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振奋的灵帝

第207章 振奋的灵帝

洛阳。南宫。嘉德殿。

“哈哈哈……”

汉灵帝将手中的邸报递给张让,止不住心中的欢喜,仰望寝宫穹顶,放肆地大笑,宣泄心中的畅快。

“朕的卫将军,济南侯,替朕做了朕想做而做不到之事!”

这一刻的汉灵帝,一点都不显病态,老谋深算的眸子,加之意气风发的神态,霸气侧漏的威势,瞬间与他帝王的身位相符合。

至少在张让的眼中,这一刻的灵帝,是精明的,是励精图治的,与恋栈于酒色肉林中的汉灵帝简直判若两人。

“陛下呀,若您始终保持如今的状态,大汉岂能不兴!”

在张让的内心深处,他更喜欢眼下的汉灵帝,而不是被自己等人如算盘子拨动的汉灵帝。

“阿父,你说,朕重用陶重光,是否走对了这步棋?”

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灵帝,一双充满自得的眸子神采奕奕地盯着张让,似想看透此刻张让心中所想。

“陛下圣明!”

目光从来自冀州的邸报上移开,张让神情复杂地望向灵帝,不无阿谀地回了灵帝一句。

“陛下慧眼如炬,岂能错失良臣!”

此刻不管张让所说是不是真心话,灵帝都很满意,内心更加舒畅。

“哈哈哈……这陶重光,还真是有魄力啊!”

这两日弹劾陶应的奏章如雪花一般送抵洛阳,呈上朝堂;尤其是袁隗等人联名上书,想要削去陶应的爵位,皆被灵帝压下。

“朕没有错拜陶重光为卫将军,没有白封他为济南侯,更没白给他冀州三郡的表举专权,他果然是朕对付大姓、豪强的一把利剑!”

“庙堂之上所有庸碌之辈,都抵不过一个陶重光有用!”

爱憎分明的灵帝一扬一抑,听得张让心情更加复杂,灵帝就差指名道姓骂丁宫、马日磾等人是酒囊饭袋了。

“老臣恭喜陛下得此有力臂助!”

为了不让灵帝孤独地唱独角戏,张让脸上再次堆满浓郁的笑容,昧着心恰到好处地躬身称颂了一句。

其实,张让很清楚,灵帝任用陶应,就是一石三鸟。

灵帝不仅仅要对付大姓、豪强,对付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

“陛下也有对付我等刑余之人的心思啊!”

大长秋赵忠的族人被陶应查抄,甚至家人官至县令,也被陶应毫不犹豫地杀了,这已是妥妥的僭越,可灵帝居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满。

“这不是纵容陶应,这不是对我等刑余之人不满,还是什么?”

尤其是小黄门左丰,还是灵帝的心腹宦官,被陶应用钱财活生生压死,这已是对宦官集团赤裸裸的宣战,可灵帝同样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阿父!”

眉欢眼笑的灵帝,来回在寝宫中走动,显得踌躇满志。

“明日那些冀州藉的大臣定然会对陶卿发难,你可得配合好朕,莫要让这帮人得逞!”

至于自己的亲侍中常侍赵忠会不会闹,灵帝直接忽略了。

以灵帝对赵忠族人的了解,相信赵忠没有更好的借口之前,是不敢明目张胆来麻烦他的。

“太嚣张了,杀了也好,省得为祸地方,让朕背上骂名!”

赵忠的族人被陶应杀了,家财也被抄掠一口,用来赈济冀州百姓,完全将自己置身于宦官集团的对立面,这让灵帝对陶应更加满意了。

“一个不被大姓、宦官所容的陶应,才是朕要的陶应,才是对大汉社稷有益的良臣!”

若说灵帝还有一点不满意,就是陶应与大将军何进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

“陛下放心,老臣定不会让冀州大姓们得逞!”

虽然对陶应毫不留情地杀戮和拘禁宦官有所不满,但毕竟没有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张让也不会轻易给陶应使绊子。

尤其现在面对的是大姓士族,是宦官的公敌,张让自然要站在陶应一方。

当然,张让再嚣张跋扈,也不敢与灵帝唱反调。

“嗯!”

看着张让脸上露出的一副恭顺表情,灵帝满意地点点头。

只要张让不危及皇威,无论他犯多大的错误、贪再多的钱财,灵帝都可以容忍。

“待陶卿来洛阳,你私下告诉他,让他不必担心朝堂众臣的态度,放手去做,朕就是他最有力的后盾!”

灵帝已从冀州刺史贾琮的邸报中得知陶应已对乌桓叛军用兵,且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而陶应自始至终也没有向朝廷要钱粮,这让灵帝更加满意了。

“只要陶氏不谋反,朕定会庇护陶氏一族!”

在灵帝的内心深处,他更期望陶应能帮他废长立幼,断了何氏的念头,以防自己死后,何氏坐大,危及刘氏皇权。

只不过眼下尚未到那一步,灵帝自不会提及,以防激起已惴惴不安的何氏狗急跳墙,反害了刘协的性命。

“诺!”

张让眉头再次一挑,躬身应命的同时,眸子里闪过一抹精芒。

“看来,陛下已选定陶应为将来的顾命大臣!”

————

豫州。颍川。阳翟。

洒脱不羁的郭嘉,性子比较直,只要他认为是对的,说话就不会遮遮掩掩,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才不管你是不是荀彧。

“奉孝言之有理!”

戏志才第一个站出来力挺郭嘉。

陈群、辛评虽然没有出声,但也点了点头。

就连注视着郭嘉的荀攸,轻捋胡须,深邃的眸子中闪过一抹赞赏的神采。

“不破不立,这便是我辈一显身手的好时机!”

郭嘉忽视了荀彧的难堪,由着本心说事。

“奉孝之言,甚善!”

这回荀攸也忍不住出声了。

“乱世,是危及,也是机遇!”

越有才华的人,越期望乱世。

唯有乱世,才有他们重塑权贵秩序的机会。

见众人话里话外都似乎在赞赏陶应,荀彧心中很不舒服。

“你们莫要忘了,济南侯对大姓世家似乎并不友好!”

荀彧瞥了一眼陈群,似乎在提醒众人莫要忘了陈纪之事。

“长文的父亲元方公,至今生死未卜啊!”

其实,荀彧内心还是赞同众人观点的。

但荀彧就是一个传统的人,对忠孝节义看得很重。

即便别人说荀彧有点愚,但荀彧也不会改变,这是荀彧的操守。

“群打算近日前往青州临菑!”

既然提到了自己的父亲,陈群也不再沉默,将自己前往青州之事说出来,省得走后被人恶意猜度。

“长文,你想好了?”

荀彧的眸子里闪过一抹担忧,立即提醒陈群一句。

“那济南侯,绝非善类啊!”

荀彧的意思很直白,围坐的几人都听懂了。

“莫要你父亲陈纪没有救回来,连你陈群也搭进去!”

荀彧内心很矛盾,既想劝阻陈群不要前往青州冒险,又不能阻止人家陈群救父、尽孝。

其实,说白了,荀彧更担心陈群投入陶应阵营,他不愿看到颍川人“助纣为虐”,危及大汉皇权。

“文若多虑了!”

陈群眉头一挑,眼眸深处一丝不快一闪而逝,心中暗暗压下对荀彧的不满。

“诸位莫要担心,群此番青州之行,定安然无虞!”

环视一圈目光熠熠地望着他的众人,脸上已堆起一抹笑意的陈群解释其由。

“前几日,群已讨得孔文举手书一封,想必,济南侯会给他老师一点薄面的。”

与孔融相交甚厚的陈群,已得知陶应与孔融的关系,如今有了孔融的书信傍身,相信陶应不会为难他。

再说,颍川陈氏与丹阳陶氏,本就没有利益冲突,陈群不担心陶应会对他们父子二人不利。

“这就好!”

心情很是矛盾的荀彧,很想将自己已托付程昱前往济南见陶应的事告诉陈群,可程昱能不能说动陶应放了陈纪,荀彧没有把握,便忍住没有说出来。

“哈哈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若有所思的郭嘉,深邃的眸子从陈群、荀彧脸上掠过,忽然仰头大笑。

“陶重光心怀大志,想要仿效周公吐哺,礼贤下士,却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善用人才!”

郭嘉适时转移话题,让室内气氛又为之一松。

“奉孝想多了!”

郭嘉话音刚落,荀攸闪烁着绚丽逼人光芒的眸子骤然大亮。

“济南侯能否知人善用,这与我等没多大关系。”

“自古以来,凡是有识之士,皆能审度其主,方而立功扬名。”

“若济南侯不能知人善用,他所谓的大志,也不过笑话耳!”

像戏志才、郭嘉、荀攸这样的人杰,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尤其是在乱世,他们的本性就是投机。

今日看好陶应,他们可以投奔,若明日出现更强大的明主,他们一样可以舍弃陶应,另攀高枝。

这一幕,曾在袁绍集团体现地淋漓尽致。

“先生,冀州有新消息了!”

荀彧刚想给郭嘉泼冷水,门外突然传来家仆的声音。

“乌桓人败了,济南侯已回青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