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我张仪,为名利而来

大秦

始皇帝嬴政开口道:“王翦,朕终是晓得王阳明为何会被称之为圣人了。”

王翦:“???”

是我错过了什么吗?

什么时候起,陛下在儒学上也有不小的造诣了。

单看王阳明领悟的圣人之道,王翦还是能从中明显地看出儒学的影子。

换言之,若说王阳明是圣人,那也是儒家的圣人。

而陛下治理大秦,所沿用的一直是法家的那套学说。

“陛下,微臣愚钝。”

王翦说道,他实在是没懂嬴政的话中之意。

嬴政指着王翦笑道:

“大将军,天幕中所呈现的王阳明,可有半分不足之处?

王阳明做的一切,全是为了大明,为了大明的百姓。

这样的圣人,当真称得上千年难遇。”

王翦默默地在一旁点头附和,原来陛下说的是这意思,看来是我想多了。

大宋

张载望着上方,“立德立功立言,三立而不朽。

自春秋时期到如今,能坐到三立之人寥寥无几。

毫不夸张地说,三立成圣者除了那位,几乎再无人诞生。

而后世大明朝的王阳明,无疑是做到了。”

很快地,张载叹息道:“可惜,没生在那个正德年间,不然真想见识一番圣人之学。”

正德年间

明武宗朱厚照直言道,“王守仁平定了宁王之乱,朕居然没给他封赏?

这里面,必有人从中作乱。

不然以朕的聪明才智,又怎会吝惜对有功之人的赏赐。”

随手拿过一份奏折,朱厚照定眼瞧去,此时的王阳明还在龙场。

心中一动,到目前为止,自己还没听说过龙场悟道的消息。

“快,备马,朕要前往龙场驿栈。”

若时间够快,自己说不定还能看见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场面。

啧啧,风雨交加,雷霆呼啸的夜晚,王守仁独自一人于龙场悟道,这情景想想都觉得刺激。

......

王阳明看完天幕的画面,心里一阵唏嘘,按照天幕所显,自己可能会因为其性格原因,遭遇不少磨难。

就好比被贬龙场驿栈,在朝堂上不过于锋芒毕露,或许就不会有那遭遇了。

同样地,自己平定宁王叛乱,最后却连半分封赏也无法得到,

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不做。

重新正视自身,王阳明想得很通透,

哪怕提前从天幕中看到了未来的诸多际遇,自己也还是会做出与曾经相同的选择。

面对朝中不公,宁王造反种种之事,王守仁是永远也做不到熟视无睹。

一旦那样做,他就丧失了所谓的本心。

想清楚其中的关键后,王阳明只觉全身通透,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我倒想看看,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自己。”

.......

【哪怕是放在网文小说界,当时被贬到龙场的王守仁,龙场悟道,一步踏入圣人之境,也是举世罕见。

读书成圣,在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先天成圣圣体,乃我王阳明是也。】

【归根结底,龙场悟道所领悟的看起来只是世人都明白的知行合一。

纵观大明一朝,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又有几人?

而阳明先生是实实在在地用一生,践行着知行合一。】

【于龙场悟道,这般领悟大道之行为,堪称是儒家领悟界的天花板了。】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读书的时候,只看到了王阳明三个字,至于所谓的心学全然不懂。

哪怕是后面有着上平定宁王之乱的功绩,都没看见。

我真该死啊。】

【华夏数千年的岁月长河中,就完完整整地出了两个圣人,

一个至圣先师空孔夫子,另一个则是阳明先生。

王阳明一生所做的事迹有多大,可想而知。】

【圣人之道就摆在那里,古往今来多少人,就只出现了一个王阳明,

王阳明有多牛逼,不用我多说了吧。】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府

此刻捧着书籍的王阳明乐了,后世之人说话可真好听。

是啊,圣人之道就堂堂正正地摆在哪里,你认为是对的,那就不要犹豫,唯有去做才能真正明悟其中的真谛。

致良知,知行合一。

想了不去做,只能是空谈,永远也无法成功。

欸,天幕又有了新的变换。

王阳明猛然抬头,只见一位身穿布衣的男子悄然浮现于上,其周围似是还有数不清的人影。

张仪七尺之身挺拔而立,锋锐的眼神睥睨四方,不惧一切,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

说话间,张仪朝前拱手,

“我张仪,为名利而来!”

.......

“张仪?!

这一次出现在天幕上的,居然会是张仪。”

刘邦略代惊讶,秦国自秦献公起,几乎代代明君。

身为明君,身边有数个智谋超绝的臣子,实属再正常不过。

虽然张仪在某些方面上,名声的确不怎么样,

但,这对张仪的能力并未有太大的影响。

相反,只能说那些人太过愚蠢,

明知前方是陷阱,还硬要傻乎乎地往里跳。

对张仪的相关事迹,刘邦还算比较熟悉,换了个姿态,

从前方的果盘中挑出一个,慢悠悠地喂进嘴里,

这下,有好戏看了。

大秦

嬴政看着张仪意气风发的模样,不禁感慨,秦孝公有商鞅,秦惠文王有张仪,

假若秦国在发展之初,缺少这两位,

最后要想实现统一天下,时间不知要延长多少。

秦国

秦惠文王嬴驷大喜道,“张仪,你也出现在了天幕之上。”

看着上方的身影,嬴驷也是相当高兴。

出现在上面,不更是证明了张仪出众的能力。

自此之后,寡人倒是要看看,秦国的朝堂上下,有谁还敢质疑张仪。

张仪淡定地说道:“君上,连商鞅都能在天幕上出现,我为何不行?”

这句话也的确是张仪内心之言,商鞅在秦国一手主导了变法,使其国力一跃而起,令得其余的诸侯国不敢因此小觑秦国。

只不过,商鞅最后的下场如何,没人会忘记。

树敌太多,自身顽固不灵,以至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后果。

在张仪看来,完全是罪有应得。

以商鞅的能力,找到机会缓和矛盾,并非难事,偏偏就是不做。

变法之初,秦国公子嬴虔可以说是商鞅最好的盟友。

其他秦国宗室极力反对变法时,是公子虔站了出来,大力支持变法,站在了众人的对立面。

可商鞅之后的动作,也让自己彻底失去了这位盟友。

自己造成的下场,怪不得任何人。

若我有朝一日为秦相,绝不会是那样的下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