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万历年间
戚府
笔直站立的戚继光,将天幕里的信息一扫而过,随后缓缓点头,颇为认同地说:
“大明诸多的功臣,沐英无疑是比较特别的一个。
镇守滇南,其功劳之大,鲜少有人能相比。
对大明,极为忠心,不像某个叫门天子。
都成了那般模样,是怎么有脸继续回到国朝的。
还暗暗地等待时机,对自己的亲弟弟下手,抢夺儿子的皇位。
如此行为,可谓是丢尽了太祖、成祖皇帝的脸面。”
越说越气,戚继光到最后更是大骂:“这样的人,到底是怎么登上皇帝之位的。
景泰八年、风调雨顺,这句记载足以说明景泰帝的治理能力。
后人还真是聪明,竟是给朱祁镇这人,安了个叫门天子的名号,倒也算是相当符合了。
以后世子孙的聪明才智,想必一定是会对沐英做出十分恰当的评价。”
洪武年间
沐府
披戴一身盔甲的沐英,眼眶通红,“这,这就是我以后的结局吗?
有生之年使滇南得以安定,令当地的叛乱因素大大减弱,也没有辜负义父当年的嘱托。”
想到朱元璋,沐英心里泛起来一阵苦涩,陛下的晚年,过得是有多么孤独。
作为当今大明天子的养子,沐英跟随在朱元璋身边的时日,也是相当之长。
远比一般人,要更加了解朱元璋的性子。
陛下生处乱世,家中的亲人因为各种灾祸,几乎全都离去,只剩义父一人。
为了在乱世艰难求存,义父做过和尚,也当过所谓的乞丐,放下所有只为得到他人的善意,从而填饱肚子。
直到身边有了马皇后,可能义父才会再次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谁又能想得到,国朝建立之后,马皇后以及朱标会先后逝去,整座皇宫中,义父的身边可能就没有亲近之人了。
这种晚年孤寂的感受,光是想想,都是觉得心里一凉。
若是有可能,陛下会不会只想要亲人一起,在凤阳耕田放牛。
悠悠地叹了一口气,沐英放下了心中的思绪,想得再多,自己也是没有能力,去改变既定的事实。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将滇南治理得更好。
唯有如此,陛下才会安心许多。
沐英的瞳孔里,闪烁出希冀的目光,不知我所做的这些事,后世子孙会如何评价,着实让人期待。
【沐英这一位功臣,其能力有多么重要,各位看一下称呼就清楚了。
连大明最稳太子的朱标,都要叫一声大哥,这其中蕴含的意味,可以想见了吧。】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样杀伐果断的人,当沐英离世后,都在恸哭,这这足以得见其心中的地位。】
【以沐英所行之事,对得起大明、对得起这朱家天下。】
【可惜了,朱标和朱雄英都死得太早了,要是他们不发生意外,或许大明天下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遍观沐家的后代子孙,他们都从未背叛过大明。
即便是大明到了灭亡边缘,从未想过投降。
沐家的忠心,不负朱家。】
正德年间
朱厚照习惯性地抽起鞭子,正欲往下一挥时,刘谨捂着屁股痛苦地说:“陛,陛下,今天真的不能再打了。
继续打下去,奴婢这条命可就没有了。”
为了少受痛苦,刘谨只得这么说。
陛下就是这般,时不时会有异于常人想法。
每一次,受到伤害的却是自己。
瞟了一眼刘谨的身躯,朱厚照道:“今日,就先不打了。”
“多谢陛下,陛下万福!”
抑制不住心里的冲动,刘谨连连说道,举止十分夸张。
这么长时间过去,陛下终于愿意停下了。
没等刘谨高兴太长时间,朱厚照又是道:“今日一过,明天继续。”
“啊?”刘谨大声叫道,脸上尽是苦涩。
“啊什么,你不愿意?!”朱厚照扬了扬手里的鞭子,厉声道。
心里也是感慨,这用鞭子打人,好像的确有一种别样的乐趣。
奇怪了,这么好玩的的东西,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
“不,奴婢愿意!”面对上朱厚照这样的皇帝,刘谨哪里敢有抵抗的意图。
若站在面前的是弘治皇帝,倒兴许有那样的可能。
瞥了一眼刘谨,朱厚照望了一眼天幕,继续说:“还是后世子孙说得对。
沐家做的事,没有辜负大明。
而黔宁王对大明的忠心,天地可鉴。”
“近来,朕听到了某些言语,言沐家有背叛大明之心。
有些人,更是说沐家训练的将士,非大明之兵,而是属于沐家的私兵。
他们不听从大明皇帝的旨意,唯有沐家人,才能调遣。”
刘谨立即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奴婢愿意用自身性命起誓,绝没有这样的流言。”
在朱厚照的支持下,刘谨现如今掌握的权力,还是挺大的。
朝堂内外,不知有了多少个干儿子。
可,刘谨就没有听说过关于沐家的流言,陛下突然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厚照身子前倾,无匹的帝王威严徐徐显露,一双摄人的瞳孔盯着刘谨,一只手有节奏地椅子上轻轻敲打。
每敲打一次,刘谨就愈发地害怕。
来了,又来了。
又是这种状态中的陛下,太可怕了。
“所以,你这奴婢是在质疑朕?”张开口,朱寿一字一句地的说道。
刘谨再度如同拨浪鼓一般,动作迅速地摇头,“不,陛下,给奴婢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这样做。”
“那就好,以你的脑袋,应该很清楚,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处理那些流言。
若朕之后没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哼,朕就会让你与朕养的某些小东西好好地玩玩。”
朱厚照神情没有变换,依旧如先前那样开口。
这,这...
刘谨的脑海中,立即是浮现出了某些不太友好的巨大身影,要到了那地步,估计自己的这身体,很难会保持完整。
只是,陛下真的是要寻找这流言吗?
常年跟随朱厚照身边,刘谨的思维方式,也是有了不小的变换。
按陛下的习惯,应当不会这么单纯。
莫非是?
是了,一定是这样,陛下应该是要借此流言,好好地对对一些文人。
至于用何种手段,这里面的度,自己也相当清楚。
悄然间,刘谨看着朱厚照眼神都变了,果然不愧是陛下,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就创造机会。
深深地趴在地上,刘谨沉声道:“奴婢遵旨。”
这狗东西,还算聪明。
从刘谨的这语气,朱厚照便是察觉得出,刘谨明白了自己的意图。
换做是其他人,可能就算是清楚,也不愿去对付朝上的文人。
大汉
未央宫
刘邦深吸一口气,慢慢地说:“沐家,世世代代在滇南镇守,永远都没有背叛大明。”
转头看向萧何,直白地问:“爱卿,你值得朕如此信任吗?”
萧何:“???”
此时此刻的萧何,有种在狂风中凌乱的无力感。
陛下,你确定你说的这话是认真的?
你哪怕是试探微臣,也不用这般直白吧。
“唉...”没有缘由地,刘邦突然叹了口气,其身影显得很是凄凉。
不是,这怎么好端端的,陛下你作这般姿态,是要干什么,让微臣很是惶恐。
“爱卿,你犹豫了,朕原本是最为信任你的。
没有想到,你居然...”刘邦眼眸抬起,看着萧何说道。
这个时候的萧何,顾不得许多,连连说道:“陛下,微臣方才是在思索,大汉未来应该如何才能变得更强盛。
这,才会有所犹豫。”
“从当初起兵到现在,微臣对陛下,一直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刘邦抬起头,略微狐疑地看了看萧何,缓缓地移动身子,在萧何身边站定,
高高举起一只手,落在其肩膀上,随之一笑:“朕相信你。”
萧何:“.......”
我现在,真的是很怀疑,陛下您对微臣的信任。
咱们相识这么多年,你就这么?
身子一弯,萧何朝刘邦行礼:“多谢陛下。”
大明
洪武年间
“沐英这孩子,从当初第一眼见到他时,咱就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其品性也远非寻常人能比。
你们看看,果真是如此。
沐英以及其后代,全都忠心大明,无一人背叛。”
朱元璋兴奋地举起手,高兴地说。
他的心里,也是暗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妹子和标儿他们先一步离开。
与其他的皇帝不同,朱元璋极为重视亲情。
马皇后紧紧握住了朱元璋的手,眼神殷切,“重八,我从来就不担心沐英的品性,这孩子从小就过得苦。
如果之后,因我的缘故令他染病,这,这就...
你一定要想想办法,避免这事情的发生。
我认为天幕之所以会放映这些事,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告知我们未来之事,我不能什么都不做。”
这话一说完,朱标和朱棣这两兄弟,也是一起开口:“爹,我们一定要帮大哥。”
沐英与朱标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也是极好。
如今有这样的机会,朱标他们两个自是不会袖手旁观。
朱元璋心里一暖,这就是咱朱元璋的子嗣。
兄友弟恭,他们也不会为了皇位去争夺什么。
再看看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虽然李世民的功绩,是不可否认。
杀兄长这事,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消除的。
朱元璋认为,光是凭借朱标他们兄弟间的关系,自己就已是胜过史上诸多的帝王了。
“你们放心,咱与你们想得一样。
既是看见了这信息,一定会竭尽所能,来帮助沐英。”
沐府
沐英的手里拿着一本书籍,上面记录了滇南的诸多风俗习性。
想治理好滇南,必须要做到足够了解,如此方才会成功。
合上书籍,沐英嘴角一弯,现出一抹笑容,
“我没有辜负大明,而沐家上下也同样如此。
直到大明面临灭亡的危机时,沐家依旧还在坚持。”
看见天幕上的这些信息,沐英心里有所意动,痴痴地说道:“陛下,不知您能否看到这些?
自当年收养我时,沐英就一直深深记在心里。
我不会忘记,沐家也永远不会忘记。
没有您的养育,就没有我的现在。”
“也不知,下一位出现在天幕之上的会是何人,又是出于什么朝代?”
【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不为名,也不为利!
只想选择一位明主,一展平生所学。】
【而这人,也成功地做到了。
他以自己独到的眼光,选择了一位各方面俱佳的王侯。
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使得这位王侯王上加白,终成一代帝王。】
【可以说,那位王侯能够成功,这个人功不可没。】
秦国
秦孝公嬴渠梁淡然一笑,“商鞅,当初你是为了什么,才愿意来到寡人的秦国。
寡人看,这天幕上的描述,倒是与你颇为相似。”
“君上,鞅来秦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展毕生所学。
诸侯国中,也只有君上愿意接纳微臣。”商鞅施施然地说道。
脑海里,也是浮现出了曾经的一幕幕画面。
君上承诺过自己,不论发生何事,都永远也不负鞅。
这么多年来,君上也是做到了。
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相互对视一眼,随即两人,仰头哈哈大笑,全然不顾所谓的君臣礼仪。
“商鞅,寡人的秦国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都离不开你的相助。”
商鞅说道:“君上,你过誉了。
哪怕没有微臣,以陛下的智谋,也一定会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微臣所为,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
大唐
李世民死死看着天幕上的信息,暗道:这番介绍,不用多说也是能够知晓,那人一定是位智慧超越常人的谋士。
哼,朕一点儿也不羡慕。
这么多年来,朕又不是没遇到这样的人物。
大明
永乐年间
坐在龙椅上的朱棣,脸上的神色也很是复杂。
这么看,都像是那个家伙。
“太孙,你可看出天幕说的是何人吗?”朱棣问道。
不待朱瞻基回答,朱高煦急匆匆地跳出来,“老头子,这说的不是姚广孝吗?
你不会连这都看不出来吧。”
“你小子,给咱闭嘴。”朱棣怒道。
就在这时,天幕上也终于是有了变换。
【这一位,便是助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取得胜利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没有姚广孝,或许朱棣还很难下定决心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