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朱由校:皇兄,朕真的尽力了

大明

正德年间

明武宗朱厚照目瞪口呆,眼里尽是惊讶之色。

满朝大臣,竟无一人敢站出来抗击外敌?!

呵,这看起来也是挺好笑的。

正如天幕上所言,自土木堡之变过后,朝中的文人势力迅速地壮大了。

而且,还很难去制止。

为什么?

武将大都死在了土木堡之中,就算有幸存者活下来,又能做什么?

与满朝文人为敌吗?!

武将是勇猛,可不代表着他们就是傻子。

有时候,朱厚照也站在另外的角度想过,土木堡之变是否有可能是那群文人的阴谋。

毕竟开国与靖难这两件大事,造就了众多的武将功勋,他们文人要想在朝堂上壮大,拥有更多的话语力量,

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削弱武将。

单纯设计陷害武将,并非长远之计。

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哪怕真是那群文人在背后作乱,造成的损失也很难补救了。

看着天幕上的信息,朱厚照是越看越气,什么玩意儿。

当时没有武将,你这个皇帝不能御驾亲征?

招招手,命刘谨来到身前。

“你知道为何天启六年,遭遇外敌入侵时,朝堂中没有武将站出来?”朱厚照缓缓说道。

已经趴在地上的刘谨,先是看了看天幕,暗道,

陛下说错了吧。

朝堂中怎么会没有武将站出来,那个袁崇焕不是人吗?

或许,在陛下眼里,可能真就不是人。

不然的话,又怎会这样问。

略微组织了一番语言,刘谨试探着说,

“陛下,不是有个袁崇焕站出来,战胜了敌人?”

刘谨很为自己的机智高兴,也就只有我这样的太监,才能服侍好陛下。

若是换做那群倔得像头驴的文人,估计会直接说陛下眼瞎,

袁崇焕这三个字那么大,都没有看到。

朱厚照眉毛一挑,伸出手在眉心处继续揉了揉,感到一阵心塞,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怎么就这么困难。

你当朕眼瞎,当真看不见袁崇焕三个字。

袁崇焕之所以站出来,是因为整个朝堂都没人了,才不得不上战场。

那种情况下,会承受怎样巨大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旦败了,使外敌入关,整个大明朝就会遭遇灭亡的危机。

高高抬起脚,用力踢在刘谨的脸上,“你这个狗东西!

朕问的不是这儿。

算了,问了你也是白问。”朱厚照摆摆手,现出不耐烦的神情。

不等刘谨做出其他动作,朱寿又开口了,

“朕还是直接告诉你答案,大明正是因为有你们太监,才会无人可用。”

刘谨“???”

陛下这啥意思,怎么好端端,又怪到太监头上了。

懂事的刘谨,凭借以往丰富的经验,习惯性地说道,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朱厚照点点头,露出一脸满意的笑容,“你的确该死。”

时不时地敲打刘谨,这让朱寿相当高兴。

当了皇帝,很多事情就会缺少乐趣,有这么个狗东西在身边,倒也不算坏事。

要换做自己遇到那情况,定会御驾亲征,亲自奔赴战场。

有我威武大将军出马,还有失败的可能吗?!

宣德年间

朱瞻基气得把手中的杯子摔在地上,可恶,又是因为土木堡之变。

自己当初是怎么瞎了眼,选择朱祁镇这个蠢货,没脑子的东西。

葬送数十万将士,此等愚蠢至极的事都做得出来。

将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

朱祁镇要是也死在土木堡中,还算给死去的将士有个交代。

忍不住仰头看向上空,大明如果没有于谦,

可能在那场京都保卫战中,就灭亡了。

永乐年间

朱棣的脸色铁青,不知该说什么。

后世的大明,竟落到满朝大臣无武将可用。

袁崇焕会站出来,估计也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

要是没有此人,难道大明就真的完了。

如果记得没错的话,亡国之君崇祯帝名为朱由检。

朱由校,朱由检,听着这两个名字,朱棣何尝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天启帝驾崩后,其弟朱由检接过了大明皇帝的重担。

也是在朱由检手里,大明的首都被攻陷,彻底灭亡了。

朱老四在天幕中见到过朱由检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的场面,对崇祯是没有多大的恨意。

临死前还在想着百姓的皇帝,不可能会是秦二世之流的人物。

天启帝那时期,继任者倘若不是文治武功绝佳之人,是很难做到挽天倾的。

“爹,要我说,在天启帝那时期,皇帝就应该御驾亲征。

这样,才能更好地鼓舞士气。”

朱高煦好歹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晓得,皇帝御驾亲征对将士的士气会有多大的提升。

太子朱高炽瞥了老二一眼,“老二,你有没有想过,当时的大明内部,是何等景象?”

“什么意思?”朱高煦下意识问道。

他感觉大哥有时候非要当个谜语人,明明可以直接说,非要让你去猜。

老子要是知道为什么,还用得着问你。

朱高炽调整了自己的呼吸,缓缓道,

“那个时期的大明,俨然是即将灭亡的景象。

做出再多努力,也是白费。”

“老大,你不要乱说,大明怎么会灭亡。

爹,你还不动手吗?

你打我的时候毫不手软,就这么偏心大哥!”

朱高煦高声道,没想到大哥会这么冲动。

你说这话,让爹怎么想。

朱棣仰天长叹,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儿子。

就在前不久,你不是看到过崇祯自缢的画面。

那时,老二还在说崇祯帝很傻。

这才多少日子过去,顶多是一个月而已,就这么忘了。

见朱棣这模样,朱高炽提醒道,

“二弟,你难道忘了崇祯?”

朱高煦理所当然地回答,“当然没忘。上吊自缢的蠢皇帝。

老大,你说这干嘛?”

朱高炽:“........”

这时,朱高炽有种不想再说话的无力感。

还是站在一旁看戏的朱瞻基说道,“崇祯与天启是兄弟。

也就是说,天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了崇祯。”

经朱瞻基这么一说,朱高煦也是明白了,

“大哥,你以后也想把皇位传给咱。”

朱高炽:“........”

得,没救了,二弟想皇位想疯了。

洪武年间

朱元璋看见上方的信息,也是不管不顾,

“都是一群没用的东西。

要换做是咱,直接御驾亲征,将那群外敌杀得片甲不留。

要让他们知晓,进犯大明疆土,这就是下场。”

把话说完后,朱元璋也意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天启年间会没有武将可用,不就是因为文人势力太大。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土木堡之变中损失了众多武将。

否则,又何至于此。

自己先前,已是在祖训中添加了防范文人和太监。

想到往后会发生的事,朱元璋还是十分担心。

突然心生一计,用钱财困住文人,或许也不是不行。

先不给文人发俸禄,告诉他们必须要达到某种条件,才有可能拿到俸禄。

再者,文人必须对皇帝十分忠心。

身为皇帝,不管到了何时,都不能放松对文人的警惕。

很快地,朱元璋便把这想法,告诉了朱标兄弟两人。

也是想借此,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朱棣嘴角一阵抽搐,老爷子这想法,未免对文人有点狠了。

当官之后,还不能固定地拿俸禄,还要达到皇帝制定的条件。

默默地退后,这种事,自己不宜说话,把一切交给大哥,才是最重要的。

朱标沉思一会儿,“爹,这法子对文人会不会太狠了。”

“为了大明江山,也为了无数在战场流血大明将士,

只是把文人的俸禄稍微削了,这一点也不狠。”

朱元璋知晓朱标仁义,难得耐心地解释了一番。

“好,就该这样!”

一时激动,朱棣的嘴巴没过头脑,说完才意识到好像又要挨打了。

听到大明将士几个字,朱棣实在没控制住自己。

朱元璋赞赏地看了一眼朱棣,“这件事就交给老四你去做。”

嘴巴微张,朱棣说,“爹,咱还要做其他的事,恐怕....”

“能者多劳,咱相信你的能力。”

朱棣:“........”

爹,我可真谢谢你,这么为我着想。

【天启六年五月,在北方都城的王恭厂莫名发生大爆炸。

其具体原因,至今无人知晓。】

【这场大爆炸中,伤亡人数足足高达两万余人。

这数量,放在任何一场大规模战役中,都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这些人却死了,谁也不知道究竟是否是人为。】

【除了这场大爆炸之外,大明各地接连发生灾祸。】

【京都在夏季,有超大洪水爆发。】

【旱灾,水灾,蝗灾在各地接连不断地出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朝廷方面,也没多少作为,很多人只是在眼睁睁看着。】

西汉

长乐宫

刘邦拿起手里的酒盅,仰头一股脑地喝下。

难,太难了。

天幕上所显示的画面,明显是一派王朝末年的衰败之景。

哪怕下一任的大明皇帝做得再多,也很难从根源上改变。

遥想当年,秦朝末年之时,自己带领沛县的一众弟兄起义,

所到的每一处地方,皆是如此。

天幕虽没现农民起义的场面,但刘邦相信,绝对是有的。

即使是没有,要不了多长时间终究出现。

天灾人祸不断,为了生存,百姓是不得不揭竿而起。

因为,倘若不那样做,他们根本无法活下去。

乱世中,生存就是最奢望的一件事。

“唉...”

这般想着的时候,刘邦不由得叹息一声。

朕建立的大汉,也是会有这么一天的。

“陛下何故叹息。”萧何问道。

看得好好地,天幕中也没有出现汉朝的事迹。

咱们的陛下,突然露出这幅表情,到底是为哪般。

“朕想起了秦末的乱象,和这天幕里所呈现的,何其相似。”

刘邦抬手阻止萧何的开口,多年的相处,他十分清楚,这时候萧何会说什么话。

“你不用说什么,大汉永远不会灭亡这种话。

朕不是傻子,也不天真。

朕这个开国皇帝做得再好,总是会有那么几个不成器的后代。

每个王朝都是如此,只希望朕的大汉子民,能少受点儿苦。”

萧何看着刘邦,仿佛是又看到了那个一手打下大汉天下,一心为了天下百姓的汉王。

是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陛下都从未改变,做的一切全是为了大汉天下。

身子一弯,萧何恭敬地说,“陛下英明。”

实在是这时候,除了说陛下英明,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其他的形容。

刘邦无奈地看了看四周,随即再说,“说起来,朕还是想知道,明朝天启帝最后是如何落水身亡的。”

大唐

贞观年间

李世民高坐在龙椅上,眼眸中有回忆之色。

一个王朝,终究是无法摆脱灭亡的命运。

隋朝即将灭亡的场景,可谓是和大明末年一模一样。

“魏征,天幕上呈现的画面,你都记住了吗?”

唐太宗李世民询问道,他突然有了个想法。

天幕的出现,是以往从未有过之事。

既然如此,何不把里面呈现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将之供后人阅读。

这样,或许能避免很多事。

“禀陛下,微臣全都记住了。”魏征平静的说道,记个内容,这有什么难的。

有资格站在这大殿上的人,哪个记忆力会不行。

“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从天幕地第一次呈现的内容,到如今大明皇帝落水的画面,全都给朕记下来。”

李世民把话说得很轻松,反正自己是皇帝,只是需要发号施令就可以了。

这,这...

魏征这才听懂二风嘴里的意思,还以为只需记录大明皇帝落水的信息,结果是要把所有的内容,全部给记下来。

我...

他么的,魏征此时有种想要的骂人的冲动。

你是皇帝,动动嘴皮子,当然轻松了。

你到底知不知道,这里面的信息量有多大。

于是,抱着试探着想法,魏征再次问道,

“陛下,真的是全部吗?”

李世民轻飘飘地扫了一眼,“嗯?你不行?”

什么话,男人怎么能说不行。

这种情况下,魏征只得硬着头皮回答,

“没有,微臣只是想向陛下再确认一番。”

大明

崇祯年间

朱由检看着天幕上,天启末年乱世之景,悠悠说道,

“皇兄,不是朕无能。

如今的大明,估计是你死而复生,结局也是一样。

朕甚至都认为,哪怕是太祖皇帝亲临,也只能稍稍延缓时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