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和平破裂

说到此处,李世民顿了一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那眼神中既有忧虑也有鞭策。

他继续道:“再者,军饷一事,更是燃眉之急。兵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就是那份养家糊口的微薄薪资?若无粮草军饷,士气必颓,人心必散。届时,不用敌军来攻,我们自己便先乱了阵脚,哗变之事,绝非危言耸听。一旦军中不稳,如山洪暴发,一发不可收拾,又如何能稳住阵脚,抵御外敌,成就霸业?”

他的声音回荡在营帐之中,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激起层层涟漪。

帐内众人皆是面色凝重,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听得见外面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和远处隐约可闻的战鼓声,预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远比想象中更加猛烈和不可预测。

李渊闻言,神色复杂,既有对儿子深刻洞察局势的欣慰,也有对眼前困境的无奈与焦虑。

他深知,李世民所言非虚,这不仅是一场关乎粮草军饷的较量,更是对人心、对意志、对智慧极限的考验。在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历史的洪流中,无数英雄豪杰因一时之失而功亏一篑,也仿佛看到了他们家族在这片纷扰的乱世中,要么乘风破浪,要么湮灭无闻的未来。

李渊听着李世民的分析,眉头渐渐舒展,眼中的疑虑也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所取代。

他深知,自己的这个儿子,不仅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更有着一颗深谋远虑的心。

在这乱世洪流中,有他这样的儿子,或许正是李家能够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

于是,李渊缓缓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世民,你长大了,比为父想得更为周全。就按你说的办吧,但切记,一切需谨慎行事,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顾及家族的安危。”

夜色依旧,但城内的气氛却因这一番对话而悄然改变。李世民与李渊父子二人,就在这幽暗的烛光下,共同绘制着李家未来的蓝图,而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也悄然在暗中拉开了序幕。

在那烽火连天、战云密布的年代,边关之城犹如一枚脆弱的棋子,在浩瀚的棋盘上摇摇欲坠。

夕阳如血,洒落在古老而斑驳的城墙上,给这紧张对峙的氛围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就在这关键时刻,关羽,那位被誉为武圣的豪杰,正襟危坐于议事厅内,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虚伪与狡诈。

使者,那个来自敌方阵营的信使,颤抖着双腿,站在关羽面前,试图以卑微的姿态和天花乱坠的言辞,说服这位威名赫赫的将军放下屠刀,握手言和。

然而,他的每一句话,在关羽听来,都如同秋日里的蚊子般微不足道,难以撼动其铁石心肠分毫。

终于,关羽的眼神凝固成了一片寒霜,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冷冽,如同冬日里穿透云层的第一缕寒风:“你,速速离去,莫要再让本将看见你这等宵小之辈。我关羽的刀锋,岂是用来屠戮求和之人的?脏了我的刀斧,你担当不起!”

使者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如同白纸,他深知,关羽的话语中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在关羽那如炬的目光下,他只能无奈地垂下头,带着满腔不甘与屈辱,悻悻然转身离去,脚步踉跄,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锋利的刀刃之上。

待那使者消失在视线之外,张飞,那位性情如火、嫉恶如仇的猛将,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粗声粗气地问道:“大哥,为何轻易就放他走了?咱们何不趁此机会,一举将他们歼灭?”

关羽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局势的洞若观火,也有对兄弟情深的自信与从容。

他缓缓解释道:“三弟啊,你且看那敌军,虽仅数万之众,却日复一日,在我边关附近徘徊不去,如同饿狼窥视着羊群,此乃心腹大患也。更何况,他们已胆敢公然抢夺我边境城池,此等行为,无异于向我方宣战。敌人既已亮剑,我们又岂能坐视不理,任由他们逍遥法外?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个道理,你我皆应铭记于心。”

随着关羽的话语落下,议事厅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寂,每个人都从他那坚定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与挑战。

夜色渐浓,边关的风也更加凛冽,但在这份沉重之中,却也孕育着希望与决心。

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即将在这片古老而坚韧的土地上拉开序幕,而关羽与他的兄弟们,正屹立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准备迎接那未知而又充满刺激的战斗。

风尘仆仆地穿过了孤城那斑驳沉重的城门,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长,仿佛承载着无尽的疲惫与沉重。

城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期待着从他口中听到关于议和的消息。

李渊,这位年迈却依旧威严的城主,端坐在大殿的正中央,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虑与期待。

“你此行可有收获?汉军将领对我们的议和提议有何反应?”

李渊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击在大殿内每一个人的心上。

使者缓缓跪拜,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启国公,汉军将领态度坚决,他们拒绝了我们的议和提议,声称唯有战斗方能解决两军之间的恩怨。”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爆发出一阵哗然,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巨石,波澜四起。

将领们面面相觑,有的面露惊恐,有的则紧握兵器,似乎随时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息,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停滞了。

李渊闻言,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怕。

他深知,汉军的强大并非虚名,若非李世民早有预见,提前料定了汉军不可能轻易言和,并已暗中整顿好己方大军,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恐怕此刻的孤城早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想到此处,李渊不禁暗自庆幸,同时也对李世民的远见卓识感到由衷的敬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