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秋风骤起

202 秋风骤起

王宝玉便从怀里掏出了那支玉箫递了过去,问道:“貂蝉,你可会吹奏吗?”

一看到这支玉箫,貂蝉顿时一呆,盯着看了好久,激动的问道:“你从何处得到的此物?”

“朋友送的。”

“真真好大造化,此为引凤笛。”貂蝉道。

“哦!你也认识这东西,有什么来历吗?”王宝玉好奇的问道。

“此乃宫廷之物,据说为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所用。”貂蝉道。

赵飞燕在后世可是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王宝玉当然听说过,但他还是搞不清楚,这引凤笛除了是玉的以外,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拿在手里还略显笨重,赵飞燕蝴蝶般轻盈的女人,这东西怎么会入她的法眼呢?

“我也没看出来这笛子和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此笛看似普通,但若是对着明月,便可见其中有水波氤氲流动,宛如一只彩凤。吹奏者飘然若仙,陶醉其中,常数个时辰不觉疲倦,反而神清气爽。”貂蝉解释道。

啊,竟然如此神奇,看来蔡夫人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中的妙用,王宝玉顿时大喜过望,琢磨着找机会一定要对着月亮看看,是否里面真有一只凤凰。

不过,他还是绕回开始的话题,问道:“你会吹笛子吗?”

“懂得一些!”貂蝉点了点头。

“来,给我吹一个,解解闷。”王宝玉将引凤笛递了过去。

“我卑贱之躯,岂敢动前太后的爱物?”

“嘿嘿,你和她在后世属于一个重量级的,放心大胆的吹吧!”

貂蝉欣喜的点点头,还在铜盆之中净过双手,丝帕擦干之后,这才小心的拿着笛子,也就是箫,将半截的小孔放在朱唇边,酥胸律动,缓缓吸气,再缓缓吹入小孔中,随着手指的轻轻跳动,一首空灵悠扬的乐曲就传了出来。

真好听!让人一时间心无杂念,简直有洗涤灵魂的感受,王宝玉暗自赞了一个,太陶醉了!

“宝玉,宝玉!”谁知道一首曲子没听完,火丫便叫嚷着跑了过来,站在门口说诸葛亮回来了,让王宝玉过去一趟。

王宝玉起身就走,貂蝉连忙喊道:“公子,这引凤笛?”

“哦!我又不会吹,你先拿着吧!”王宝玉大方的说道。

貂蝉又是一呆,王宝玉能将这么贵重的东西交给她,足见对她信任,也是一份真情,此后,她便开始死心塌地追随了王宝玉。

“宝玉,貂蝉造作,从不烧火做饭,为何不将那面杖送与我?”火丫酸溜溜的问道。

擀面杖?王宝玉忍不住哈哈大笑,拍拍火丫的头说道:“你要是喜欢,我下次让木匠给你做个好的,嘿嘿,做个檀木的,管保比那石头的好。”

“宝玉,你真好!”火丫心满意足。

诸葛亮叫王宝玉过去,自然是为了打听这次去襄阳的情况,还预备好了酒菜,两个人边吃边聊,气氛非常融洽。

不管怎么说,从王宝玉嘴里讲述的襄阳见闻,虽然算不上真正的军机大事儿,却也为诸葛亮的决断起到了一些辅助作用,因此,诸葛亮十分高兴,大有种二人联手,天下无敌的感觉。

可是,当王宝玉自鸣得意的说起,自己是如何仗义送刘巴出城之时,诸葛亮却瞬间变了脸,笑容全无,叹息不已。

“先生,那刘巴在襄阳就是个不受待见的家伙,就那一身旧衣赏,很穷酸,难道说我放他走,还惹祸了吗?”王宝玉有点不太高兴。

“宝玉,我以为你得九天玄女的真传,便知天下事,却还是蒙昧未知。”诸葛亮摇头道。

“我知道的都是天下大事儿,这些都是小事儿,我总不至于谁家婚丧嫁娶都关注吧!”王宝玉直着脖子犟嘴。

“刘巴实为高才之士,其祖父为苍梧太守,其父曾为江夏太守,出身名门,却能始终保持清廉本色,实为难得,刘表几次启用,其都不肯为官。”诸葛亮道。

“他的才华跟你相比咋样?”

“孔明自是不及也!”

“我反正没看出来他有什么能耐,那刘表死了,他怎么就去参加刘琮的继位大典,还在席间喝酒?”王宝玉不以为然道。

“必为蔡瑁所强制。”

“不只是喝,还光挑肉吃,嘴巴一点没闲着,简直就是个蹭饭的。”

“哎,此举更显刘巴平日清苦,实在让人敬佩!”

“这个?但是刘巴出席宴席,总能说明他怕蔡瑁,也是个孬种吧?”

“怎可以偏概全?君子立于危卵之下,继而明哲保身,事后得全身而退,有何不对?”

“好吧,好吧,这就是名人效应,做什么都对,横竖都是你们的理。先生,我不管刘巴是啥人物,但人家确实没想来投刘备,我也煞费口舌的劝过,但他态度那么坚决,也只能放他过去了。”王宝玉摊手道。

“如此算来,那刘巴离去总不过一个时辰而已。”

“嗯,多半个吧,你想干啥?”

“我去追他!”诸葛亮放下酒杯,起身就走,态度非常坚决。

这人也真是死脑筋,把刘巴追回来有什么好处,王宝玉一时间挺郁闷的,独自喝了几杯酒,回去倒头大睡。

诸葛亮连夜亲自带人去追刘巴,却到底没追上,想那刘巴早已料定会有人追赶,或者加快行程,或者隐匿行踪,诸葛亮这明处的,自然不好追暗处的,只能遗憾失去了一名大才。

刘备闻知也是嗟叹不已,当然诸葛亮也没跟他说是王宝玉放走的刘巴,万一刘备恼怒,说不定会给王宝玉带来灾祸。

半月之后,秋风骤起,北方曹操蠢蠢欲动,战事似乎一触即发,不断有消息传来。

第一个让王宝玉感觉震惊的消息,那就是孔融孔文举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之罪名杀害,并且株连全家,这个四岁让梨的谦谦君子,身负冤屈惨淡收场,只落下了千古遗憾。

据说,孔融被杀,还跟两件事儿有关系,一件事儿是曹操要打荆州,孔融斗胆阻拦,令曹操十分不高兴,有人则说他暗通刘备;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死而复生的祢衡,发贱给孔融写了一封信,却被曹操的亲信截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