明其妙没了?说出去谁信。

绑架、仇杀还是别的什么?最起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吧,像这样不明不白的算什么,难怪廉希贤勃然大怒,回来的使团中人特别是那些护卫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却都不敢吭声。

“江州方面说,严侍郎自行到浔阳楼饮酒作乐,点了一个什么歌伎相陪,然后又留宿了一夜。结果第二天房中便无人踪,连那个歌伎和她在城中的家人都不见了,看样子应是为人所掳,可是为什么?他在那里没有仇家啊。”

秘书丞柴紫芝拿着他们带来的公函,百思不得其解,严忠范不像是个声色自娱的人,怎么会突然去找什么歌伎。怎么又那么巧,这个歌伎刚好是他的仇家,伙同浔阳楼的人一起绑走了他,而事后,这楼里的人不跑不躲,等着官府找上门。

听了他的分析,廉希贤冷静下来,仔细看了看,确实疑点不少,有些漏洞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江州官府肯定是隐瞒了什么。但是现在他又不能回去责问,因为随着的使团的返回,与宋人的谈判就要展开了,严忠范的死活也只能是先放一放。

“你们说说,蜀中战事究竟如何?”

放下这件事,他开始了解蜀中一行的情况,如果那边打得好,在谈判的时候就有更多的筹码可用,这一点也是他十分关心的。

几个回来的人面面相觑,都是一付欲言又止的样子,廉希贤心里一沉,知道结果可能不会太好,正想下令如实禀报,就听到驿站外面传来喧闹声,动静越来越大,有点像之前建康捷报到京时的那个样子。

“廉尚书,几位都在啊,下官奉我朝太常寺及礼部堂官之命知会诸位,一会城中要举行祝捷仪式,不知诸位可有兴致参加?”

驿丞在打开的房门后露出一个头,瞅了瞅里面的人,大声说道。

“祝捷?祝什么捷。”他下意识地反问道。

“蜀中大捷。”

说完这几个字,驿丞得意洋洋地一拱手,也不等他们答复就扬长而去,似乎前来就是为了知会一声。廉希贤面如死灰一般,建康建康打败了,蜀中蜀中又败了,宋人就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突然变成英勇善战,谁能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吗?

元人作如何想无人去管,枢府的两个长官和陈宜中这一次是彻彻底底地激动了一回,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蜀中那种交通断绝、后援不继的情形下,居然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胜仗。

是的,尽管从战果来说,远远比不上建康城下的辉煌,可是艰难之处则远甚,自然不可能期望会有多大的战果,光是这个结果就已经足够振奋人心了。

“做得好!”吴坚将捷奏递与陈宜中,走上前去上下打量着远道而来的原四川总帅赵应定,只见他满脸风尘、瘦骨嶙峋,一看就是操劳过度的干臣模样,不由得出声赞叹道。

“全是托官家和圣人的福,诸位相公运筹帷幄,一众将士戮力同心,下官何敢居功。”

赵应定的一番话说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让在座的几个人都很满意,如今这样子既有能力又不挑刺的人太少了,前者也是一派宠辱不惊的君子风度,越看此人吴坚等越是欣赏。

陈宜中轻声读着手中的奏书,前因后果、言之有物,倒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张珏那种老粗是写不出来的,倒像是眼前这人的手笔。

“一路辛苦,既然回来了,不妨多休息,今后少不得还要分担国事。”

给了他一个并不明显的暗示,赵应定心中大定,一脸平静地同众人致了礼,然后随着小吏走出堂去。

“你等奉诏宣抚,可曾点验过那些军功?”等到他的背影消失,陈宜中拿着手上的奏书走到堂中,开口问道。

此刻,堂上还有前往蜀中的礼部那个郎中和几个随员,他们全程经历了这一切,又是钦命的天使,自然就有这种权力,也免得再派人去跑上一趟。

“禀相公,下官等同府中各员,分别查验了大军所缴之战旗、首级、军械等物,基本上吻合,这是下官等汇总的结果,还请相公们一览。”

数千人的战果,写满了厚厚的一本册页,陈宜中不过随手翻了翻,每一项都有几个不同的官员署名,一切都符合朝廷规制,结果也同奏书中相仿,这场胜利,已经可以确定无疑了。

“了不起啊。”

“不容易。”

发出赞叹的一个是吴坚,一个是贾余庆,这一次他们针对的则是张珏和他的所部,有了这个战功,之前刚刚册封的就不够了,还好留有余地,倒也并不难操作。

“关于这次封赏,你们枢府拟个条陈,尽快上报朝廷,奏书本相就先带走了,也让官家圣人也高兴高兴。”

从程序上来说,武将的封赏要比文官好办,不外乎是建节、封公、封侯,张珏已经有了节度使衔,这一次一个爵位肯定跑不了。而他的副使也会顺理成章地变成正使,成为名副其实的蜀中第一人。

这样的好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全城,刘禹的家中自然也不会例外,得到这个预料之中的消息,刘禹仍是由衷地为之高兴,历史总算没有出现不可捉摸的后果。

“这个张节帅,很厉害么?”

璟娘有些不服气,才这么一点战功,哪里比得上自家夫君的斩获,虽然最后叙功只得了第二,可夫君是文臣,这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是的,他很了不起,是个大英雄。”

刘禹的语气里没有任何夸大的成份,各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条件更是天差地别,不能光拿数量去比较。

璟娘依偎在他怀里没有作声,夫君都赞叹不已的人,应该也是不错的,可在她的心目中,“大英雄”这个词只属于一个人,永远都不会有改变。

连续的捷报冲淡了朝廷高官死于非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之后的朝会上,众臣齐心协力驳回了谢氏自请去尊号的旨意,都一致认为这与目前蒸蒸日上的国家大好形势不符,无奈之下,她也只能收回成命,毕竟她远远达不到历史上那些凤临天下的女子高度。

穿着朝服跟在朝班中的刘禹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对这些人的表演,他只觉得昏昏欲睡,要不是领着薪水又不用上班,还不如呆在家里和小妻子交流技巧更有意思。

接下来的议题不出所料转到了与元人的和议上面,这些人还真是契而不舍,刚刚到京就提出了重开谈判的要求,好像生怕宋人会不顾一切打过去似的。

“留卿,依你所见,该于何时开始和议为好?”

珠帘后传出谢氏的询问,声音不似往日那般低沉,看来也是被这些捷报所鼓舞的缘故。

“回圣人,臣以为,朝廷既然已任命了全权议使,此事就应着落于陈、王等人身上,该于何时谈,在何处谈,可命他们拟出一个章程,再报于诸相并上奏官家、圣人座前。”

留梦炎执着玉圭,侃侃而谈,尽显名臣风范,如果不是知道历史,没准就会被他的风度折服,可惜了一身好皮囊,满腹好文章。

“老身记得是三个人,可都在殿上?”

“确是三人,礼部尚书陈景行、礼部侍郎王应麟、枢密都承旨刘禹,还不速速出列,觐见官家、圣人。”

随着他一声轻喝,从文臣班列中走出两人,双双立于殿中,两人等了一会儿,发现还少了一个,不仅面面相觑,都拿眼瞧着留梦炎。

“刘禹,刘禹来了没有?”留梦炎被这个小小的意外憋得面红耳赤,咳嗽了一下之后连呼了几声。

正在半睡半醒状态的刘禹突然被旁人捅了一下,这才听到了呼唤自己的声音,他赶紧整了整衣冠,快步出列,站到了陈、王二人身后,听到周围响起的一片议论声,他还不太明白出了什么事。

“看来刘禹你对此事还有异议,不妨当庭奏来。”

谢氏的声音从帘后传出,朝堂上的议论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想听听他会说出些什么?

“臣以为......”刘禹苦思了半天,之前讨论的是什么来着?

“臣以为,太皇太后忧劳国事,诸位相公兢兢业业,方有我大宋今日之盛。故此,非但不能去除,‘寿和圣福’四字已不足以表达臣等的敬意,恳请再上尊号,以顺应天意。”

自以为所料不错的刘禹没想到,搜索枯肠拍出的一记马屁让举朝哗然,就连王熵都转过了头,似乎想看看这小子是不是吃错了药?珠帘后的谢氏愕然失语,几个女官想笑又不敢,憋得十分辛苦。

“刘禹阿谀奉上、捣乱朝纲、御前失仪,臣以为不堪大用,恳请奏准,削去其和议副使之职,以儆效由。”

刘禹斜着眼睛看了一眼,一个同样绯袍的官员,看他出列的方向,似乎是言官一带,不知道是哪个部的给事中,算是个什么鸟?

“臣不敢苟同,臣所论的是正事,莫非你以为圣人配不上?那方才你为何要附合众议,照此说来,你这也是阿谀奉上了?”

“你胡搅蛮缠,此刻所议的分明不是一回事。”

想拿自己刷声望?就这战斗力,刘禹对他嗤之以鼻。

“臣确实不知道此刻所议何事,因为臣一直在想要给圣人请一个什么样的尊号方才妥当,故此稍稍分了神,至于什么捣乱、失仪,恕臣不敢领教。”

他将自己的圭板举起来遥遥一敬,舍小求大,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不与对方纠缠细枝末节,将水搅混,这类论坛贴吧常用的招数,放到朝堂上也是一样,反正他也不打算竖立一个清正耿直的方正君子形象,你能奈我何?

“你......”对方有些力不能伸的感觉,被他的无耻深深地打败了。

“你想到的尊号是什么,不妨说来。”

留梦炎摇摇头,再扯就越扯越远了。

“臣以为,莫若‘慈恩’二字为妙。”

早有准备的他不慌不忙,几位相公细想之下,发现还挺合适的,不得不佩服这小子有急才。

“好了,再议吧,与元人和议之事,就依留相所言,你们几个下去合计合计,拟出个章程来。”

谢氏害怕他们真的再给自己上尊号,出手打断了这一切,随即就结束了朝议,国家未定,她现在哪有那个闲心。朝会上的这个小插曲,也马上成为了临安城中的一项谈资,这却是刘禹始料未及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