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那年那事那些疑

新一天,尚书台。

董厥走到诸葛瞻面前,道:“葛侯,不,诸葛都护,永安都督阎宇最新消息,吴国使者薛珝一行人去往巴西阆中,估计来成都的时间要推迟了。”

诸葛瞻听后表情疑惑,盯着他道:“怎么回事,使者先去白帝城,又要去阆中,算一算等他来了估计都是明年了。”

董厥道:“是啊,使者这样行使,说不定就是明年正月才能来成都了。”

诸葛瞻看着一旁,道:“你再派人打听,使者到底多久能来。”

董厥道:“行,我就去安排。”董厥刚走几步,诸葛瞻叫住他,道:“先别走,我问你一个事。”

董厥回来后,诸葛瞻道:“昨日太子殿下找我谈话,他问我能否重新调查费祎大将军被刺案,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听诸葛瞻说起这事,董厥感到惊讶,连忙劝道:“我聪慧正直的诸葛都护啊,你可别做这些毫无意义又荒废时间的事,千万别做啊!”

诸葛瞻盯着他道:“你怎么和陈寿说一样的话。”

董厥道:“陈寿?哦我想起来了,那次上朝时你身边那个小吏对吧。我跟他可不熟,怎么可能和他说一样的话呢。”

一旁樊建走来,道:“都护啊,龚袭说得没错,我也觉得不需要这么做。”

诸葛瞻不解,道:“樊侍中,之前我想裁军不让裁,如今我想调查费祎背刺案也不让调查,我是想做什么都会被阻拦是吗?”

樊建道:“当然不是,谁敢阻拦你呢!只是你想想,陛下明年让你主持朝政,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复兴国力,还是制造难题。古代很多国家,都不是被强敌所击败,而是内乱走向衰亡。比如春秋时期的晋国,独霸中原,何其强大,可后来六卿内乱,晋公被废,三家分晋,一个强国就此毁灭。再说汉国,王莽之乱,董卓之乱,再到曹丕篡汉,如今国家仅剩西南一隅。再看曹魏,也被司马家弑君夺权。如果国家再有内乱,怕不是陛下和汉国百姓所能承受的,那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啊!”

诸葛瞻想了想,道:“这么严重吗?真会造成内乱吗?”

董厥道:“凡事要三思,不要操之过急。”

诸葛瞻道:“我知道要三思,所以才问诸君的。”

张绍走来,道:“太子娶了费大将军之女为妃,费恭的夫人又是太子的妹妹,自然刘与费为一家。可是都护你呢,有必要参合费大将军一事吗?这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诸葛瞻道:“好像也没有绝对的好处。”

文立道:“都护,这事我看就算了吧,好好准备迎接吴国使者才是当下应该做的事。要知道汉国人和吴国人都看着你呢。”

程琼道:“都护,如果你坚持要调查,我不会配合你,也不会阻止你。”

诸葛瞻见董厥、樊建、张绍、文立、程琼这些尚书台的同僚没一个支持自己,他感到无奈。扁着张嘴,回到自己座位坐下,长期思索,看来这事只能暂时不提了。

到了下午,办完公务,董厥离开尚书台。

刚走出没几步,樊建追了出来。

樊建道:“龚袭,你等等我啊!”

一看是他,董厥道:“老弟,你怎么出来了,你手上的公务不是没办完吗?”

樊建道:“早就办完了,还不是等你一起走。”

董厥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到我家里去说。”

樊建道:“行!”

等到了董厥家,两人坐下。

董厥道:“长元,你知道我为何不赞成关于重启费祎背刺一案?”

樊建道:“请你说来。”

董厥道:“看起来是我不支持这个个案,其实我是希望能抑制一下这位葛侯。葛侯这个人,权力欲望太大。军队和内政,他想两手抓。可惜,名望很高但能力不足,所以陛下最多只愿给他一半的权力。”

樊建道:“我明白了,你的想法不无道理。可若葛侯铁心要重新调查费祎案怎么办?毕竟郭循这个人,是降将出身,姜维在西平收降此人,多少和他扯不干净。”

董厥道:“现在国家贫弱,能打仗之人唯有姜伯约。你让葛侯率军迎战,我看最多两个月就会全军覆没。有些人坐镇后方,当个名誉先生,令百姓敬仰就好了,何必要自取灭亡呢。如果葛侯真要这么干,我也会反对到底。”

樊建道:“葛侯这人,真有你说得那么差吗?”

董厥道:“你看曹真之子曹爽,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袁绍的儿子,刘表的儿子,刘焉的儿子,再来思考这个问题吧。”

樊建仔细一想,道:“话虽如此,可是姜维和你我都是半百之人了,时日无多。等有一日没了老将,这内政和军队还是会归葛侯统制。”

董厥道:“那也是太子时代了,到了那时就不是你我可以操心的了了。”

樊建微微点头,道:“我明白了,至少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能重启费祎案。”

董厥道:“没错,重启只会带来更多麻烦,说不定还会牵扯到更多的人。”

两人继续饮酒,继续交流。

夜里,诸葛宅邸。

诸葛瞻坐在床边思索着,夫人刘氏走来,道:“怎么感觉你郁郁寡欢呢。”

诸葛瞻道:“夫人,你说我该怎么办?”

刘氏道:“你说,我听着。”

诸葛瞻道:“一边是太子、费尚书让我重启已故大将军费祎被刺案,一边是董厥、樊建等尚书台同僚不支持这项决议,我现在被夹在中间,不知所措?”

刘氏道:“这确实不好办,要不问下叔父。”

诸葛瞻道:“叔父?还是算了,他早不过问政事了。这样,我把陈寿叫来。”

诸葛瞻叫来王富,让他去叫陈寿。

此时陈寿正准备睡觉,得知消息,只得起身,去往葛宅。

陈寿见到诸葛瞻,诸葛瞻让他坐下,道:“承祚啊,这么晚叫你来,没影响你休息吧。”

陈寿道:“不会,在下随时等候葛侯召唤。”

诸葛瞻道:“你可知我让你过来的原因?”

陈寿道:“是不是白天和董、樊二位将军没达成意见。”

诸葛瞻道:“没错,董厥和樊建都是家父时期留下的老臣,过于保守、固执。”

陈寿思索片刻,道:“若是这样,确实不好办。那葛侯的意思是?”

诸葛瞻道:“我想暂时搁置。”

陈寿点了点头,道:“目前只能这样,等明年葛侯正式任职行都护卫将军再看。”

诸葛瞻道:“那你和我私人讨论一下,这样总可以吧。”

陈寿道:“民间讨论,可以的。”

于是诸葛瞻叫来仆人,上来一些酒菜,两人边吃边聊。

互饮一樽后,诸葛瞻道:“那你说,费祎到底是谁杀的?”

陈寿放下酒樽,道:“杀费大将军的人,有六个嫌疑。”

诸葛瞻道:“哪六个?”

陈寿道:“一、郭循,二、魏国,三、姜维,四、天子,五、陈祗,六、黄皓。”

诸葛瞻道:“郭循、魏国、姜维、天子、陈祗、黄皓。这六个可能性还真大,那你认为,会是谁?”

陈寿敬诸葛瞻一樽,道:“我私下和好友分析过,确定不是魏国,不是天子,就只有郭循、姜维、陈祗和黄皓四人之一了。”

诸葛瞻放下酒樽,道:“左将军郭循,做到这个职务没有道理自寻短见。当时陈祗是尚书令,也没看出他和费大将军有什么过节。黄皓,不过是一个小人,没有理由杀费祎。那能这么做的,就只有姜维了。”

陈寿惊讶,道:“葛侯为何觉得是姜大将军呢。”

诸葛瞻道:“你想,姜维和费祎之间一直是有矛盾的,每次姜维提出北伐,费祎都会制止。费祎还说丞相在时都不行,现在更不可能,这令姜维十分不满,所以姜维想报复。若是费祎不在,自己上位,不就可以进行北伐了吗?后来事实证明,费祎背刺后,姜维果然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北伐,直到景耀元年才停止。”

陈寿点了点头,道:“这么说也有一些道理,可是他为何要让郭循去呢。”

诸葛瞻道:“因为郭循是他的同党啊。你想想,郭循是怎么来我国的,姜维攻打西平时抓回来的。这样的人,和他算是半个老乡,又一起归国,结为同党,太正常了。就算郭循位列左将军,也不过是姜维手里的一颗棋子,死士替主人办事,一定是这样的。”

陈寿道:“那郭循死后,魏国为何要追封他?”

诸葛瞻道:“那不过是魏帝想给自己增添一些功德,顺便看看我国的笑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陈寿道:“那为何姜维要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费祎呢?”

诸葛瞻道:“残忍,凉人有几个不残忍的,董卓、李傕、郭汜、张济还是马超韩遂。姜维那种人,表面细腻,内在狡诈。为了掌控大军,所以出此下策。你看后来,他不就成为大将军了吗,全国中外军事都由他指挥,这权力有多大,已是群臣之右了。”

见陈寿饮酒不作答,诸葛瞻接着道:“早点醒悟吧,杀费祎的人错不了,就是他,我就是在想办法揭露这个真相。”

陈寿放下酒樽盯着案几,双手搭在膝上,陷入思索中,诸葛瞻见况感到奇怪,道:“怎么了,我怎么感觉你并不赞同我的说法。”

陈寿抬头看着他,道:“葛侯啊,我非常尊重你的说法,只是我个人认为姜维刺杀费大将军的可能性低。”

诸葛瞻道:“何以见得?”

陈寿道:“以前荡寇将军张嶷在时,见费大将军过于亲近身边的降人,就给他写信:‘昔日岑彭为大将,却被刺客所害。现如今你是大将军,位尊权重,应该以前人为鉴,多加防范。’可费大将军不听劝,一如既往。后来岁首大会,欢饮沉醉,不及戒备,果然被降人所杀。可以看出,费大将军本来在作风上就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出事是可以预见的。”

诸葛瞻道:“然后呢?”

陈寿道:“就如之前葛侯所说。郭循这个人官职是左将军,左将军可以说是很高的官职了。曾经先帝、马超、吴懿等都做过。获得这个职务应该非常珍惜,不会随便放弃,就算姜维私下对他多好,也很难舍弃生命来回报。另外,就算姜维干掉费祎,能保证陛下不追究他的责任吗?就算陛下不追究,他又能保证自己成为下一任大将军吗。还不是通过三年北伐,打了两场大胜仗,陛下才因功授予。也就是说若姜维没有北伐没有建立功业,都成不了大将军。况且当时国内,尚书令陈祗是陛下最喜爱之人,若姜维没有功业,陛下提拔陈祗也说得过去,姜维也没办法干涉或不满。”

诸葛瞻道:“像你这么说,那就不是姜维了?”

陈寿道:“我也说不清。但我认为姜维是纯粹的军人,如果想用这种方式杀人,为何不去对付邓艾、陈泰、司马昭与魏帝。费大将军死后姜维虽然都督几万军队,但是常年在外,统治内政的先后是陈祗尚书令和董厥尚书令,明年又是葛侯你了,姜维统领内政的权利也并没有获得提升。”

诸葛瞻不满地饮了一樽酒,陈寿将其满上,诸葛瞻盯着他,道:“那你认为,到底是谁杀的费祎?”

陈寿道:“以在下的智慧,实在想不出来。”

正是这时,诸葛均走了过来,道:“思远啊。”

一看他来了,诸葛瞻道:“叔父,你怎么还没休息。”

诸葛均道:“我在内房都听见了,为何又议论此事呢?”

诸葛瞻道:“随便聊聊,没有别的意思。”

诸葛均道:“我看以后这事就不要再提了。陈寿,你也不要再给思远分析了。”

陈寿连忙起身礼拜,道:“诸葛长者,晚辈明白了。”

诸葛瞻让出座位,待诸葛均坐下后,道:“叔父,以后不聊就是了。你年纪大了,注意身体呢。”

诸葛均道:“我虽然年纪大,但神志非常清晰。你明年就要统政,要拿出点政绩来,别整天整这些没用了。”

诸葛瞻道:“好的叔父,思远明白了。”

诸葛均看着陈寿,道:“已经很晚了,你回去休息吧。”于是陈寿告辞。

陈寿走后,诸葛均看着诸葛瞻,道:“吴国使者什么时候到来?”

诸葛瞻道:“说来也奇怪,吴国使者在白帝城上岸,然后去了巴西,至于什么时候来成都,还没有确切消息。”

诸葛均道:“一定要把这事办好,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诸葛瞻点头道:“思远听叔父的,我一定努力接待好吴国使者。”

诸葛均于是起身,回了内房。

迟来两日,薛珝一行人,终于来到巴西阆中。

巴西太守刘干,阆中令王化等尽地主之谊,好生招待他们。

在接待的第一天,这些人一同前往桓侯祠祭祀张飞,之后返回官府。

摆下宴会,刘干端起酒樽,道:“薛使者,布使者,我敬你二人。”

饮后,刘干道:“巴西这个穷地方,几十年都没什么变化。二位使者选择来这里,真是受苦受累了。”

薛珝道:“哪里,太守过谦了,巴西阆中是非常重要的城池,所以当年让张益德将军驻守。”

步协道:“是啊,如今让刘太守驻守,正说明刘太守和当年张益德将军一样,都是贵国的贤臣啊。”

刘干感叹一声,道:“我算什么贤臣,更不能和开国名将张益德将军相比。我的职分就是守卫巴西,保境安民,仅此而已。”

王化道:“二位使者打算在阆中休息多久,才去成都?”

薛珝道:“马上就是年末了,争取在新年前到达成都吧。”

刘干道:“也好,也好。”

到了季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年末的一次上朝。

这次上朝,好像有些沉闷,这到底是为何?

看着百官,刘禅道:“尚书令。”

董厥出列,道:“臣在!”

刘禅道:“吴国的使者,到底走到哪儿了?”

董厥想了片刻,道:“陛下,这次吴国使者很奇怪,到了巴东后去了巴西,之后又去了广汉,现在应该在来成都的路上。”

刘禅极为不悦,道:“这些使者,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见皇帝生气,董厥道:“吴国的特点就是这样,我国想与其联盟,他却想着探查邻国国情。这些吴国君臣不能全信,绝对不可以。”

樊建出列,道:“陛下,关于求马的事,邻国要求三千匹,这可不是小数字。”

刘禅看着姜维,道:“姜爱卿,卿负责都督全国军马,军马准备的如何了呢?”

姜维走出,道:“陛下,臣准备了戎马一千匹,田马一千匹,驽马一千匹,共计三千匹。”

刘禅感到困惑,道:“这样安排,吴人是否会不满。”

姜维道:“陛下,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我国戎马一共才万匹,分三千匹给邻国,那就是三分之一,那也太多了。而且吴人就是分再多好马给他,他心里也会不满,也非诚意感谢,与其这样不如合理安排更好。”

刘禅道:“还能再多一点戎马吗,比如二千匹。”

见姜维有些为难,诸葛瞻出列,道:“陛下,国内的戎马确实有限,而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何不去往汶山、阴平边境一代,联络羌胡而求胡马千匹,充实戎马,为国分忧。”

刘禅惊喜,道:“胡马也算是好马呀,既然大将军舍不得自己的宝贝,那就去汶山找王太守筹胡马,这样也是合适的!”

姜维道:“这样看似合适,只怕时间来不及了。”

刘禅道:“来不及?”

姜维道:“等臣求胡马归来,吴国使者怕早已离开成都。”

董厥道:“大将军,吴国使者离开巴西后去了广汉,再来成都,等到他离开成都,已经是明年的事了。大将军来往一次,应该来得及的。我让尚书向充为你准备必备的钱粮和蜀中特产,用于筹集胡马而用。”

樊建道:“我看也可以,大将军就不要推辞了,尽早出发,国事为重。”

见皇帝和尚书台众人是这个态度,姜维一下明白,原来他们是在为诸葛瞻接待吴国使者做准备,而自己成了被排挤的对象。

见成了这样,姜维只好道:“那好吧,臣愿意去汶山求胡马。臣与李密、来忠、赵广等部将一同前去,可让督军裴越、张翼、廖化、宗预等将军代理成都军务。”

刘禅道:“妥,就这么办!”

见姜维退回,刘禅看着百官,道:“还有事要奏吗?”

太子刘璿看了眼诸葛瞻,诸葛瞻却没任何行动,见他这样,刘璿感到无奈。

退朝后,刘璿把诸葛瞻请到东宫。

刘璿道:“思远,刚才上朝,你没有提那事?”

诸葛瞻为难道:“殿下,那事不好说。”

刘璿道:“怎么不好说?”

诸葛瞻道:“我的下属、同僚,没一个人支持此事,所以此事我确实不能提议。”

刘璿皱眉道:“和吾猜的一样,确实缺少支持。若贸然提议怕惊动陛下,也不一定是好事。”

诸葛瞻道:“史上有很多难解之迷,如徐福东渡,老子出关,霸王寻短,西子生死。费大将军的死,或许就像古人那般,真相将淹没于历史长河。”

刘璿点了点头,道:“什么是真相,或许就只有历史才能知道了。不过提出让姜伯约去汶山求马,这是你的主意吗?”

诸葛瞻道:“这是我与尚书台同僚商议后决定的,毕竟马上就是新年了,我要统领朝政和接待邻国使者,所以就让姜伯约忙自己的去吧。”

稍晚,诸葛瞻告辞太子,回了尚书台。

费祎到底是谁所杀,或成千古之谜。诸葛瞻即将上位,统领朝政。那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岁首会诸葛统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