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里桥薛珝返吴

几日后,上朝。

百官就位,刘禅见姜维也回来了,道:“大将军姜爱卿。”

姜维出列,道:“陛下,臣在。”

刘禅道:“这次让卿去汶山求马,辛苦了。”

姜维道:“不辛苦,这是臣的职责。”

刘禅道:“三千军马准备妥当否?”

姜维道:“已妥,使者可以随时取走。”

刘禅看着薛珝,道:“薛使者,你可以择日去马厩取马。”

薛珝出列,道:“我代表吴国皇帝,感谢汉国陛下。我明日就去取马,之后回国。”

刘禅疑惑,道:“使者为何如此着急,不如在成都多留几日,再玩乐作宴。”

薛珝道:“汉国陛下,我在贵国时间已经不短,所有事务皆办妥当,只差取马。另外我皇有令,让臣取马后即刻返回,不得过多逗留。所以我不敢不遵令,只能尽快归国。”

刘禅道:“原来如此,既然是这样,吾就不勉强了。大将军,卿给安排一下。”

姜维道:“臣遵令。另外,臣有事要奏。”

刘禅道:“请讲。”

姜维道:“臣在汶山,共得好马一千二百匹,多得二百匹臣想把它配于羽林军,还望陛下准许?”

刘禅惊讶,道:“还有这等好事,诸葛爱卿,你认为呢?”

诸葛瞻出列,见姜维有意,刘禅开心,便道:“既然是大将军心意,陛下也认为是好事,那臣哪有不接受之理,臣看可以分配给羽林右部督李球将军。”

刘禅道:“那好,就这么办。”

诸葛瞻道:“谢陛下!”

上朝结束后,姜维、诸葛瞻、董厥、樊建四人被刘禅单独留下。

刘禅道:“刚才使者在,不便谈论军国大事。大将军说今年想去汉中治军,吾再想听听各位的意见。”

诸葛瞻道:“治军是好事,只是国家刚休息三年,国力还没恢复,不知大将军是否有北伐计划?”

姜维道:“都护,我目前没有北伐计划,只是去汉中治军。”

董厥道:“治军也好,北伐也好,都是很重要的事,既然已经决定,请问大将军准备带多少人去汉中。”

姜维道:“五万人。”

樊建道:“那基本上国家主力都去汉中了。”

姜维道:“成都及附近有军队七万余人,带走五万,还有两万余,足够守卫成都。”

诸葛瞻道:“我认为现在没有战争,近期也不考虑出兵北伐,在成都治军还是汉中治军,其实区别不是很大,大将军其实也可以在成都治军。”

姜维道:“都护,虽然现在没有北伐,但很难说魏国不会南下犯汉,我国要做好准备,当敌国来犯时,才能及时应对,而在汉中治军是最合适的。”

董厥道:“大将军若执意要去,也无需带五万人,三万足以。再加上汉中诸军,也有五万人。”

姜维道:“我国是小国,本来军队有限,如果敌国来犯,兵力会严重不足。到时再从成都调兵,千里迢迢,怎能救急。而率五万人到汉中是合适的。”

樊建道:“陛下,臣认为大将军想去汉中,倒也可以,至于军力人数,还请陛下裁决。”

刘禅想了片刻,道:“吾决定,大将军带四万人去汉中治军吧,其他三万余人留在成都做后备。”

见皇帝这么说,姜维只好道:“谢陛下。”

到了下午,诸葛瞻家,前堂。

诸葛瞻看着黄崇,将上午刘禅开小会的情况向其诉说,然后道:“黄兄,我真搞不明白,陛下为何要同意姜维去汉中,还要带四万人,我没办法控制姜维了。”

黄崇想了片刻,道:“如果我没说错,陛下是担心都护和大将军两虎相争,从而造成国家动乱。”

诸葛瞻道:“那陛下是对我不放心,还是对姜维不放心。”

黄崇道:“都护你年轻气盛,新官上任。而姜维资历老道,善于治军。所以陛下只是看重你二人,担心你二人,所以才不放心。”

诸葛瞻叹了口气,道:“今日姜维送我两百匹马,算是讨好我吗?”

黄崇道:“他应该是想和你和睦相处吧,你明日让李球将军前去领马。”

诸葛瞻点了点头,道:“这么看来,只能放姜维离开成都了。”

黄崇道:“都护还年轻,担心什么,以后制服姜维的机会多着呢。”

诸葛瞻笑了笑,与黄崇继续饮茶交流。

第二日。

大将军姜维、吴使薛珝等人在军官城。

只见盛曼走到薛珝身前,道:“薛使者,军马三千匹,确认无误,可完成接收。”

薛珝道:“好,告诉前方军士,准备回家。”

盛曼道:“诺!”

盛曼离开后,薛珝看着姜维,道:“姜将军,军马质量不错,真的太感谢你了。”

姜维道:“不谢,贵国满意就好。”

这时步协走来,道:“薛使者,我国的运输船已在成都南郊渡口等候。”

薛珝道:“好,你先行一步,通知船夫准备运载军马,我随后就到。”

步协道:“诺!”

步协离开后,薛珝道:“我就要奉命回国了,说来惭愧,想和你交友都来不及了。”

姜维道:“确实挺遗憾,薛使者若能晚走一日就好了。”

薛珝道:“我来蜀中的时间不算短了,白帝城、阆中、雒县、郫县和成都,一路走来,一个多月了,天子、都护、董厥、樊建等将军都与我宴会,没有一日停止过。”

姜维叹了口气,道:“那我更惭愧了,就我没招待使者,让使者见笑了。”

薛珝道:“哪里,姜将军严重了。你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军人。”

两人走出军营,姜维只带少数随从,陪薛珝去往万里桥。

路上,薛珝道:“成都不愧为天下名城,物资繁盛,百姓众多。”

姜维道:“吴国建业也是富甲一方,不亚于成都。”

薛珝道:“建业和成都都是大城,只是对于洛阳和长安的思念,使人不断进取,不贪图天伦。”

姜维道:“是啊,只有长安、洛阳才是众望所归,我日日都盼着回到旧都的那天。至于贪图天伦,又从何说起呢。”

薛珝道:“从黄巾之乱,到董卓进京。从曹操挟天子,到曹丕篡汉室。当今天下已经乱了七八十年了。”

姜维道:“天下终会统一,而我太老了,也许看不到那一天,愿使者能看到。”

薛珝笑了笑,道:“难哟,我可能也看不到。”

等接近万里桥时,薛珝停下脚步,姜维也停下。

薛珝看着前方,道:“万里桥,已经到了。”

姜维道:“是的。”

薛珝道:“马上就要离开成都,让我再看看这里的风光。”

两人站在桥上,薛珝道:“贵国使者从此桥出使吴国,吴国使者从此桥返回吴国。”

姜维道:“是啊,所谓万里之途,始于此桥。”

薛珝道:“姜将军你看那边,我国的船只如何。”

姜维看着前方一片吴国大船,道:“壮观,每船至少能载数百军士或马匹吧。”

旁边李密补充道:“看似商船实则战船,在下估计,这些战船可以轻松藏运数千至万人带甲士卒。”

薛珝笑了笑,道:“李主簿,你多虑了,我是来求马的,又不是来开战的。”

姜维也笑了,向远处挥了挥手,只见大量汉军从隐匿处出现,姜维道:“我用三千弓弩送别使者,这不亚于一次宴会吧。”

薛珝见况,感叹长笑,道:“他人以宴会招待客人,而你却以军队,这就是大将风度吧,给足了我薛某的面子。”

姜维道:“不敢当,只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送别使者。”

二人下桥,走到岸边。

吴国人马陆续登船,最后就只剩下薛珝还在岸上。

薛珝对着姜维,道:“姜将军,人马皆以登船,就要说离别了。”

姜维道:“你这次满载而归,贵国皇帝一定会赞赏你的。”

薛珝难笑道:“赞赏什么,我只是奉命而已,告辞!”

姜维道:“告辞!”

薛珝刚转身走几步,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走回姜维身边,道:“姜将军,在下还有一些话想对你说,不知该讲不该讲。”

姜维道:“使者请讲。”

薛珝看着姜维身边人,姜维表示没事。

薛珝道:“我认为贵国的先帝是英雄人物,已故丞相也是英雄人物,将军亦是英雄人物,所以贵国能雄据西蜀近五十年。但我觉得,将军之后,怕是再没英雄了。”

姜维惊讶,道:“此话怎讲?”

薛珝道:“诸葛都护那样的人,名望高于实际,我实在不看好他。但是他心里又很想取代将军,所以将军你不得不防呢。”

姜维听后想了想,道:“这是我汉国国内之事,使者不必操心过多。切记汉与吴,唇亡齿寒,荣辱与共。汉若亡,吴不能苟且。吴若亡,汉不能偷生。须互相支援,共抗北敌,才能长存。”

薛珝道:“那是,这个道理我怎能不懂呢!时候不早,我要上船了,告辞!”

姜维道:“告辞!”

薛珝上了船,渐渐,吴国的船队走远了。

李密道:“大将军,你说那吴国的十几条大船上,是否埋伏有大量吴国军士?”

姜维道:“不好说,但作为一个军人,无论有还是没有,都不得不小心谨慎,以防有诈。”

来忠道:“大将军让我率五百弩兵埋伏,若敌人真有数千或万众,可谓又一次白衣渡江,我等人少,怕是难以抵挡。”

姜维道:“五百足够了。因为我告诉他这里有三千弓弩兵送客,他自然顾虑,不敢轻举妄动。”

赵广道:“大将军真是胆大心细啊,吴国的船只已经走远了,是否可以回去了。”

姜维道:“不急,等走远后再走。”

赵广道:“诺!”

此时,吴国商船上。

步协看着薛珝,道:“如今新得军马,船上又有千余精锐,为何不登岸先杀姜维,再冲入成都,活捉蜀主!”

盛曼也急道:“这么好的计划白白浪费了,以后哪里还有啊!”

见二人不理解,薛珝道:“千余牵马人很强吗?姜维早就埋伏好了弓弩手,若诸位上岸,前有弓弩射杀,后有蜀江绝后,必将全军覆没,我等不仅做了死尸,还惹得两国交恶,后果难以想象。”

步协感叹一声,道:“原来如此啊!”

盛曼道:“太可惜了,实在太可惜了。”

薛珝的船队,渐渐远去了。

今日,在尚书台处理公务的诸葛瞻接到皇帝诏令,于是入宫。

在后花园,诸葛瞻见到了刘禅,于是拜道:“臣诸葛瞻拜见陛下。”

刘禅道:“爱卿请起。”

诸葛瞻道:“请问陛下有何事吩咐。”

刘禅道:“吾听说,卿长期有意针对姜维大将军,使大将军无奈只好到汉中避其锋芒,可有此事?”

刘禅这话一出,诸葛瞻万分惊讶,连忙解释道:“陛下,何出此言呢,那只是谣言,万万不可信呢”

刘禅严肃起来道:“谣言?卿如今可是行都护卫将军录尚书事,谁敢造卿的谣言?”

诸葛瞻连忙跪下,道:“大将军乃国之上将,立下赫赫战功,他忠于陛下,操劳国事甚久,乃百官之楷模,臣瞻万万没有任何针对大将军的意思。”

刘禅向前几步,将他扶起,道:“吾相信卿,明日吾摆下宫宴,为卿和大将军通通气。”

诸葛瞻道:“臣遵令。”

刘禅道:“记住吾说的话,吾不想再听到那些谣言了。”

诸葛瞻道:“臣切记于心。”

刘禅道:“退下吧。”

诸葛瞻离开后,黄皓走了出来,站在刘禅身边,道:“陛下,还是对诸葛都护和姜大将军之间不太放心呢。”

刘禅叹了口气,道:“是啊,所以吾明日要开一个通气会,给二人通通和气。”

黄皓道:“陛下还是很看重姜大将军的。”

刘禅道:“大将军是有功勋的人,魏国人都忌惮他,吾当然看重。”

黄皓道:“以都护之身份,早晚会取代大将军,可他为何会这么着急。”

刘禅道:“世上没有绝对的事,能不能还得看他有没有那命。”

黄皓道:“老仆明白了。”

诸葛瞻回到家中,想着宫中之事,于是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不久,张绍、张遵、李球、黄崇都来了,只有陈寿未来。

诸葛瞻将今日之事和明日举行宫中宴会之事告诉众人,请众人给与对策。

黄崇道:“以目前圣上的主张,还是希望姜维来掌控国家军队。”

张绍道:“如今宫中禁军都是都护的,我看就是简单的赴宴,也没什么特别意义。”

张遵道:“我赞同,陛下也没必要联手姜维,二人都太老了,关于国家,太子和都护才是国家的未来。”

李球道:“都护放心赴宴,我率二千羽林军随时等候都护调遣。”

诸葛瞻听后点了点头,又见陈寿迟迟未到,显然有些生气,道:“陈寿为何还不来,他眼里还有我这个都护吗,他还算卫将军主簿吗?”

众人这才想起陈寿,黄崇道:“是不是王富没有通知到他?”

诸葛瞻道:“王富。”

王富小步快跑进来,道:“都护。”

诸葛瞻道:“为何陈寿还未来,他迟到半个时辰了。”

王富道:“属下已通知,不知他为何没来。”

诸葛瞻道:“那你再跑一趟,如果他在家,务必让他赶快过来开会。”

王富道:“诺!”于是王富又去往陈寿家。

陈寿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日宫中宴会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宫中宴会表面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