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唐纺织
“下官还是有不少疑惑。”
蔡琏比李陌至少大了二十岁的样子,但他对李陌却是相当的恭敬。
在他眼里,李陌是能拯救襄汾之人。
几个月来,他走访过太平不下五次,刚才李陌所说的码头也好、水泥工坊也罢,新式的事务在太平如雨后春笋般的起了一大片。
这些全都是太平的摇钱树,李陌会舍得将其在襄汾全都重建一套?
何况,就算李陌肯建造,襄汾也得有人接得住。
如今的襄汾只有七百多户,不到四千的老弱妇孺,怎么能承受得住如此重的劳作。
李陌也看出了几人的顾虑,当下做了详细的解释。
水泥、砖瓦都属于基础的建材,全大唐都需要,别说再多建一座工坊,即使多建造十座、一百座,都未必满足得了全大唐的需求。
码头更是如此,只要是靠水之城皆应有码头,不是靠水的地方,也应该修建大型的邸店,方便商货集散。
襄汾主打的产业还是织造。
通过大面积的种植桑田、白叠子花,提供纺织用的原料。
有了原料,沿汾河兴建织造工坊就变得顺理成章。
至于人手,完全不用担心。
人都是受财货吸引,哪里可以赚钱,人自然会汇聚到哪里,随着襄汾各项工程的开建,人自然便会多起来。
“蔡明府,襄汾以前可有码头、纺织工坊?”李陌想了解一下襄汾之前的基础情况。
“实不相瞒,战乱之前,白某便是经营这襄汾码头的商贾。”
“文烈家经营布行。”
“只是因为战乱,人口萧条,生意惨淡。”
“再加上去岁所有的精力、钱粮都用到了救灾之上,还有太平码头的冲击,正常的经营已很难维系。”
“目前,我家的白家商号勉强还有三艘客船,三艘货船在运作。”
“文烈掌柜则是靠收购农户的丝绸布匹也勉强得以维系。”
白守业接过话题为李陌做了介绍。
从他的谈话内容,李陌听出了重点。
目前的襄汾和当初的太平没什么分别,商贾无利可图,早就迁往他处。
老白和老陈全靠码头和布行的生意支撑着全县的生计。
如果事实真像三人所说,那这两位也算得上当之无愧的义商了。
“李某想去农户家里看看,不知可否方便?”
现在的大唐以农为本,靠的就是男耕女织,尤其是在河东地区,男丁种田,女子纺织是基本固定的生产模式。
李陌最近要筹备织造工坊的设计,他对纺织机具并不了解。
需要亲眼看看当下的纺织机具到底是什么样子,才能有改进的办法。
之前,他和阎立本早就想去农户家中走访了,由于李二改造皇宫的事情给耽搁了。
今日正好借着襄汾走访,一是可以了解下大唐现有的纺织工艺,二是顺便看看襄汾的民生到底是否如眼前这三位所说。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当然可以,只是不知李长史去农户家想看些什么?”蔡琏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李陌一介书生,对纺织不甚了解,想看看这丝绸、布匹究竟是如何加工而得。”李陌也不好明说他现在还没完全相信眼前三人。
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和襄陵的崔泉一样,狼狈为奸呢。
“这个好说,拙荆此刻就在纺织,不如我们移步后宅?”蔡琏大方表示。
堂堂的明府夫人居然亲自在做女工,这让李陌和王凝雪都有些意外。
跟随蔡琏的步伐,几人来到县衙的后宅。
厢房之中果然传出织机的哒哒声。
“夫人,你身体不好,还是先歇息一会儿吧,这些活儿小蝶一人便可完成。”
刚来到厢房外,便传来蔡琏夫人一阵阵咳嗽,以及丫鬟催促她休息的声音。
“娘子,身体不好就多歇息,切勿太过操劳。”
“眼下太平赈灾的钱粮均已入库,襄汾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蔡琏推门而入,关心的说到。
“大郎,这点活儿不重,不碍的,每户每日纺织一匹绢布是咱定的规矩,切不可由咱拖了后腿。”
襄汾的灾情不容乐观,眼下襄汾的乡民又多以妇孺老弱为主。
不得已,蔡琏才想到了这个家家织布换取钱粮的办法,还好眼下正是春蚕吐丝出茧的高峰,全襄汾一日可产绢近五百匹,麻布近千匹。
照此情形,布匹换成钱粮,再加上耕作的收成,襄汾自保足矣。
“娘子受累了。”蔡琏愧疚的关心到。
“白家兄长、陈叔叔也来了。布匹的售卖还请两位多费心,这些全都是乡民的血汗,切不可让奸商占了便宜。”
房间内除了织机旁有个长凳,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蔡家娘子愧疚的只好站着和几人交谈。
“嫂夫人放心,我和白兄定会将布匹卖个高价。”陈文烈拍着胸脯保证。
“这两位是?”蔡家大娘这才注意到白守业身后还有两位俊俏的年轻后生。
“娘子,为夫给你介绍,这位乃是咱长乐郡的长史李陌,这位是太平商会会长、太平制造署署令王凝雪小娘子。”
一听说是太平长史,蔡家娘子连忙道了个万福:“原来是长史驾到,蔡氏这厢有礼了。”
“蔡家大娘不必多礼,小弟此次是前来学习这织布的工艺,寻求织机改进的办法的。”李陌回礼到。
“织机改进?全大唐的织机不都这个样子么,有什么好改进的。”
蔡家大娘满是疑惑,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她耐心的坐到织机旁,从头开始详细为李陌演示了一遍织布的过程。
经蔡家大娘以及边上的陈文烈介绍,李陌这才对大唐的纺织有了初步的认知。
纺织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大唐已经基本成熟,其织造的成品也不是简单的布匹,这其中包含了绮、锦、缎、绫、缣、纱、縠、罗、缯等十几个品类。
整个纺织也包含了:纺纱、织布、印染、刺绣等多个环节。
唐朝的织机一般是束综花楼机,这种楼机需两人同步进行,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织布的过程。
织造时需一名织工和一名挽花工配合操作,挽花工坐在花楼上拉动花本横线,提升相应经线以开口提综,织工在下面踏杆引纬织造。
两人要依一定的口诀唱歌,互相依此节拍进行协调操作,拉牵、踏综、投梭、打纬,边唱边织。
李陌看完纺织的过程一阵头疼。
这么复杂的机具如何才能改进,要是研究一遍原理,重新设计个全新的水力织机,没有三年两载根本无法完成。
ps:感谢读者送上的月票。
感谢在你的心尚、读者、书友、米苏等书友送上的好多好多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