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楼兰

北周建德二年(569年)四月二十七。

吐谷浑,鄯善,楼兰城。

蒲昌海畔,在愈发毒辣的日光之中,一个年岁约莫六旬的老者,正系了脚下的小舟在岸,取了今日的渔获,行到水畔的树荫下稍歇。

望着蒲昌海里蓝黑色的湖水,再看了看手中那点可怜的渔获,老者的心中不由生出一顿感慨。

他叫李汉儿,现年五十七岁,是北魏皇兴年间(467-471年),朝廷弃守鄯善时,遗落在楼兰的戍卒之后。

如今的楼兰城中,似他这般中原遗民还有四十来家,而整个楼兰城,亦大抵不过四五百人了。

李汉儿还记得自己幼年时,楼兰城中尚有二三千人时的繁盛。

他生来就是蒲昌海上的渔民,从来没有去过楼兰之外的城镇。

他不知道离开了自己的船和蒲昌海的水,在四面无垠的沙漠之中,要如何求生。

因此,在成年之后,他便时常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

孔雀河的来水在减少,楼兰城的绿洲在缩小。

在这之后,无数的居民抛弃了这里的土地逃往他处,便是往来的商旅也日益稀少了起来。

前年,他从一个买他渔获的粟特商人口中得知,现在从于阗东行的商旅已多改走南面的鄯善、吐谷浑路,不走楼兰了。

李汉儿对吐谷浑人的印象,尚还停留在十七年前。

那时,从他记事起便统治着楼兰城的鄯善王,因交不上给吐谷浑人的贡奉,竟带着楼兰城中千余口夷汉百姓,东过白龙堆,往玉门关内附中原朝廷去了。

李汉儿犹记得当年那个戴着毡帽的吐谷浑贵人,见到城中已是人去楼空时,气急败坏的模样。

当然,也或许是那吐谷浑人征走了他家中仅有的三十斤鱼干,才令他在许多年后仍然对此事记忆犹新。

不过,在那之后,已占了鄯善国都扞泥城数十年的吐谷浑人,似乎也对自己这群已穷得榨不出一点油水的楼兰遗民失了兴趣,将城中剩余的青壮尽数掳走之后,他们便再也没有来过此地了。

在树荫下歇得差不多了,李汉儿便止了游思,拎着几尾鲜鱼,往楼兰城中最后一座佛寺走去。

佛塔的背阴之下,年已五旬的老僧法空,正在颂念着经文,望见远处拎着鲜鱼而来的李汉儿,他便止了修行。

“大师,李汉儿今来布施鲜鱼两尾!”

远远地,法空已听到了李汉儿的声音,他是出身于阗国的僧人,在此传法三十年,饮食从来不拒荤腥。

当下,他被那鱼儿将腹中馋虫勾动,竟也起身相迎。

接过那两尾鲜鱼,在手中掂了掂重量,法空谢道。

“李施主有大功德,来世必生天人道。”

“寺中昨日得麦一斗,今日正可做些鱼羹,请李施主同食之。”

李汉儿闻言哈哈一笑,他的儿子在十七年前跟随鄯善王去了敦煌,在这楼兰城中,他一早便已孤苦无依,是以常常来此布施鲜鱼,以换些五谷入腹。

除此以外,他也常需和这法空和尚说些话语,以解烦闷。

见法空已吩咐完了寺中沙弥炊食之事,他便在阴凉处寻了个石阶坐下,同法空搭话道。

“大师,上回你道后汉之后,前魏便在这楼兰城中设了西域长史以为屯守,那为何后来后魏时这楼兰城中的汉军屯守便废弃了。”

法空虽是于阗国人,却偏生喜欢东土史事,常同来往之人聊些史事掌故,却竟也成了当世最了解楼兰的于阗人。

见李汉儿问起上回尚未说完的掌故,他也是来了兴致,便搬了胡床坐下,道。

“上回我道,前汉之时,汉使傅介子刺楼兰王于此城之中,悬首于北阙,楼兰国因此易名鄯善,都城南迁至扞泥城。”

“后来汉宣帝再开西域,置西域都护府于轮台,而楼兰地处要冲,汉军亦因之代代置兵于此。”

“其后至于曹魏之世,中国虚弱,不能威远,魏帝遂置西域长史府于楼兰为屯守。”

“自此西域交通中国,皆由此道,而楼兰最盛之际,亦在于昔时。”

“施主今日可是想听,楼兰如何而衰?”

李汉儿点了点头,他时常有种自己明明活得很努力,日子却越来越难过的感觉。

他想知道,楼兰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法空抬头看了看天上盘旋的苍鹰,复才缓缓道。

“前魏之后,晋室代立,晋主不能守国,逃遁江南,亡失夏土于北胡。”

“而西域之地,赖得凉公张轨拥据河西,尚为中国臣仆。”

“其后秦国兴起关中,攻灭凉祚,秦王符坚遣大将军吕光西征龟兹,中国复威西域。”

“然而楼兰之衰,便在此时。”

言到此际,法空顿了顿,才继续道。

“施主可知,孔雀河水为何减少?”

李汉儿不明就里,只是摇头。

法空道。

“在魏晋之际,长史府在楼兰,故常能截上游大河之水注东注孔雀河。”

“魏晋之后,大河改道,而秦王西征,昙花一现,西域长史府又自秦而废,汉儿屯守皆罢,而鄯善又国小民寡,更不能再截大河之水东注。”

“楼兰以此日益乏水,田土日缩,自然衰败。”

“至后魏太平真君年间(440-451年),魏帝拓拔焘有意经略西域,遣将万度归西征,置鄯善镇于扞泥,封汉儿交趾公韩拔为鄯善王。”

“楼兰之屯守亦在彼时复兴。”

“只是魏氏北患于柔然,未能举大力经营楼兰。”

“魏兵在楼兰不过十数年即罢,楼兰衰微,自此便不可遏止。”

“其后鄯善王虽然复国,而吐谷浑人又占据扞泥,鄯善国势微弱已极,更不可能用心水利。”

“故此,便有施主今生所见之楼兰,日日而衰。”

李汉儿听到此处,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沮丧来。

他掩面叹息道。

“若能生见汉家西归,复营楼兰,吾愿弃来世天人之身以报偿。”

法空在楼兰传法三十年,颇能与他感同身受。

只是值此时间,他知晓佛法无用,并不能拯救楼兰,他亦只能同李汉儿一道叹息。

忽而,有沙弥惊慌入院,大喊道。

“师父,有大军自东方来。”

法空只以为他是见了海市蜃楼,只平淡道。

“可看清人马旗帜?”

那沙弥道。

“约有上千人马,皆树汉家旗帜,徒儿,徒儿只识得其上有凉、杨等字。”

法空与李汉儿皆惊,道。

“在何处,快与我等指来!”

那沙弥引了二人穿出城外,果然望见一、二里外的孔雀河畔有大批打着汉家旗号的骑队正在饮水。

李汉儿见状,竟并不为了自己失了那来世的天人之身而抱憾。

此刻,他只是想起了很多年以前,他的大父同他讲起的那些异国故事。

他老泪纵横,低声呢喃道。

“大父,汉儿今日,终见汉家威仪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