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叶昔言满不在乎点头, 霸占两杯不放, 喝一杯放一杯。毕竟有一杯是大医生买的,不能浪费, 现在喝不完可以晚点再喝,就当是水了。

上午还有一堆工作,邵云峰没能在宾馆陪留太久,吃完早饭,他把赛车队四人交给叶昔言,让照顾一二。

叶昔言没拒绝,应下了。

没有外人的叨扰,朋友间的相处还自在些,不搞那套形式,不必那么客气。

由于连夜赶路劳累,周延他们还是上楼休息了两三个小时,叶昔言自然不能跟同,不过也不会老老实实守着这几位,她趁机去了学校,想看看那方的情况。

学校离宾馆不远,只离了二十几米远,走路过去就行。

大雁镇只有一条街,三个分岔口,一支主环形路,卫生院、银行、学校以及镇政府都隔得很近。街上太简陋了,放眼望去整片地区都没有太高的楼房,基本都是三层小平楼,甚至是低矮的青瓦土胚房,有些店铺连招牌都没有,进在门口放一块板子,上面写着「xx店/铺子」就算是指引标牌了,这还算一般的,少数老店什么都不挂,外人一看都不知道究竟是卖什么的地方。

学校也很寒碜,条件不比街上好到哪里去,大门口的「大雁镇中心校」六个大字都掉漆了,这里没有用以介绍的滚动屏幕,有的只是一块失色的立牌,一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横幅。

好在学校还是配备了值守的保安,一个年龄起码五十岁的老头儿。

进校之前,叶昔言用普通话跟对方打招呼,表示自己是公益团队的,要进去,并询问江绪她们在哪里。

老头儿不太听得懂普通话,中气十足地扯着嗓门问了又问,老半天才搞明白她要来干嘛,连忙放她进去。

江绪她们在校长办公室,大门侧对的那栋教学楼二楼尽头,可以直接过去。

大雁镇中心校涵盖了小学部和初中部,一共三栋教学楼,呈z字型连在一处的两栋是初中部,旁边那栋更矮更破旧的则是小学部。

学校有食堂,一间宽敞的平层,位于小学部对面,也有住宿的地方,但非常破烂,是那种泥巴和石头砌成的小瓦房,一间宿舍全是上下木头床,至少能住二十个学生。

这里太小了,一眼就能看完。

叶昔言四下望了望,径直往楼上去,绕了一周才找到处于走廊角落里校长办公室。

大家都在那间小屋子里,施柔也在,还有昨天的胡主任和一位戴眼镜的男人,也就是校长了。

所有人都坐着,江绪坐校长对面,旁边还有一个空位。

双方在谈规划的事。

办公室的门没关,叶昔言礼貌地轻轻一敲,而后进去就要坐那个仅剩的空位上。

江绪偏头瞅她一下,又看看她手上的豆浆,没吱声。

何英正帮着向校长介绍队友,再转向叶昔言,「这位就是刘校长。」

叶昔言伸手,「刘校长您好。」

等认识完毕,她这才坐下,规规矩矩的。

刘校长平易近人,一脸和蔼,他一面跟团队接洽意见,一面亲自泡茶,还一杯杯帮忙倒好。

学校的情况已经通过书面形式呈交给公益活动主办方了,现下的沟通主要是再细化一下,因地制宜嘛。

叶昔言不是很了解这些,给不了建议,只能旁听。江绪才是负责的那个,这人简直能耐,方方面面都讲得头头是道,显然就是下过功夫研究的。

此次的帮扶分四个方面,一是帮学校翻修新宿舍,二是建图书室,三是资助过于贫困的学生读书,四是给整片校区捐赠教学设备,改善其教学条件。

环境和资源的不均衡是拉跨教育的极大因素,团队能做的就是改变这些基本条件,能帮多少帮多少。

江绪和刘校长谈了很久,中间也跟胡主任谈了谈,商讨过程还是很愉快,没什么分歧。

这番谈话快到中午才算结束,最后是刘校长先站起来跟众人依次握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昨天没能赶回来迎接大家,莫怪莫怪。」

刘校长不是本地人,亦不是贵州人,他是南城贡市的,是早些年来此支教的老师,后来就留在了这里。

所有人都到齐了,中午肯定得吃一顿,刘校长邀请大家去他家里,说是特意准备了饭菜。

他家就在学校里面,处于初中部教学楼旁边的老式砖楼内,跟胡主任是对门邻居。学校的老师几乎都住砖楼里,那儿就是所谓的「教师公寓」。

叶昔言随在江绪后边,完全忘了周延他们还在宾馆。等走出一段距离了,她两三步上前与江绪并肩而行,轻轻喊人。

江绪问:「你过来做什么?」

她挨上去,直言:「来看看你。」

江绪对这种话习以为常,「你朋友他们呢?」

她说:「在宾馆,睡觉。」

她俩走在队伍前边,两个都腿长,不一会儿就把何英正他们甩在后面。

叶昔言随便讲了几句,待拉出距离了,低低问:「你早上怎么不回我的消息?」

江绪淡然,「在忙事。」

「忙什么?」

「进学校。」

叶昔言直讷,不想想就说:「那时候应该在吃早饭。」

江绪回道:「没有,我们先走了。」

她说:「真的?」

江绪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