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诗文引雨

第287章 诗文引雨

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下,杜甫神色凝重地迈步上前走到桌案前,思索片刻,执笔写道:

“凉气晚萧萧,江云乱眼飘。”

“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

“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

诗成,才气光柱亮起,高至四尺二寸,诗成镇国!

不止文会上的一众文人墨客,就连女皇李令月和上官婉儿都目露惊讶之色,随即每个人都欣喜不已。

镇国诗的威能决计不俗,定能唤来一场不小的雨!

果如众儒士所猜测的那样,当杜甫最后一字落下后,狂风骤然卷起,长安城上空一朵朵阴云逐渐聚集起来,一副要下大雨的架势。

随后,已是儒道六境致知境大成的杜甫直接将全身才气注入了这首《朝雨》之中,诗词才气伟力骤然显现,空中原本还较为稀薄的云雨顿时扩大开来,一时间满城上空阴云密布,甚至不知长安周边地界,整个京畿道境内都是风雨飘摇起来。

这就是儒道六境的修为与镇国诗结合之下的强大威力,如若杜甫此时已然破境成为儒道七境大儒境的高修,这首《朝雨》的辐射范围还会更广。

轰隆一声雷鸣乍响,一场瓢泼大雨顿时倾盆而下,雨水彻底洗刷并带走了京畿道的暑气,并将不少此前已经被炎炎夏日晒得干裂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这场雨过后,至少京畿道的数百万亩良田不至于颗粒无收了。

大雨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之久,大量的雨水在地势低洼出汇聚成河,一股股地注入了京畿道地界最大的两条水流,渭水和泾水。

一时间,原本在烈日的暴晒下沿途干涸了三分之一的泾水和渭水,水势骤然暴涨了数倍,不仅填补了此前干涸的部分,水位还比之历年常态要上涨半尺左右。

泾渭汇聚之地正在长安东郊,众人站在长安城墙上踮脚望去,可以看到两条河水交汇后所形成的渭河水势也增强了不少,而作为黄河的主要支流,有了渭河这一支生力军的加入,黄河在旱灾中流失的水量也能够得到极大的弥补。

有官员想到这里,不由得喜悦道:

“太好了,如此一来,本就缺水的北方各州县就能得到更多黄河之水的馈赠了,北方的百姓也就能多活命一些。”

而上官婉儿则摇摇头,轻声道:

“尚不能放松警惕,虽然短期之内北方局势有所缓解,但从长远来看,受旱灾影响最大的,反而会是河网密布、水量充沛的南方地界。”

女皇李令月也点点头,赞同了婉儿的说法。

本质上来说,旱灾对北方的影响肯定是更大于南方,毕竟北方原有的河流和湖泊不如南方繁多,在旱灾来临之际,没有那么多河水可供百姓们饮用。

但只要熬过第一茬,接下来的日子里,大部分人还是要依赖地下的井水而活,毕竟南方河湖再多,也经不起酷暑的蒸腾和百姓的不断汲用,地下水的含量才是真正的丰厚无比。

可问题就在于,南方各州县大部分都是不缺雨水的,甚至有不少地方每年还都要饱受洪涝、梅雨季之苦,进而形成水灾的,故而百姓很少有取用地下水的意识和经验。

在大量的南方州县,通常两三个村子才只有一口井,毕竟打井可是一个不小的气力活儿,百姓们又不傻,既然年年雨水只多不少,打了井也无用,又何必徒费气力打那么多的井呢?

而当旱灾来临后,一开始南方百姓们还可以依赖各地的湖泊河流之水勉强度日,但当一段时日过后,他们还是不得不要借助井水来维持生存。

井水不够用,就需要百姓们多打几口井,然而偏偏这个时候,人人都因缺水而疲弱不堪,哪里又能有力气去挖土打井?

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婉儿才说,长远来看南方的百姓比之北方会更加危险。

良久,这场杜甫之诗引发的大雨逐渐平息,阴云渐渐消散之后,地上的积水和空气中的水气在重新显现的烈日暴晒下蒸腾起来,形成了大片的氤氲雾气,这些云雾反倒隔绝了炎日烈火的灼烧,使得京畿道百姓们终于敢踏出没有树荫、屋檐遮掩的地方,抓紧挽救一下田间的农事了。

杜甫下笔过后,望雨文会上文名最盛的人也就是王维了,自开元年间开始,长安居民就大多都听说过这位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的“诗佛”了。

是的,王维这一生,涉猎极广,他虽在母亲的影响下对佛门好感颇深,但对道门也有浓烈的兴趣,拜读了大量的道门典籍,才形成了他淡然、遇事时波澜不惊的性格特点。

在众人期盼而又兴奋的簇拥下,王维缓步走至桌案前,提起笔来。

这时忽然有人提出了另一种担忧:

“若是短时间内接连暴雨落下,怕是会引发山洪乃是黄河的洪灾,为了救民反倒害民,如此就得不偿失了。”

……

“啊这……不太可能吧……”

“也说不准……”

对于那人的这一想法,众儒修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杞人忧天,有的则觉得此言不无道理,至少民间百姓的茅草屋就不好扛过这一波接着一波的暴雨。

虽说旱灾临头之际,如何给百姓带来更多的水才最重要,但若是百姓的屋舍都被雨水打砸得倒塌了,伤及屋内之人暂且不提,没了房屋的遮蔽,这些百姓又如何躲避烈日的直接暴晒呢?

京畿道没有那么多的树木可供这些百姓所需的树荫,百姓也不可能一直睡在树荫里,因此这个担忧可以说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一旦发生,还真会对百姓造成不小的伤害。

一旁的王维显然也听进去了这一番话,原本就要落下的一支笔顿时停滞在了空中,这位诗佛顿时陷入了思考之中。

少顷,王维忽然灵机一动,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湖笔蘸墨,笔走龙蛇,数息之后,一首五言诗落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