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上半部

掀开木盒的那一刻,里面顿时感觉到一阵古墓的气息。

密封性极好,里面的味道足以说明一切。

否则,里面早已丢失了所有的气味,现在却保存完整。

一本书呈现在王大林面前。

没错,就是一本书,而且没有封面,上面全是一些古朴的文字。

王大林没想到,其中竟然还暗藏玄机。

温韬不愧是曾经掌控大权的大人物,在这其中,充满了变数和对于未来的掌控。

盒子里的书很有年代感。

而且,其中的文字,很多都是王大林所不认识的字体。

不过,从图案上依稀可以分辨出一些内容。

中国的文字几乎都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无论经过多少年代的历史变迁,都能从图案中发现诸多的相似之处。

王大林是爱书之人,单纯靠着这本书,至少也能卖几百块钱了。

不得不说,似乎每一次都能带给惊喜。

王大林不断的从书中的内容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虽然不太清晰,但也能了解关于有些过去的事情。

这似乎是《沙·志》的前半部。

《沙·志》的前半部全部都是图画,上面都是一些地图,其中穿插着一部分内容,但内容的年代却要偏近一些,上面的文字与此时的文字相差无几。

但是前半部分的年代感要更为久远一些。buwu.org 梦幻小说网

《沙·志》如同红楼梦一样,可能不适应一个人书写的。

一部完整的历史典籍,其实也是经过后人无数的精力去编纂,最终将诸多年代的奇闻异事加入其中,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典籍。

所谓的历史典籍,也并非全部都是历史真实事件。

历史这种东西,完全掌控在书写者的手中。

动动笔杆子的事情,十分简单明了。

至于后人所看到的东西,全凭笔者的个人喜好行事。

有些东西,你根本无法预料。

所有的记录,都掺杂着个人感情。

如果他稍稍将个人情感赋予在历史的记载中,整个历史进程就会发生变化。

有些人选择相信正史,有些人选择选择相信野史。

在正常的思维思考之下,正史的可信度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而野史的可信度似乎要高一些,可能在六成左右。

反正,历史的真迹肯定存在,可相对来说,还是不那么真实。

不管做什么,相信太多东西,可能会很片面。

唯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有九成的把握去相信是真实的。

九成啊!

哪怕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唯有九成才能是真实的,也不能做到十成的把握。

可见,这个世界到底存在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世界观与价值观其实很重要。

看似,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这两种观念的解释很少,但无论从神话传说还是信仰的层面,乃至现在的科学发展,其中无一不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解释。

人生观之关乎你个人,但世界观和价值观却存在无尽的变数。

因为这是一个集体,在集体中生存,往往会处于更加混乱的状态。

相互之间无从联系,相互犹豫之间,会产生诸多差异。

如同两条平行线,若是永远平衡,则永远都不会交汇。

但如果不能平衡,在一个交汇点之后,从此便愈发的遥远,不可限量。

这个交汇点看似是一个起点,其实乃是一个终点。

因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交织的可能性。

无形中会产生诸多的被动与无奈。

王大林以前也对历史深信不疑,但此时,认清现实之后,他开始不再那么坚信。

坚信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真理,或者某种信仰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在这莫大勇气的背后,充斥着意志与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连历史都不能相信了,那还能相信什么?

王大林对《沙·志》也并非完全相信,只是在这背后,到底出于什么人的记载?

《沙·志》只存在于东莎镇,而且再次缩小范围之后,可能仅限于东沙村。

东沙村,巴掌大小的弹丸之地,为何能留下一部历史遗迹,这的确匪夷所思。

历史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给那些能够掀起波澜的人以平台去震荡和反击。

历史的描述其实与历史故事是一样的。

如同三国的这段历史,正史的真实性有个五成,而野史《三国志》等记载怕是有六成,而

《三国演义》等故事也得有三成的真实性。

这些东西,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存在。

王大林不会否认历史的真迹,但也不会完全相信这种所谓的故事。

至于《沙·志》的记载,王大林也会以侧面的观点去推测,而不是现实的眼光去看待。

王大林的脸上充满质疑,一个村庄竟然有一部历史典籍,足以说明这个村庄的非比寻常。

王莽、温韬以及这部《沙·志》,其中到底掺杂着多少秘密,而且其中存在多少必要的联系?

王大林无法想象,同样也无法预料。

此时此刻,他只能静静地翻阅《沙·志》,从中寻找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王大林突然想到了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温韬就是那个吃人的家伙。

王大林肯定,这里面一定记载了有关古墓之中的很多事情。

否则,这一段不可能被封存在古墓之中。

当年,温韬的毁灭,其根源还是他没有掌握好度。

一个善于跪舔的人,除了察言观色、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卑躬屈膝之外,还要让别人看到你的忠心。

温韬则不然,早年盗陵的臭名,善变的性格注定为统治者不喜。

当年温韬从古墓中获取了大笔的财富,而且他也用这些财富来打点上下,甚至连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都能贿赂,但最终温韬还是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杀。

温韬最后的下场,也足以证明,钱财乃是身外之物。

虽然钱在这个处世之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可是再多的钱,如果你表现的太过善变,意志不够坚定,同样也无法在这残酷的世界中生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