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回

闫学礼和戚学政已教导宋嘉树和小苏轼有段时日了。他们对两位学生非常满意, 满意到每天晚上做梦都在笑。

他们两教书育人教了几十年,也教过不少学生,聪明的、愚笨的、调皮捣蛋的、老实乖巧的、偷奸巨滑的都有,但像宋嘉树和小苏轼这样聪慧又乖巧又活泼又可爱的学生很少。

其实, 他们以前在应天书院教书的时候, 也教过不少聪慧又有天赋的学生, 像宋嘉树这样过目不忘的学生也教过, 但像宋嘉树有这么高悟性的孩子,没遇到过。

在应天书院, 也不是没有神童,但是都没有宋嘉树这么有灵气。

闫学礼他们看宋嘉树,越看越喜欢。他们也越来越庆幸来到眉州城教导宋嘉树,不然错过这么好的学生,他们会后悔一辈子。

说实话,这些年来, 他们在曹家待的不是很开心, 也不怎么心安理得。不是曹家不好,而是他们觉得对不起曹家,毕竟曹家为了他们花了不少钱财, 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当初,曹家为了请闫学礼他们来家里教书, 除了花费了不少钱财,还放下了身段,腆着脸去请求他们。

闫学礼和戚学政他们一开始是不愿意去曹家教书的, 因为他们并不想成为勋贵家的“走狗”, 不对, 门客。

一个是经学和理学的大家, 一个是大才子,他们都是非常清高的,不屑与权贵为伍。

曹家不仅是勋贵,而且还是开国功臣,很有权势地位,闫学礼他们更不愿意了。但,最后看在曹家家主三顾茅庐的面上,又非常诚心的份上,他们最终还是答应去曹家教书。

之前的曹家家主是曹皇后的父亲,他在世的时候,一直希望曹家子弟能好好读书,最好有一批子弟能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入仕。

先皇和官家都十分重视读书人,在朝中文臣的地位高,如果曹家一味地走武将这条路,不会有什么好前途。再者,武将在朝廷的地位不仅低,而且手中没有什么实权。曹家虽是开国功臣,但是长此以往下去,曹家渐渐会失势。

为了保全曹家的权势和地位,曹家的子弟必须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入仕做文臣,掌握实权。

为了曹家的子弟能好好读书,曹皇后的父亲和叔父再三邀请闫学礼他们来曹家教书。

闫学礼和戚学政见曹家人这么重视读书,也这么有诚心,犹豫再三后便答应了。

曹家对他们二位先生十分尊重,不仅给他们丰厚的俸禄,还全心全意地照顾他们的家人,让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闫学礼和戚学政他们用心地教导曹家的孩子,但至今为止,曹家的男子没有一个是读书的料子,没有一个能参加科举考试。倒是曹家的女子在读书方面都聪明,但女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他们二人觉得很对不起曹家,之前向曹家家主提出要离开,但还是被曹家家主挽留了下来。

之前,闫学礼和戚学政他们把希望放在曹皇后的侄子上。曹皇后的两个侄子在读书上面有点天赋,又很用功,但是并不出众。如果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一次两次怕是考不中,估计要多考几次才能考中。

在曹家教书的这些年,闫学礼和戚学政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学生,就是曹皇后了。

当年,他们去曹家教书,可是被不少人笑话的,笑他们攀附权贵,假清高,丢了读书人的脸面。他们早料到会被人这么说,并没有放在心上。

那些笑话他们的人等着看他们的好戏,看他们两个大家能把曹家子弟教出什么样来。结果,这几十年来,曹家子弟没有一个成才,他们二人也因为沦为笑话。

变成笑话,闫学礼他们也没有在意,但是他们心底对曹家还是觉得亏欠。

曹皇后的兄长也看出来两位先生心里的愧疚。在他们来眉州城之前,他与他们好好地谈了谈。

他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宋嘉树教导成才,那就是帮了曹家的大忙,他们再也不用觉得对不起曹家。

曹皇后的兄长明确地告诉他们,官家很看重宋嘉树。等过几年,宋嘉树长大一些,官家会让他做小皇子的伴读。

闫学礼和戚学政听到这话,瞬间就明白为什么曹家会向管家推荐他们。

他们二人早已是曹家的门客,心中自然也希望曹家能好好地。说实话,这些年来,曹皇后一直没有子嗣,他们也很着急。几年前,官家从宗室过继一个孩子,由曹皇后教导,他们为曹皇后感到高兴。没想到去年苗美人怀有身孕,官家立马把从宗室过继的孩子送了回去,他们为此替曹皇后感到可惜。

虽然曹皇后跟苗美人的关系不错,但是孩子是苗美人亲生的。哪怕曹皇后对苗美人,对小皇子再好,小皇子还是会偏向自己的母亲苗美人。

官家一直防备曹家,等小皇子长大,官家还能容得下曹皇后吗?

他们二人虽不参与朝政,但是也能猜出来,等小皇子长大成人,只怕官家会找理由废了曹皇后。

为了报答曹家的恩情,也为了曹皇后,闫学礼他们二人会全心全意教导宋嘉树。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宋嘉树对曹家很重要,日后宋嘉树一定能帮到曹皇后,说不定还能“救”曹家。

闫学礼他们在出发前,还收到了曹皇后亲笔写的信。在信中,曹皇后只是叮嘱他们好好保重身子,好好教导宋嘉树。至于其他的,她并没有说。

宋嘉树以为他们是李先生介绍来的,并不知道他们来自曹家。两位先生也没有说他们的来历。

官家之前嘱咐过他们,让他们说是李先生介绍的,不要说他们是曹家的先生。

曹皇后和他的兄长也叮嘱他们不要说。

此时,闫学礼和戚学政送走宋嘉树和小苏轼。

宋嘉树和小苏轼边走,边回头对他们挥手。

两位先生一脸慈爱地目送他们离开。

宋嘉树和小苏轼每天早上辰时四刻来两位先生这里读书,下午酉时初下学。中午,他们会留在两位先生这里,跟他们一起用午膳。

两位先生的住处离宋家和苏家不远,宋嘉树和小苏轼走路过去只需要两刻。

史湘玉和程瑾初安排了几个人照顾两位先生的衣食住行,让他们不用为琐事烦心,安心地教导两个孩子读书。

“老闫,我记得当年晏太傅是十四岁参加殿试的,对吧?”

“对,你怎么忽然问这个?”

戚学政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道:“我看小树不用等到十四岁。以他的聪慧和悟性,十岁左右就能去参加殿试。”

“小树这孩子是真聪明,一点就通。苏轼也不差,这孩子也充满灵气。”闫学礼笑道,“我们两个教了一辈子的书,终于要教出两个有出息的学生了。”

“小树这孩子在经学和理学上面非常有天赋,写文章也出彩,就是在诗词方面有些不足。”戚学政道,“在诗词上面,倒是苏轼非常有灵气。这孩子好好教导,日后说不定会是一个大诗人。”

闫学礼赞同戚学政对宋嘉树他们的评价,“小树这孩子比较务实,而苏轼这孩子比小树多了浪漫,这就是他们两个最大的不同。”

“我看得出来小树这孩子对诗词没有什么兴致,他的心思完全没有在这上面。”

“要不你明日问问他喜不喜欢诗词。”闫学礼精通经学和理学,对宋嘉树这个学生非常满意。

“明日是得好好问问。”诗词也非常重要,得让小树这孩子对诗词感兴趣。

“你方才说小树十来岁就能参加殿试,你真的觉得行?”

“你觉得小树不行?”

“你忘了,官家想让小树这孩子做小皇子的伴读,我猜等到小皇子五岁的时候,官家就会召小树入京,陪小皇子一起读书。”闫学礼认真道,“等到那个时候,教小皇子和小树读书的就是翰林院的侍读和学士,很有可能还是晏太傅和范公他们。”

戚学政倒是把这件事情忘记了,现在听闫学礼这么一说,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这么说,我们只能教导小树四年。”

“有可能。”遇到这么好的学生,闫学礼真想教他一辈子。

“才四年啊。”戚学政嫌四年太短了。

“以官家对曹家的防备,四年后把小树召入京后,是绝不会让我们再继续教导他的。”

“你说的对。”

一想到四年后,就不能再教导宋嘉树读书,两人难免有些难过。

两人同时叹了口气:“唉……”

“四年就四年吧,就算日后不能再教导小树,他一辈子也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也永远是他的先生,这件事情就是官家也改变不了。”

闫学礼觉得戚学政这话说的对,“小树已经正式拜我们为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官家再防备,也不能解除我们之间的师徒关系。”

“这四年,我们就好好教导他,其他的就不要想了。”

与此同时,远在汴京的赵宗实收到宋嘉树邀请他做客的信。他看后,心中很是欢喜,也很想去宋嘉树家做客,看看小树本人。

他看完信后,便去找汝南君王说此事。

汝南郡王听完赵宗实的话后,没有立马开口反对。他见儿子满脸期待地说这事,不忍心拒绝他。

“你想去?”

赵宗实用力地点头:“爹爹,我很想去,我还没有出过远门。“

汝南郡王的眼底划过一抹心疼,随即笑着说:“我不反对你去,但是你得问问你小娘。她要是同意你去,我就派人送你去。”

“那我现在就去问小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