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二圣临朝

书接前文!

公元655年,安定公主死后一年后,王皇后被废,当然,两件事其实并无直接关系。

因为一般认为,李治废王皇后主要是为了皇权稳固,外加打击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势力。

说得更高尚一些就是打击门阀世家的势力,而这些通通跟安定公主的死扯不上太大关系。

说回正题,这一年,中书舍人李义府第一个支持李治废王立武,得到李治、武曌重赏。

见此,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纷纷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更重要的是,英国公李绩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这一句话不足为道,但说这话的人份量那真不是一般的重,李治废王立武的图谋一下子由国事转为家事,变得非常有利。

于是,公元655年10月13日,李治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

又七天后,下诏立武曌为皇后,同时将最为反对武曌当皇后的宰相褚遂良外贬地方为官。

之后,公元659年,李治、武曌联手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李治借此加强了皇权,一扫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门阀世家受此打击再不能左右朝局。

有句话叫拔出萝卜带出泥,长孙无忌等人一倒,受牵连者无数,无论对哪方势力来说都是元气大伤。

当然,这一年的胜利只属于李治,至于武曌,李治身体没出状况前她手中的权力非常有限。

但不急,时机马上出现!

公元660年,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朝政,于是让武曌代理。

代理朝政?武曌很满意,毕竟能代理,没说不能取代,反正都是代嘛,转正多好!

矛盾出现了,李治只是病了,不是死了,他能允许武曌趁机获得些许特权,但不能忍受权力从他手中缓缓流失。

废后的事,有一就有二,李治做得了一次,就能做第二次!

嗯,武曌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抢先一步下手了,赶在上官仪起草的废后诏书下达前,拦截成功。

看到武曌的身影出现的那一刻,李治很清楚,废后这件事搞不了第二次了,武曌终究不同于王皇后。

王皇后能依仗的,是家世,是门阀集团对她的支持,武曌的依仗是她提拔起来的庶族地主阶级以及李义府、许敬宗这些大臣所代表的政治力量。

看似前者的力量更强,但王皇后并没有那个能力整合,武曌不同,背后的力量虽然弱些,但她的个人能力足以弥补这层差距,乃至于更强。

李治不是动不了她,而是动了她之后,自身也要伤筋动骨,思来想去,这买卖不划算,算了,不动了!

李治说不动就不动了,但上官仪就惨了,直接成了背锅侠,除了孙女上官婉儿,其余族人全让武曌一锅端了!

同时,借着这件事,武曌成功拿到参政权,李治临朝议事,她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

时间来到公元665年,这一年,李治封禅泰山,嗯,武曌劝的,目的大概是增加自身的影响力。

对于非掌权者,而是夺权者的武曌来说,在天下人面前多露露脸总是好过隐于幕后的。

公元674年,这一年,李治称天皇,武曌称太后,二圣临朝,武曌的权力再次得到增强。

当然,武曌的能力也确实强,上书“建言十二事”首重农事,被李治全部采纳!

公元675年,李治病得更重了,据说曾准备禅位给武曌,当然,个人更倾向于这夫妻俩又演了文武百官一回。

李治想禅位,被宰相郝处俊劝住了,这事过后武曌立刻召集文人编书,书编成后,参与编书的一众文人纷纷入朝参政,分割相权,这些人被称之为北门学士!

众所周知的是,皇权、相权自古不和,要么皇权压倒相权,君主集权,要么相权压倒皇权,宰相成为权臣。

有了这个认识后,再看李治的所作所为,就很难让人相信他不是故意的,借着禅位的借口让宰相恶了皇后,然后夫妻俩一番操作,分割相权。

(嗯,这只是一个猜测,仅供聊天吹牛!)

公元683年,这一年李治病逝,遗诏太子李显灵前继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

李显即位后,尊武曌为皇太后,但很显然,这个皇太后并不满足于只当太后,此外,李显这个皇帝其实真的也不咋滴?

一些人说武曌抢儿子皇位,最后弃土失地,除了是个女的,啥也不是!

但个人觉得,要真是李显一直当这皇帝,唐朝的历史走向还不如武曌呢,毕竟李显给人的印象就俩字——窝囊!

公元684年2月,李显准备任命韦皇后的老爹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反对,李显登时大怒,表示朕就是把天下都给他,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

此话一出,武曌直接怒了,姓韦的也配?当不好皇帝就别当了,换人!

于是,李显废为庐陵王,豫王李旦成为新皇帝,是为唐睿宗,嗯,确实睿,保命小能手非他莫属。

李旦当了皇帝,武曌继续临朝称制,军国大事,一言而决。

话说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除了武曌杀女这个流言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武曌杀子,杀的人是李贤,他的次子!

武曌一生四子两女,长子李弘不用多说,死后能被追封为皇帝的,不说独一份吧,反正很少,武曌也没杀他的动机。

三子李显,虽然被武曌各种嫌弃,但杀他,同样没动机。

四子李旦,这个更不用说,太乖了,让干啥干啥,改姓都行,实在没动他的理由!

长女早夭,次女太平公主一生可谓精彩!

就李贤,非常非常不受武曌待见,名为母子,但看那个经历,感觉两人更像仇敌,武曌完全就是奔着杀人去的,而不是教训!

于是就有人怀疑了,这李贤到底是不是武曌的儿子?再查一下生卒,好家伙,按历史记载武曌三年生了三胎。

分别是公元654年生安定公主、655年生李贤、656年生李显,这生育速度,不服不行!

中间完全没什么空挡,某种意义上来说,武曌的身体是真好,生完一个后马不停蹄继续第二个,第三个。

让人不禁沉思,到底是武曌太美,还是李治是色鬼,亦或者说有人在搞鬼?

(嗯,还是那句话,这就是一个猜测,一个思路,仅供聊天吹牛!)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