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时候,玄奘在苏大伴的引领下,走进甘露殿见驾。
大殿中间设有一副宽大的坐榻,上边端坐着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子,面目不怒自威,看不出喜怒。
玄奘低头走到榻前,倒身行礼,“贫僧金山寺玄奘,拜见圣上。”
太宗笑着虚扶了一把,“快快免礼,禅师请起,来人,赐座。”
苏大伴从一旁挪过来一个绣墩给他,他施礼谢座。
眼前的这位和尚,虽身穿灰布僧袍,却难掩风采,他比一般人要显得更高大一些,却毫无蠢笨之相,烛火通明之下,更显得法相庄严。
玄奘的底细太宗早已使人打探清楚,身家清白,自幼学佛。
他索性开门见山,“朕有意举办七七四十九天的水路大法会,一直都想要寻找一位佛学渊博能担大任的高僧主持,今天的辩禅大会,朕也在现场,被禅师的才学所折服,愿将水路法会托付给你,不知禅师意下如何?”
这是玄奘西去历劫的转折点,除了满口答应,哪里还有别的办法?
玄奘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此事乃是无上的功德,圣上仁心厚德,贫僧必当竭尽所能!”
太宗满意的点了点头,“你先暂居忠义寺中,起居事宜自会有住持长老为你安排,水路法会的事,朕会让副丞相肖瑜助你。五天之后,水路法会在太极殿举行,还望禅师尽心尽力。”
玄奘起身,深施一礼,“玄奘谨遵圣谕,贫僧告退。”
他后退几步,转身出了甘露殿。
晚霞已经将天边染上一抹暗红色的痕迹,漫天繁星若隐若现。
玄奘望着天空,轻轻的舒了口气,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这一场水路大法会,是大唐建都以来最盛大的一场皇家法事。
玄奘亲自挑选了五百名有道高僧,齐聚太极殿中,口中吟诵小乘佛法。
这一日,是水路法事举办的第七天,太宗斋戒沐浴之后,带着各宫嫔妃及诸位皇子贵戚,亲临太极殿上香参拜。
端坐在法坛之上的玄奘,身穿金线织成的大红色袈裟,头戴五佛冠,闭目诵经。
实际上,这位法师已经困得根本睁不开眼了,整整七天了,好不容易熬到现在,观音大士就快要显身太极殿,当众说出西去取经的事了,他勉强端坐着,不显露出疲态,静候观音大士的出现。
太宗上的香刚燃了一半,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就怀抱锦盒从远处吵嚷而来。
老和尚口中振振有词,“谁来买我的袈裟和锡杖?袈裟五千两,锡杖两千两~~”
护卫们纷纷拦阻,“谁人如此大胆,搅闹水路法会?还要不要命了?”
老和尚笑而不语,推开护卫,带着小和尚拾阶而上,直奔太极殿而来。
“谁来买我的袈裟锡杖~~~~”
太宗回身往殿外看去,见这一老一少两位和尚迎面走来,心里不免诧异,诸多护卫怎么会连两个和尚都拦不住?
殿中众人纷纷称奇,只有玄奘一人端坐不乱,他几乎都要热泪盈眶了,故人相见自然激动,但毕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
太宗捻了捻颌下胡须,“来者何人?叫卖的是什么?”
老和尚并不施礼,朗声说道,“贫僧叫卖的是两件宝物,一件是锦斓袈裟,镶有佛家七宝,穿我袈裟者,不堕沉沦。另一件是九环锡杖,执我锡杖者,降妖除魔,一切邪祟不敢近身。”
副丞相肖瑜上前问道,“你这两件宝物要价多少?”
老和尚微微一笑,“若是凡尘俗物,便是一万两黄金,我也不卖,若遇我佛门有德行的高僧,贫僧双手奉上,分文不取。”
太宗一笑,使人叫来法坛上的玄奘,“你看这位法师如何?”
老和尚打量着玄奘,“年纪虽小,修为却深,只是,只知小乘佛法,不懂我大乘佛法,终有欠缺。”
此时的玄奘,自然要配合着观音大士把这场戏演圆满了。
只见他面色急切的上前一步,“敢问老师傅,何为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能超度亡魂升天,能度凡人出苦海,能修无量金身!”
太宗大喜,“请问长老,这大乘佛法在何处可得?”
老和尚大笑一声,甩了下衣袖,带着身边小和尚飞身在半空之中显出真身,原来是南海观音大士带着座下的慧岸尊者。
此时的天空之中,祥云朵朵,轻撒甘霖。
太宗见了观音大士的真身,忙俯身跪倒,口中轻念大士佛号。
观音大士站在云端,看了一眼玄奘,满意的笑了笑,“我大乘佛法,在西天大雷音寺,你须派遣一名佛法高深的和尚,真心求取,谨记,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