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西东

苻雅败了一阵后,锐气尽失,豪强们一哄而散,凭苻雅的几千人加上慕容垂的几千人,根本不可能攻陷南安一层层的坞堡。

苻雅退回凉州,慕容垂却留在天水,继续压制姚苌。

二人一前一后上表请罪。

李跃看着奏表苦笑,果然不是谁都能如王猛一般潇洒自如。

这说明王猛是这时代超一流的人物,慕容垂、苻雅都差了一些。

战争一向如此,有赢就有输。

不过从事实上看,损失并不大,对朝廷的影响微乎其微,还间接削弱了凉州的豪强势力。

顺手还收复渭水上游的天水和陇西二郡,以此为立足点,不断挤压羌人们的生存空间。

姚苌虽然击退了苻雅,但十余万户羌众挤在南安、安定二郡,西北风都不够喝。

李跃下诏升慕容垂为秦州刺史,都督陇右诸军事,薛强改任梁州刺史。

王猛继续督镇关中。

苻雅兵败,下诏斥责,以儆效尤。

这么一来一回,转眼就到了六月,今年河北雨水充沛,大地生机勃发,一场丰收近在眼前。

王猛在关中也是大力屯垦,招抚远近诸族百姓,劝课农桑,关中总算有了几分人样。

不过人口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关中病根并不是这场大旱,而是长期的战乱导致人口凋零。zusi.org 狐狸小说网

王猛遂上表请求迁徙中原百姓填充三辅,“三辅安,则秦凉汉中皆在掌握之中,三年之内,臣必使关中复为天府之国。”

不过现在关东也缺人,两年大旱,百姓都迁入黄河下游淮水两岸,回来的不到四成。

加上李跃迁都,昔日人满为患的邺城顿时空旷起来。

整个梁国目前也就一千五百多万人口,这还是算是这几年的婴儿潮。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给华夏造成的深重灾难不是短短十几年就能恢复的。

李跃只能回信让王猛尽力为之即可,填充人口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臣以为不必迁徙百姓填充关中,只加大关中的屯垦,使其变成大梁的粮仓即可,关中遍地胡狄,其恢复生机,贻害不小。”崔宏拱手道。

关中、关东士族的内斗贯穿了整个汉朝。

东西魏更是达到顶峰。

崔宏出身关东顶级士族清河崔氏,自然不愿见到关中士族再度崛起。

虽然关中残破凋零,但关中士族并没有消亡,为躲避战乱,迁徙到陇右和凉州。

“你太小家子气了,大梁若是连一个关中都容纳不了,何以削平四海并吞八荒?”李跃没有这么狭隘。

关东和关中就像华夏的两条手臂,江东和蜀中就是两条腿。

四肢健全,才能勇往直前。

而且现在已经迁都洛阳,就是为了加强对关中的控制力。

此外,关中士族崛起也不是什么坏事,能压一压关东士族。

要知道,汉唐最进取的那一群人几乎都是关中士族,说他们是华夏武脉所在也不为过。

东汉、魏晋倒是偏重关东士族,但他们在历史上的表现实在惨不忍睹,除了内斗,就是篡位,还有一些人跪在胡人胯下乞活……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关东士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梁想要更进一步,必须融合关中士族。

“臣之意,乃是眼下不宜迁徙……百姓,当先稳定洛阳京畿之地。”崔宏眼珠子一转,换了口风。

“你说的不错,眼下急不得。”李跃点头。

闲谈了一会儿,卢青进来禀报,“陛下神算,谢玄以粮草不济为由退回广陵。”

这场北伐更像是一场闹剧。

李跃固然没有南下灭晋的实力,江东也没有克复神州的决心。

“桓温退兵没有?”

“仍在围困合肥,南面有流言,邓遐暗中与桓温接触……”

邓遐曾是桓温部下,一起北伐,战功赫赫。

“流言而已,不必当真。”李跃没当一回事。

合肥城中除了当初袁真、邓遐的部曲,还有五千黑云军。

邓遐家眷全在洛阳,要叛变早叛变了。

江东这些年的骚操作太多了,袁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成了江东内斗的牺牲品,邓遐倒戈回去,也没什么好下场。

时代已经不一样了,长期看,大梁必定一统天下。

退一万步,合肥即便失守,对梁国影响不大,北面寿春更为坚固,合肥是悬在江东头顶的一柄利剑,却对梁国影响不大。

谣言止于智者,李跃没当回事。

转眼秋收就到了。

西北的两场局部战争,不费朝廷一粒粮食。

关东虽然偶尔有一两场水灾,但大水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像旱灾旷日持久。

今年关东大面积的丰收,河东、南阳、颍川、淮北、青兖等,因为涌入大量人口,不断垦荒,粮食产量增长了四成。

关中虽然没有恢复,但在王猛的治理下,至少不需要从关东调拨粮食过去。

王猛又上表,请求调周牵入关中,专司屯垦之事。

周牵经营辽东已经三四年了,适合耕种的地方都被他恢复了,不适合的地方,如辽泽等,在这时代非人力可以扭转。

辽东已经有崔瑾,李跃便下令召回周牵。

秋收之后,两个女儿的婚期也到了。

鉴于梁国现状,不宜奢侈,一切从简,嫁妆都是后宫织造的布匹、锦缎,连婚衣都是谢道韫亲自裁剪的。

金银珠宝更是没有。

李跃挑了六匹白马送给慕容令和苻绍。

不过洛阳百姓却十分热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仿佛是他们嫁女儿一般。

出嫁当日,洛阳大街上人满为患,欢呼之声如雷贯耳。

“人心就是最高规格的贺礼。”李跃感觉自己治国也没多出色,只是做了一个正常君主该做的,却受到百姓如此拥护。

不过华夏百姓对朝廷的期待原本就不高。

望着身边的几个儿子,都渐渐长大,不禁感叹年华易逝,转眼,自己就步入中年。

“宗室子弟,不可贪图安逸,眼下大梁处处都要用人,你们几个在尚武堂深造多年,父皇亦教诲多年,现在该伱们为国家出力。”

老大李仪一脸畏惧之色。

有时候李跃甚至怀疑他不是自己种,文质彬彬的,继承了其母辛氏的文弱,杀只鸡都不敢。

其他几个儿子倒还不错,李攸、李伦、李侁、李傥都文武双全。

其中李傥尤为出色,孔武有力,上了马就如一阵风般,长槊、弓弩、刀剑上手就会,相貌也偏他的母亲拓跋玉树一些。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