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来,迟俞的脸上已经浮现出担忧。
冬日没雪,春日又很少下雨,西北今年怕是要大旱了。
“若是今年大旱,皇兄怕是要郁闷了。”
西北若是大旱,百姓的日子就会过得很辛苦。
原本西北就是苦寒的地方……秦澜同样叹了口气。
“改良纸和活字印刷需要加量开始大规模印刷了,先争取跟周围几省的书坊谈一下协同销售的事。”
这事可以让秦远山去处理,他在这方面似乎总是有很多办法。
等一行人到了玉城时,已经在书册印刷上有了一定的规划。
只是书册的成本再如何降低,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供得起读书人。
所以想要解了西北的困境,只靠印刷书册还不行。
不过,他可以将这项技术‘卖’给皇帝,相信他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西北人民受苦。春耕还没开始,他们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玻璃的做法之前就应该跟松三叔要一下的。”
现在去跟皇帝要玻璃的制法,又要把改良纸和活字印刷卖给皇帝……皇帝一定会狂暴的。
迟俞手指点着桌子,“让鸣鸿去想办法。
不管怎么说,松鸣鸿都是要接管西北防务的,要做将军就要有护民的觉悟。两人相视一笑,眼神中都是你真坏。
进入四月,天气开始变得燥热,气温明显比往年要高出许多。
这样的天气让秦澜根本舍不得将玉米种子种到地里。
“我在京郊有几处庄子,种子送到那边去吧。”
只要有高产的作物,这些作物是不是在西北长出来的并不重要。
只要能让粮价降下来,只要能让百姓都可以吃饱饭,这就足够了。
秦澜看着前一年齐管家盯着庄子里的人收回的玉米,不得不感叹齐管家真是一个全能型人才。
这些玉米都收的很好,就是她在庄子上盯着,也不见得能比齐管家做得更好。
“我会将庄子上的几位庄头全都送到京城,有他们在,今年的玉米一定可以长得很好。“只要熬过这一年,到了明年在大楚境内将玉米还有土豆、红薯的种植大范围的推开,就可以极大程度的缓解干旱带来的粮食不够用的问题。
迟俞将人和种子送走的同时还给皇帝写了封信,信上虽然很无耻的写了要将活字印刷还有改良纸的技术卖给朝廷。
但想到西北一直穷的苦哈哈,如今国库又充盈的很,皇帝就很豪气的给西北批了一笔银子。
跟着银子一起到的还有迟俞被封为藩王的诏书。
西北现在是他的封地,以后都归由他来管理。
所以西北的官员看到这么大一笔银子,还没来得及去想该如何瓜分,就被迟俞册封藩王的消息砸晕了。
西北一旦变成封地,他们这些官员不论是晋升还是此时的官职都会受到影响。
迟俞身为藩王是有权处理他们这些官员的,尤其是原本喜欢背地里搞小动作,动不动就阳奉阴违的一些家伙。
西北五品以上的官员开始人人自危,倒是五品之下的一些官员反而觉得这是他们的机会。
迟俞这段时间早出晚归,忙的不得了。
秦澜同样也忙,她这段时间一直在各州县行走,看着整个西北的情况,比照着她记忆中的模样,开始划定一些地方准备种鲜花。
只要合理规划好,一年中就能有不同的花可以收获。
做香露,做鲜花饼,这些都能为百姓带来不少的收益。
只是她还没想好,是让百姓自己来种,还是将土地集中,由王府来统一管理。
“一半一半吧,不能全都由王府来处理,百姓若是看不到切实的好处,他们以后也不敢去种。”
毕竟不种粮食去种从没试过的鲜花,很可能会血本无归,一家人都被饿死。
秦澜点头,还好之前松致远给他们带回不少种子,不然她现在就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你那边怎么样了?王府要修建吗?”
按照前朝的旧制,藩王的府邸也有一定的规制,尤其是迟俞这种战功赫赫、出身显赫的皇子。
按照正常的规制来建造王府,没个几年都建不好。
迟俞想到皇帝想让他三年换一次封地的想法,就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用,不用太奢华浪费,将现在的别院翻建一下,稍微扩建一下就足够。”
当初选这边做王府的时候就是看中了旁边还有不少空地,周围的院子也被他都买了下来。
只要将这些院子拆了,原本并到王府中也就可以了。
多年行伍,他对这些早已经不在意。
“这次翻建,我会让人将我们婚后要住的院子建好,你要是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我让人按照你的想法来修建。”
秦澜点头,婚房啊,这个确实需要好好的规划一下。
以后要住……也许很久的地方,怎么都要合自己的心意才行。
进入五月,西北依旧滴雨未下。
城内外的百姓都有些躁动,迟俞这位新晋的藩王赶在这个时候开奋建厂,准备开始烧玻璃。
要烧玻璃就会需要不少人手,西北很大,围绕着矿区建了三处玻璃制造厂。
玻璃制造厂的兴建,在滴雨未下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心中的焦躁。
而秦澜这边让人种下的鲜花种子也已经幵始抽出长长的细茎,顶端隐隐能看到花苞。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两人都在忙着。
秦远山在迟俞找他谈过一次之后,回去考虑了一个晚上就决定接手迟俞手下的一些见不得人的生意。
这些生意很重要,同时极需要可以信得过的人手来负责。
人选为什么会落到他的头上,已经不言而喻。
明明早已经知道他对自家女儿都看重,可在将这些产业接手过来管理后,看着一项项完全不能见人,说出去能吓死人的产业,他还是觉得自己低估了秦澜在迟俞心中的位置。
“秦秦啊,王爷对你是真的喜欢,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别跟爹一样,爹……太失败了。”
秦远山感慨的丟下这样一句就忙去了,留秦澜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说的一头雾水。
她当然知道迟俞很喜欢她,她也同样很喜欢他啊。
六月,干旱的地方开始往南方蔓延。
不只是西北人民担心日子要怎么过下去,整个大楚人民都在担心。
松家的船队赶在这个时候回来了,又带了半船玉米种子,还有秦澜要的花生、土豆。
秦澜和迟俞已经没精力去安排这些,就将种子的事写信告知皇帝。
还在京中游手好闲的迟鹤晟听到消息就主动请缨去南方处理这件事。
不就是种地嘛,秦澜和迟俞可以,没道理他不行。
有迟鹤晟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盯着那些地,秦澜和迟俞现在已经将精力全都放在了玻璃厂上。
不止是王府、玉城很多官员家中都是在窗子上装上了玻璃。
挡风遮雨又极为明亮,这样的好东西他们只恨没有一早就传到大楚。
“你看这面镜子,是不是比铜镜要好出太多?”
秦澜将泡在玻璃制造厂研究了大半个月,终于成功做出的镜子递到了迟俞面前。迟俞看着镜中过于清晰的自己,一时间失去了语言。
他……好像是很好看!
难怪他家秦秦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