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挺身而出的明社官员

情况明确,大家都盯着岑国璋,等他下命令。

“人杰,审綦,你们整理西路和北路军团,立即进入六合、和县阵地,三日后对贼军北大营发起猛攻。雨亭。”

岑国璋点了长江左路水师提督卢雨亭的名字。

“属下在!”

“你率领水师,炮击江宁城,切断江南江北的联系,确保我军对北大营的扫荡。”

“是!”

“组建明盟北方支部,明夏师兄担任支部长,抽调传良、杨金水立即北上,担任副支部长。直隶、京师、岭东、河东、辽东工委会听从支部安排。首要任务是守卫京师。要是让外夷攻陷了京师,我大顺朝的脸面就等于被人踩在狗屎堆里!”

“遵命!”

“扫荡贼军江北大营后,合并在东南各前敌委员会,组建东南前敌委员会,任命茂明为主任委员,澹然、观澜、审綦为副主任委员,统一指挥对东南平叛事宜。组建西线军团,审綦为军团长。组建东线军团,传德为军团长。”

岑国璋走到地图跟前,指着地图说道,“东南前敌委员会下一步主要工作,就是集中兵力,对方山一带的贼军南大营进攻,扫荡他们。”

这些战略部署早就确定,只是岑国璋今天把它的进程提前。

“贼军南大营扫荡后,观澜的浙江支队,切断湖州、嘉兴与浙西的联系,进而封锁贼军老巢浙西。时良的江南支队,配合西线军团,对苏州、常州等城发动蚕食战术。我们一座座的收复城池,最后目的就是孤立江宁城。”

扫了一眼,看到大家都在用心记这些的部署,岑国璋继续往下说道:“在解决贼军北大营,肃清逆贼在江北的所有势力后,我亲自率军北上勤王。抽调十二个骑兵团,以及十个步兵团,四个炮兵团。人杰,你担任军团长。”

“是!”

“晁大雄,你带两个步兵团和四个骑兵团为勤王先遣支队,后天出发。其余骑兵团按照参谋局的命令,依次陆续出发。通知海军局,立即发布命令,第二巡海舰队全体赶赴京畿海面,堵住因吉利进犯水师的后路。”

“立即派出快船,召回第一巡海舰队。他们应该在回基地的路上,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应该在东倭和硫求之间的海面上。告诉他们,值此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身为光荣的海军,应当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勇于任事的精神。稍事休息,立即投入到抗击入侵外敌的战斗中去!”

“是!”

朱焕华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直隶巡抚,是他完全意料不到的事情。

正弘帝决心出京去滦平城避暑,接下来的动作非常迅速。随行人员名单不到两个时辰就出炉了。

皇后、太子,几位嫔妃,内阁四位阁老,六部部堂,都察院、五军都督府、九卿,整个大顺中枢,几乎走得一干二净。

但是偌大个京师总得有人管理和镇守吧,不战而降,把天朝的首都拱手让给外夷,朝廷的脸面就真得稀碎了。

可是派谁执行这项九死一生的任务呢?

顺天府尹!

大家刚想到他,这位杨次辅的得意门生病倒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嘴巴歪着,流着涎水,目光呆痴,不是五年以上的脑中风,根本达不到这种效果。

还有谁?

真没有谁了。原本最合适的武勋世家,张家湾一役,安国公以下死了十几位,能出来担点事的勋贵们,几乎都死在那里了。

很快,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工部右侍郎朱焕华。

值此危难之际,明社的人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这些年来,满朝上下似乎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遇到局势糜烂,不可收拾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明社的人,仿佛他们力挽狂澜是应该的事情。

于是朱焕华被紧急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巡抚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主持直隶防务大计。

与此同时,另一位明社人员,正好押解湖广两省夏季税银,经河阴、直隶进京的江汉按察使冯义河,也被委以重任,除顺天府尹,兼提督五城军务。

虽然很懵逼,但两人确实是明社的骨干,不忧天怨人,也不自暴自弃,而是马上进入状态,展开部署。

朱焕华立即以直隶巡抚的名义,发布公告,通知京师周围府县的百姓,坚壁清野。百姓们尽可能地向京西山区转移,官府派出人手,帮助搭建营寨,暂时安家。

再征集青壮,集中在京营禁军的营地里,与调集过来的各地守备兵、乡兵一并集训。教官是仅余的两千镇戎军。

各城门大开,许进不许出,严查奸细。

京师城里执行戒严,按户籍清点人口。百姓一般只许在坊内活动。如有事出坊,需要开具路条,携带户籍纸。

组织青壮,以五城兵马司精兵干将为骨干,组成巡防营,划分区域,日夜巡逻,肃奸察贼。

一通安排下来,朱焕华忙得头昏眼花,刚坐下来没休息一会,冯义河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明夏兄,还有件大事。”

“什么大事?”朱焕华猛地一惊。敏感时期,他的心一直都是悬着的。

“通州城,还有广通桥,有几处仓库,里面的物资堆积如山。要是不尽早处理,就全便宜夷兵了。”

听冯义河说完,朱焕华猛地站起来。

这确实是件大事。张家湾一战,夷兵也损失不小,他们退守马头店和香河一带,似乎是修整后再战。也有传言说夷人吃此一役,心生畏惧。

他们冒冒失失进入大顺腹地,前面是墙高城雄,号称天下第一雄城的京师。一时半会是攻克不下的。一旦顿师城下,各地奉诏前来勤王的兵马,就能会像一群群蚂蚁,蜂拥而至。就算战斗力再不行,耗也能耗死他们。

所以夷兵首领有此疑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对于朱焕华和冯义河,这是难得的机会。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时机,赶紧把那些仓库里的物资运回京城里来。就算来不及运,放把火也行。总之不能济敌。

或许对于其他官员,这把火可能会犹豫不决。因为通州、广通桥这些仓库里的物资,不知道牵连着多少权贵。抢运回城还好说,放把火全部烧光,那些权贵们不得恨死你。

所以有些官员宁可装聋作哑,装作没看见,也不愿意把这个责任背上肩。但是朱焕华、冯义河这类明社骨干官员,想得却完全不同。

实在不行,必须放这把火。至于责任,等老子活下来再跟你扯皮。

但是有机会抢运回京城,朱焕华还是愿意去尝试。

“这么多物资,需要好几万人抢运。一旦我们有大动作,被夷兵察觉,很有可能就会出兵,与我们争夺。到时候只能放火了。所以,必须组织足够多的人手,在最短的时间,把两处仓库里的物资抢运进京。至少有用的粮食、布匹等物资,必须抢运回来。这些守城都用得着。”

朱焕华的话让冯义河非常赞同,只是他知道,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没有那么多人手。调集京师百姓?只怕会变成一场哄抢和闹剧。

“我们需要训练有素的民夫,越多越好,在最短的时间里去搬回京城。”

朱焕华想了一会,做出了决定,“立即通知通州的北运河劳工联合会,还有直隶转运劳工联合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搬运货物。”

陆成繁赶到因军指挥部已经是三天后,他着急地指出通州和广通桥仓库的重要。恍然大悟的波里杰连忙派出一支军队。

等他们赶到通州时,只有空无一物的仓库,还有来不及搬走的物资残骸,不大重要的它们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波里杰等人懊悔不已,陆成繁却在知道内情,陷入了沉思中。

70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