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魏帝曹髦

赵煊并未继续停留,就让一名御厨前往带路,一路来到了洛阳皇宫中后殿。尚未接近,赵煊就已经看到了这后殿周围聚集了不少的只有比自己年龄还小的童仆,有数百人之多。他们手里还拿了一些兵器戈戟,这不像是仪仗队伍。

赵煊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心中一惊,暗道自己幸亏来早了,不然坏事了。

好家伙啊,这是要开始作死的节奏了,也就是历史上司马昭弑君的开始,这让魏国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司马家的地位更加稳如泰山了,赵煊心想莫非计划就这样泡汤不成?那可不行,好不容易来到这里,可不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赵煊立即快步小跑,要飞快赶进殿内阻止曹髦做傻事,被一名宦官内侍上前拦住,道:“站住,干什么的?”

赵煊笑道:“在下是新来的膳食总管,来给陛下送御膳的。”那名宦官打量了一下赵煊,看他模样极为面生,想是新来的,不知道如何做到这膳食总管的,这群传话的宦官有时候比宰相还威风,要见皇帝就得先通过他们,这才让他们对于大臣们都很轻视。更何况是对赵煊这样一个新人?

只听他用尖锐的公鸭嗓子说道:“陛下召集三位大臣议事,待会再进去,你先在此等候吧。”xizu.org 柚子小说网

待会的话,事情就无可挽回了,看这狗东西的模样,赵煊当然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赵煊笑道:“我等候不要紧,只是贾中护吩咐我好好照顾陛下的饮食,要是真出了什么差错的话,不知道如何交代呢?”

宦官一听这话,吓得是脸色大变,差点就跳起来,忙问:“您是贾中护引荐进宫的?”

赵煊笑道:“不像么?不妨问问与我同行的这位?”那宦官看看一旁的御厨,只见他点点头,宦官整张脸都充满笑意,对着赵煊就是一阵鞠躬,贾充什么人,那是朝野皆知,他一个小小宦官可是惹不起的,一个劲对着赵煊恭敬道:“小人这就前去给总管通报。”

赵煊道:“可对陛下说,我这黄金炒饭,可谓价值千金,还有特殊功效,能够医治陛下的病痛,只要他吃了一定成功。”

说完又拿出两串铜钱递给那宦官,宦官高兴的那是恨不得把赵煊当自己亲爹娘,心中对他感激不尽,立即说道:“这就去给总管通报,请稍等。”

立即就转身进殿,只见豪华的大殿里,魏帝曹髦坐在书桌上,满脸怒气,一言不发,台阶下站着的是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三人。大殿内弥漫一阵阵沉闷的气息,那是一种憋在心里,渴望能够释放的怒气。

作为太祖皇帝曹操的曾孙,始祖文皇帝曹丕之孙,曹魏第四位皇帝,自幼聪明好学,才慧早成,有祖父曹丕之风。

嘉平六年,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打算推立曹操之子、彭城王曹据为帝;当时曹髦是魏文帝曹丕在世诸孙中的庶长孙、东海王曹霖的在世庶出长子。

郭太后以担忧魏明帝曹叡绝嗣和辈分为理由执意要求,最终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大魏皇帝,那时曹髦年仅十三岁,虽然曹髦年少,但却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同年十月四日,他到达京都洛阳北郊邙山的玄武馆。群臣奏请他住在前殿,曹髦回答说前殿乃先帝寝殿,不敢越礼,于是暂住在西厢房中。群臣又奏请以天子之礼迎他入京,仍不同意。五日,曹髦正式进入京都洛阳,文武百官都到西掖门南拜迎,曹髦见状也赶紧下车答拜百官。司礼官奏说:“按礼仪您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曹髦回答:“眼下我也是别人的臣子啊!”遂对群臣答拜还礼。到止车门,曹髦也要和群臣一样下车步行。左右皆劝阻:“按惯例您可以一直乘车进去。”他说道:“我被皇太后征召而来,至于安排我做什么现在还说不准呢!”还是下车和群臣一样步行到太极东堂。皇太后在那里会见了他。当天他便在太极前殿正式登基称帝,参与典礼的百官都很高兴。

接着,大赦天下,改齐王曹芳嘉平年号为正元,又下令削减天子的车马服饰和后宫费用,并罢除宫廷及官府中的无用之物。

可惜在这过程当中有一个人高兴不起来,自然便是司马师了,司马师在这之后回到府中,曾私下问亲信:“上何如主也?”魏晋名将钟会如实回答说:“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即曹髦的文才如同曹植,而武略则类同曹操。

司马师听后,虽有不快,也只能违心地说道:“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当然司马师对于曹髦这个毛孩子也没放在心上,毕竟他再聪慧,也只能是一个像汉献帝一般的傀儡皇帝。

曹髦要是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说不定能像汉献帝那样得个善终,偏偏曹髦他不但聪慧,而且性子刚烈有血性,司马家的种种行径,他当然是知道,他不会甘心做傀儡皇帝,只是现在他必须得韬光养晦,忍辱负重才行,于是授予大将军司马师统领全国兵马及京师内外诸军的权力,并许大将军朝拜时不必小步快走以表示对天子的尊敬,向君王奏事时只称官职不直呼姓名,还可以有“剑履上殿”的殊荣。

曹髦明面上尊崇司马家,暗中却在等待机会,准备铲除司马家,收回权力,终于等到一生中最佳的良机

次年正月十二日,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氏,二十五日,司马师督师征讨淮南。经过几番激战,毌丘俭战死,文钦逃往孙吴,然而,司马师在这场战争中被文钦之子文鸯惊得眼球掉落,病上加病。“叛乱”平息不久,司马师在许昌已奄奄一息。他自料性命难保,就派人从洛阳叫来了司马昭,对他说:“我估计自己不行了,你接掌我的大将军印。”话未说完,司马师一命呜呼。消息传到宫中,曹髦大喜。他意识到这是夺权的好机会,于是一面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六军还京师”,一面着手筹划宫廷政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