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永乐年间,万国来朝

在朱棣等人殷切的注视下,原本漆黑一片的天幕,骤然光芒大作。

只见,画面上缓缓呈现出了一座宏伟至极的宫殿。

大殿的最中央,永乐帝朱棣高坐在龙椅之上,凌厉而又霸气十足的目光睥睨四方。

朱老四的正前方,一个身穿大明官袍,身长七尺、眉目分明的男子停下脚步,弯腰行礼:“臣郑和,叩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虽为太监,郑和却行如虎步,声如洪钟。

与一般只知阿谀奉承的太监小人,可谓是有着天壤之别。

见到远洋而归的郑和,朱棣那不怒自威的脸上,罕见地出现了一抹笑意,眼里也有着追忆之色。

从龙椅之上站起,朱棣一步一步地走向郑和。

“马保,自幼年时便一直跟随咱,忠心耿耿。

咱还是燕王时,为我牵战马!

靖难时,为作战先锋,其能力有目共睹,绝不比任何的大将弱。

这么些年来,率领咱大明的宝船,远洋航行,到达一个又一个地区,扬大明国威。”

脸上流露出一丝感慨之色,继续说道:“郑和,乃是咱大明不可多得的一名大才。

航行一事,也唯有郑和做到了。”

郑和连忙低下头:“郑和之所以成功,全都仰赖陛下的天威。

臣,不敢居功!”

随后,经过多年航行之行的郑和,便讲述起了这一路上,率领宝船经历的种种。

“此次归来,诸国皆是派遣尊使随宝船入京朝贡。

臣,恭请陛下召见!”

这句话其中蕴含的意思,不言而喻。

经郑和的努力,海外的诸多地区都以大明为尊,愿对大明进行朝贡。

朱棣顿时龙颜大悦,郑和果真不愧是有大才之人。

这种高难度的事,都让其给做到了。

宽大的龙袍轻轻一甩,向太孙朱瞻基递过去一个眼神。

向来敏锐的朱瞻基,也是很快地有所动作,一袭锦衣华袍穿在身,眼光望着大殿外眺望:

“大明天子有旨,诸国王使节依次觐见!”

一声落,等候在大殿之外的诸国之人,互相交换眼神,秩序井然地进入殿堂。

可以看见,每个人都是低着头,面容全然是恭敬的神态。

他们心里知晓,此次面临的这位皇帝,乃是拥有广大领土的大明天子。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于大明天子面前,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臣服,心甘情愿地认大明为首。

为首的使节停下了脚步,弯腰行礼:“大明皇帝陛下圣躬安!”

使节的动作,尽数落在朱棣眼里,使得朱棣很是满意。

朱棣的心里一直都明白,自己能够坐在皇帝的这个宝座之上,并不是依靠的正统手段。

史上,也并不是只有自己有过这般行为。

从坐上龙椅的那一刻,朱棣便暗暗在心底立下誓言,一定要创造出一个,独属于大明的盛世。

咱这个皇帝,一定会比建文那个小王八蛋做得更好。

咱会用事实来证明,我朱棣一生不弱于人。

如今的这一幕万国来朝的景象,正恰恰说明了一切。

诸多念头在朱棣的心中一闪而过,使其骤生一股壮志豪情,缓缓地抬起双手,居高临下地看着那些诸国使节,

嘴唇轻动,一字一句地说道:“朕安!”

听到这句回应,诸国使节心中一松,开始向朱棣汇报他们当地的诸多情况。

所有的使节,全都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低位,也在全神贯注地聆听大明天子的言语。

哪怕他们之中,有人听不懂大明的语言,此时不敢有烦躁之意。

大明

正德年间

朱厚照猛地一拍大腿,一副激动万分的表情:“这,这就是太宗皇帝当时,万国来朝的景象?

着实是令人艳羡!”

这话,朱寿完全是发自真心实意。

作为太宗皇帝的子孙后代,也同样是大明皇帝,朱厚照又岂能没有这样的想法。

万国来朝,诸使节齐声恭贺,此等场景,光是想想,都是令人心潮澎湃。

高高抬起大手,朝刘谨打去。

而刘谨,也不敢有其他表情出现,默默地承受,还在随时等待朱厚照开口。

陛下莫不是,又要搞出其他另类的动静。

“那些文人如何了?

愿意前往宝船航行之人,数量有多少?”朱厚照想起了什么,慢慢地说道。

刘谨不敢有半分迟疑,双手递上一份名单:“陛下,这是前往海外的人员。

他们之中,有人起初并不愿意,奴婢与的他们的妻儿进行了一番友好交谈之后,

没过多长时间,他们便主动地想去了。

大明的人才,还是有着不少,他们都愿意为了大明而做出改变。”

接过刘谨递过来的名单,朱厚照轻飘飘地扫了一眼,刘谨这家伙,做得还算是不错。

自己想要的人,全部都在这里面。

郑和七下西洋,为大明做出了诸多的贡献,希望你们不要让朕失望。

随手将名单放在一旁,朱厚照说道:“这名单之外的人,你认为若是合适,也可与其进行友好地交流。

记住,这一次的航行,朕希望他们之中有人活着回来。”

这时的朱厚照,体现出了他身为大明皇帝,为数不多的仁慈。

刘谨心中一片凛然,看来,陛下是非常重视这远洋航行。

“诺,奴婢遵旨。”刘谨跪在地上,低头回答。

朱厚照再次把目光看向天幕,有生之年,要是自己也能做到万国来朝这一地步,想来父皇应当会十分高兴。

天启年间

木匠皇帝朱由校悠悠长叹一声:“万国来朝,这般壮丽的景象,古往今来多少帝王,能做到这一步的,寥寥无几。”

坐在龙椅上的身子,忽然间,换了一个较为舒适的姿态,眺望远方,

“这一次,不知大明还会是那样的结局吗?”

悄然间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没再继续把玩木雕。

魏忠贤见之,立即从怀里掏出一块崭新的木块,递到朱由校的手心:“陛下,不要累坏了身子。”

长久以来的习惯,使朱由校下意识地摩挲着这木块,心里不由得一阵喜爱。

外界都传魏忠贤是奸人,他常年跟随在自己身边,是不是小人,朕难道真会不知?

别的不说,魏忠贤这太监的确很会伺候人,自身的能力也是极佳。

“朝中最近某些人的动作,给朕盯住,某些人要是有其他心思,你知道该怎么做。

众多的大臣中,朕最信任的人,就是你了。”朱由校冷冷地说道,朝堂中的某些肮脏之物,必须要尽早清除。

不然,大明迟早会被他们给彻底地拖累。

听到这句话的魏忠贤,阴柔的脸上现出一阵喜悦:“诺,奴婢遵旨。”

朱由校有时候,也是在常常感慨,若是那些所谓的清流文人,他们要是像魏忠贤这般听话,就能少了很多的事情了。

大秦

坐在龙椅的嬴政,也是坐不住了,直直地站起身,一脸激动地盯着天幕中的画面。

原,原来在那遥远的海外,还有如此之多的诸侯国。

“蒙恬,朕有一个想法...”嬴政激动地开口。

之前留在这里的王翦,因为要攻打海外的东瀛,早已前去练兵。

当初看完戚继光的事迹,嬴政心里就想灭了那群无恶不作的倭寇。

能够率领大秦的铁骑统一六国,足以想见,嬴政并非是个良善之辈。

他知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倭寇这些东西,必须要尽数消灭,绝不能让他们危害后世子孙。

朕既然是他们的老祖宗,就会担得起这样的称呼。

身材高大的蒙恬,立即说道:“是何想法?”

面对嬴政这个问题,蒙恬不敢当做听不见。

祖龙的目光凌厉,直直地看向远方,一股名为野心的东西在其心中蕴含,伸出手握住秦王剑:

“朕认为,大秦如今的疆域,还远远不够大。”

蒙恬心头一跳,哪怕陛下成为了这大秦皇帝,依旧没有变,还是有着雄心壮志。

心里悄然斟酌了一番,蒙恬试探着发问:“陛下,你是说,要向海外?”

天幕的里,正在播放万国来朝的画面,很难不让人怀疑,陛下是想像那大明永乐帝一般。

嬴政摇摇头,否定了蒙恬的这想法。

能坐在大秦皇帝的龙椅,就绝不会是个傻子。

成为君王多年,祖龙的智谋也是很多人难以相比的。

他看得出,后世的大明朝,庞大的宝船远非现在的大秦能够制造的。

嬴政是对海外意动,不代表想要扩张海外。

以大秦如今实力,还远远做不到那种程度。

“你认为,现如今的大秦,地盘大吗?”

突然,嬴政问出了这么一句话,让蒙恬一时摸不着头脑。

陛下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秦现在的地方,早就是涵盖了当年不少的诸侯国,其地盘不可谓不大。

没明白嬴政话语里的深意,蒙恬较为诚实地回答:“很大!

较之原先的秦国,不知大了多少。”

嬴政点点头:“你确实是没说错,可这,还是远远不够。

朕想要的大秦,绝不只于此。

除了现有的地方之外,还有很多地区,都应该成为大秦的领地。

那些六国之人,他们不是想要闹事吗?

那就先让某些不安分的家伙,率先进入战场,为我大秦探路。”

听得这话,蒙恬的脑子瞬间对某些事清晰了很多,嘿嘿一笑:“陛下所言,微臣明白。”

微不可察地瞥了一眼蒙恬,还好,这家伙还算是没有变蠢。

目光再度投向天幕,大明永乐年间,会有万国来朝的景象,这里面功劳最大之人,无疑就是三宝太监郑和。

也不知,在后世之人眼里,郑和会得到一个怎样的评价?

【太监这个群体中,郑和是独一无二的。

毫不夸张地说,郑和所取得的成就,乃是太监的最高荣誉。】

【大汉、大唐末期的诸多大太监,你们看看,把你们与郑和相比较,简直就是侮辱了郑和。】

【以大明当时的国力用巨资建造出庞大的宝船,以及随身携带的诸多火器,郑和都不需要怎么打,

海外各个地方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认输。】

【郑和率领的船队,没有主动地对人发起进攻,还在不少地方带去了文明。

这种行为,放在海外的其他地方,实在是罕见之至。】

【郑和当时带领的船队,光是他们自己,就能无惧一切。】

【为什么大明之后,会选择停止下西洋这一举动。

其中,除了财力难以支持,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那群文人身上。】

【他们反对下西洋,正是因为,下西洋在某方面上,使他们的财路受到了阻碍。

因此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必须阻止下西洋。

甚至于,弘治年间,有人更是暗自偷偷毁坏了海图。

没有了海图,想要继续重新下西洋,其中的困难重重。

海图被毁,郑和十多年耗费的心血,更是为此覆灭。】

【大明的文人,有的时候看,是一个很奇怪的群体。

他们中有为了一己之私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的人,也出现了像于谦、张居正这般为了大明以及百姓,而殚精竭虑之人。】

【各位,郑和七下西洋的路线图,以及大明建造宝船的方法,我就搁在这了。】

【你们谁若是有需要,就快些记录,不要怪我没有提醒,过时不候!】

洪武年间

看完了万国来朝的画面,以及后世子孙对郑和的评价,朱棣不由得高兴得哈哈大笑。

“郑和,咱没有看错,你的能力,不比旁人弱,你乃是咱大明的大才!”

未来七下西洋,为大明做出诸多贡献的郑和,毫无疑义地担得起,朱棣的这赞扬。

郑和拍拍身上的衣袍,躬身行礼:“陛下过誉了。”

越是瞧着郑和的这样子,朱棣就愈是激动,

“咱有没有过誉,站在大殿上的诸位知道,无数的大明百姓也是十分清楚。”

紧接着,朱棣摆了摆手,脸上的神色随之一变,

目光向下扫,看向了站在大殿内的某些人身上。

朱棣可是记得,天幕上留下的信息,下西洋之所以会彻底地停了,还有海图小消失的原因。

海图是什么东西,朱棣相当清楚,那是郑和率领众人,几乎是拿生命给试出来的。

为了绘制一份安全的海图,不知有傅少为此牺牲。

然,却有人为一己之私,暗自毁灭了海图。

“朕知晓,你们某些人心里在想什么。

从即刻起,下西洋乃我大明长期坚持的一项举措,永远不可废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