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9章

趁着荷儿没留意,扑上去,一把将糖罐子夺下来抱在怀里。

荷儿看到刘氏这样,只能失望的跺了跺脚。

她转身出了想放去饭堂帮刘金钏收拾碗筷,不想再搭理刘氏了。

然而,刘氏却喊住了她。

“那啥,我晓得李老二今个救了你一把。”

“你要感谢他,这也是应当的。”

“可你当众抢你老娘我的红薯糯米圆子,这就说不过去了。”

“不给我面子啊!”

“还有,犯得着给人家李老二堆那么多的锅巴?”

“啥样的家底呀,经得起这样大手大脚的?”

“这事儿到此打住了哈,回报了人家了,回头该咋样咋样。”

对刘氏的这番郑重叮嘱,荷儿对此回以撇嘴。

刘氏追着荷儿的背影追了几步,又喊:“胳膊肘别往外拐,都给他们工钱了还想咋滴?”

“你要听话,我这眼睛可是牢牢盯着的哈!”

荷儿边走边摇头,对此彻底无语了。

荷儿还是有些担心李老二手臂上的伤口。

她这指甲,可是很锋利的。

也不晓得抓的咋样了?

去年陪着春霞去仓乐县她三姨那边治病。

有一回春霞发病,她和其他人一块儿按住春霞的时候。

也是不小心用力过猛,结果把春霞的小腿抓出好长一条痕。

那一回她用的力度,其实还不如今天抓李老二。

当时春霞的小腿上那伤口都破皮发炎了,后来还灌了浓。

所以她才放心不下李老二的手臂。

毕竟人家是为了救她,才受的伤。

可是,荷儿脸皮薄,不好意思去跟李老二那里询问。

所以她只能在心里劝慰自己。

如果真的发炎灌脓了,他那么大的一个老爷们,肯定会引起重视的。

又不是小孩子,身上哪里不好了,连自己都不知道。

……

当天傍晚收工的时候,下起了下雨。

跟李家三兄弟临时分道扬镳之前,杨华明跟他们约定好了。

明日一早要是下雨,就只能暂且停工了。

若是不下雨,哪怕是阴天没出日头,都照常开工。

而且从明天起,管两顿饭了。

然而,当天夜里,雨越下越大。

隔天一大早,雨势虽然小了一些,但是还是如同银针和牛毛。

“这情况没法开工了,我去道观了。”

杨华明跟家里交待了一声,穿上蓑衣戴上斗笠出了家门。

盖新宅子固然重要,但是,道观的那份差事同等重要。

到了他这个年纪,如果让他回头去捡起锄头耙子下地干活。

不好意思,别说身体条件不允许。

打理庄稼那块的经验,他都忘了個七七八八。

总不能都这个年纪了还从头去学吧?

而道观的差事,活儿轻松,待遇也好。

虽然赚的钱不如杨华洲和杨永进他们打理酒楼挣得多。

但是,每个月的月例钱,也足够他养家糊口了。

尤其逢年过节,去道观的善男信女多。

道观的分红利也是很可观的。

虽然这些还是不如打理酒楼做代掌柜。

但是,道观的活计也相应轻松啊。

而且就在家门口,走一段河坝的事儿,早去晚归。

有时候晌午没事儿,晌午都能回来转悠一圈。

像这趟盖新宅子,晴儿特地批了他的假。

他几乎前阵子每天都是去道观去半天,昨天还是全天在宅基地,都没去道观露个面。

所以今天下雨,宅基地这边停工,他肯定得赶紧去道观。

这份差事,必须得保住,这就是自己的饭碗。

骆家。

三月初三。

早上,雨丝朦朦,但一点儿都不影响杨若晴和王翠莲她们的热情。

杨若晴在后院的杏花树那边折了几支杏花,在堂屋和寝房各自插瓶做点缀。

然后又将其他几支杏花给隔壁娘家送过去,莲儿喜欢这个。

至于为什么不给孙家送?

抱歉,大舅妈大孙氏那人……你觉得送杏花过去,有意义不?

还不如给送一桶泔水过去,让大舅妈拿去喂猪,反倒更实用。

她也更喜欢。

至于老杨家其他房,不好意思,杨若晴也不会去主动送的。

开枝散叶的,人太多了,送了这个不送那个,容易得罪人。

什么?

把每个房都送到?

呵呵,那这院子里的杏花树都秃噜。

杨若晴还指望着它结杏子吃呢!

“大妈,我去娘家送杏花了,等我回来我来捣芝麻粉哈。”ww

三月初三,是一个时令。

庄户人家喜欢在这一天用做小吃来庆祝这个时令。

杨若晴口中的捣粉,是长坪村这边的一款特色小吃。

材料是黑芝麻,白芝麻和白糖这些。

混在一块儿,在石簸里捣碎,然后用罐子封装起来。

上半年春耕,庄户人家在田间地头干活,消耗特别大。

出去干活之前,用手帕啥的兜几勺子这种芝麻粉,带去田间地头歇息的时候吃。

如同饿货遇到了士力架似的。

吃几口立马元气满满,能从田垄这头一口气干活干到田垄那端……

这东西不仅能快速补充能量,而且还管饱,能存放很久都不容易坏。

杨若晴来到长坪村二十多年,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但凡有点条件的都要捣这种芝麻粉来备着。

大家都说这东西最好了,滋养人。

但在杨若晴看来,这东西热量其实非常高,高糖高油高碳水……

高油可别反驳,芝麻油就是用芝麻榨出来的。

因为热量高,密度也大,就跟那压缩饼干似的,确实一两口就饱了。

杨若晴不爱吃这个,但是她每年都会做,因为家里其他人爱吃呀。

只要家人爱吃,那她做的就得劲儿,有盼头。

王翠莲说:“我能捣的……”

杨若晴一脸认真的拒绝了王翠莲:“绝对不可以的大妈,伱那胳膊老关节炎了,捣那玩意会让你病情加重!”

王翠莲的两条手臂,年轻时候留下的毛病,有关节炎。

阴雨天最容易发作,尤其当年纪渐长,这发病的次数就越来越多。

每天两条手臂,还有肩膀上都贴满了狗皮膏药。

贴上就舒服一些,膏药暖呼呼的,是杨若晴专门找老中医给对症定做的膏药。

这可比后世那些一百块钱三张的膏药货真价实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