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悬停实验

别人看来惊叹不已、巨大无比碟形飞船,在冯倩的眼中,除了大点以外,功能方面只是差强人意。

即便是采用了这个时代最强的集成电路芯片,使用了她专门设计的编程方式,编写出在现在的人看来已经非常复杂的控制程序,飞船也只是实现了一些必要功能的自动化,驾驶员仍然需要完成许多复杂操作才能控制飞船飞行。

为了完成火星飞船的建造,他们的团队在伯克利的郊外选址,耗费一万多吨钢材,建造出一个体育馆一样的圆形穹顶建筑。

这栋比飞船稍大一号的建筑直径一百五十米,高度七十米,耗时将近半年建造完成,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灯塔国的工人还是很有效率的。

现在飞船完工,准备试飞之前,这栋耗费巨资建造的生产车间需要彻底拆除,这也是建造之前就考虑好的必要步骤,不然飞船都没法飞出去。

当初就是按照临时建筑设计建造,拆除起来也格外方便,只用了一个月,地面部分就彻底拆除了,地基、大部分的材料和设备都可以重复使用,后续建造第二艘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飞船外形就是仿照曾凡当初的设计,底部是个巨大的半圆形,在建造的时候没有支撑无法保持平衡,因此在球形底部安装了六个直径三米,高度五米的圆形支撑柱,托住整艘巨大的飞船。

六根支撑柱已经先于外面的建筑,提前拆除了。

飞船内部对应六根支撑柱的位置,也各有一个相似的可以伸缩调整的支撑柱结构,用于飞船在其他地方降落时进行固定支撑。

在飞船建造的后期,每安装好一个内部支撑柱,就拆除一个外部柱子,由飞船自身支撑进行替换,六根支撑柱现在都是飞船自身的结构。

这六根支撑柱不仅是飞船的支撑结构,内部中空的结构里安装了升降机构,也是人员进出的通道,只要有三根柱子就可以支撑起飞船的全部重量。

如果达到设计指标,不需要支撑柱的情况下,飞船也可以靠自身动力系统,在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悬停,自由调整悬浮高度。

那时候,这些隐藏的支撑柱只是用于人员进出的通道。

一切准备就绪后,飞船进行试飞前的第一步就是悬停实验,测试飞船的反重力系统能不能托起飞船,能不能保持平稳。

按照他们编写的驾驶手册,火星飞船正常起飞需要至少五个人的团队共同配合,一名主驾驶,一名随时可以接替的副驾驶,负责动力系统操控,还要有至少一名设备工程师,监控飞船所有设备状态,一名导航工程师,负责飞船信息管控,提供导航信息,与外部进行通讯联络等工作,最后还要有一个万能替补,能随时接替上面任何一个人的工作。

不过,火星飞船与土星五号火箭,阿波罗飞船不同,没有巨大的液体燃料罐,没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源,虽然是第一次全系统悬停实验,也不用太担心安全问题。

飞船的整体结构设计当然也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巨大的扁平构造,重心居中难以倾覆,即便遇到最坏的状况,在空中突然失去动力,也只会是缓慢落地,内部人员有足够时间找到抵御冲击的避难场所,安全性比现在的大型客机更高。

巨大的船身构造也让内部有很多的空间,除了中央的三十多米的球体空间外,周围的轮翼根部区域也有十几米高的空间,向边缘逐渐变小,这些未来都可以作为载人或者载货的空间进行设计,现在则是纯粹空置,还没有进行细致规划,那是试飞成功后才会进行的工作。

原先规划中十几个成员主要生活居住区在飞船中上部,控制室在最上层,底层是仓储物资区,飞船内部设备占用的实际空间只有很小一部分。

现在飞船整体扩大,即便按照两年半的物资储备量,也可以一次性装载一百人以上去火星。

第一次悬停实验,冯倩当然必须上去,没有人比她更了解飞船整体情况,更何况动力系统暂时只有她能精确控制。

此外,两男一女三个宇航员也要上去,他们要跟着学习操控,此外还有两名设备工程师,两名导航工程师。

即便没有太大危险,也不能一次上去太多人,八个人乘坐一个电梯进入飞船内部。

从安装第一台支撑柱电梯的时候,飞船内部就已经启用了基础能量源,为照明、门禁、电梯等系统进行供电。

乘坐电梯直达第七层,出了电梯后,是一个半圆形小厅,左右两侧都是一个巨大的环形走廊的一部分,前方一条十多米长的走廊,尽头是一个六边形电梯厅,对应六条走廊,电梯厅中央面对四个方向各有一部电梯,还有可以步行的楼梯。

这里的电梯才可以到达飞船最顶层,飞船上最重要的功能舱都在这一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飞船的驾驶舱。

乘电梯到达最高层,出来后是一个环形走廊,走廊外侧等距离有四个门口,每个门后就是一个扇形区域的舱室。

冯倩带领几人进入一号主控舱,正对面就是一面巨大的弧形单向透光玻璃,可以看到飞船外面的景象,因为飞船驾驶舱的高度本身就有四十多米,可以看到几公里外的城区景象。

玻璃舷窗前面是四五米宽的弧形操作台,布满密密麻麻的按钮,旋钮,操控杆,各种仪表,前方还有一排几十个十二英寸的电子管显示屏,用来显示各种信息。

操作台最中央主驾驶位最简洁,只有少数几个仪表,三个电子管显示屏,最显眼的是一排五个钻状能量源,一半镶嵌在操作台内,只漏出三分之一的高度,除了最左侧第一个发出红光,其他能量源都发出淡淡的紫色光芒,操作台最边缘是一个飞机上类似功能的方向舵,一个加减速的档杆。

操作台前面共有两排高靠背座椅,第一排中央主驾驶左右各两个位置,算是飞船行驶的主操控员,第二排只有四个座位,是备份操控员位置,前面人员有事,后面备份操控员上前接替。

“艾莎,你坐我的右侧,当我的副驾,吕万鹏你做设备管控,汉斯做通讯导航,其他人随便找位置坐吧!”冯倩安排完毕,坐到了主驾驶位置,绑好安全带。

艾莎三十岁,来自西德,虽然是个女人,却是宇航员中意念场最强的一个。

吕万鹏四十二岁,来自华国,机械和电气工程师,还是一个优秀的钳工,飞船从无到有建设起来,他功不可没。

汉斯就是灯塔国人,也是冯倩带过的博士生,虽然最初是理论物理专业,现在却成了一个计算机专家,冯倩关于芯片和新型编程方法的构想都是他带领人实现出来的,从头到尾参与了马尔斯计划,算是她的得力助手之一。

虽然是悬停实验,没打算起飞,也按照正常操作步骤进行,现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太低,很多步骤不能省略,冯倩带领上万人辛苦这么久,可不想失败。

汉斯打开前面的一排显示屏幕,是飞船下方和周边的监控画面,还有飞船本身的雷达监控屏幕,检查飞船下方情况,联系地面人员,报告飞船附近人员都已经撤离到安全地带,可以开启悬停实验。

吕万鹏接着报告飞船设备一切正常,可以开启实验。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开始吧!”冯倩伸出左手按到左边第二个能量源上,能量源的颜色从紫色变成蓝色,然后依次开始变成青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