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清军越过长城以后,如入无人之境,兵峰直插北京!所过的边关和边堡大明军队纷纷崩溃,大明的首都北京城一片混乱,崇祯也是手足无措,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兵部通知各地来勤王。勤王是需要时间的,还有粮草,慌忙之中手足无措。杨嗣昌是兵部尚书这事他逃不了的,只能硬着头皮去见崇祯。
勤王听起来很悲壮,可是兵呢?粮草呢?
崇祯第一个想到的是四川总兵秦良玉和她的石柱土司白杆兵,可是一来是四川路途遥远,白杆兵要赶到北京,没有两三个月是到不了的,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来是秦良玉今年已经六十五了,再叫这么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婆赶来救驾真有点说不出口;第3个原因最重要,从浑河之战到现在,整整过去17年,白杆兵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斗,正所谓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倒是丰富了,可是青壮年也死的差不多了,凑个两三千人出来,也解决不了问题!秦良玉为大明贡献出了丈夫,儿子的一只眼睛也瞎了,何况她还不是汉人,难道大明真的就没人了吗?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怎么办?最后还是杨嗣昌想了个办法:“皇上,你要调关宁铁骑全部祖大寿怕是不肯听你的只能是调一部分,眼下还有三支人马,第一,是洪承畴的三边总督手下的人马并调陕军孙传庭归在洪承畴的手下赶来勤王;第二是宣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事的卢象升率领他的天雄军前来勤王,并赐他尚方宝剑,统领全国各地前来勤王的兵马;第三是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命太监高起潜为总监,统管粮草!”
崇祯准了,杨嗣昌犹豫了一下:“皇上,臣还有一个想法!”
“你说!”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和清廷议和?”
“武陵,这件事不是之前曾经提出来过,具体是你们兵部陈新甲在办,朝中反对的意见很大,特别是那些文臣!最后不是被搁置了吗?”
杨嗣昌艰难的咽了一口吐沫:“皇上,臣以为清廷现在大兵压境,这件事不得不重新提出来,我们现在内外两条线在作战!大明境内的流寇,大股的比如像张献忠才招抚没多久,从得到的消息来看,他并不安分;李自成虽然说被封在商洛山中,但是实力还在;各地的小股流寇还有不少。攘外必先安内!一旦我们与清兵发动大战,朝廷的军力将大损,接下来这些流寇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
崇祯低头不语,过了半晌才说到:“你的意思我心中清楚,但是我们堂堂的大明王朝要和一个异族鞑子议和,当初辽东巡抚方一藻派瞽者周元忠出使沈阳,试探口风,虽说我没有反对,但是我心也有不甘!鞑子没有信誉的,说翻脸就翻脸,这样的协议即便签下来又有何用?这事就不要再提了,况且现在对方兵临城下,鞑子的野心你我不是不清楚,现在去议和议不出什么好的结果来,只有想办法先过了眼前这一关,你还是抓紧去勤王吧!”
崇祯亮了这个态度,杨嗣昌也没办法了,只能遵旨!
进入大明的两路清军,在沈阳是8月23号出发的,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9月22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军队进至墙子岭,明兵已经退入堡,在城外布置了三座营寨作为外线的防线。岳托率军攻克了外围三寨,但是城堡坚固不易攻打,岳托采用俘兵的建议,分兵正面佯攻,牵制明师,同时从墙子岭东西两边小道进行猛攻,连克烽火台十一座,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9月28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而右路硕讬带领的两个正红旗甲喇,进入边关后没多久,便于岳托分手了,他们越过了北京城,直扑张家口堡!
两路清军在通州会师后,没有进攻北京城,而是左右路对换,多尔衮进攻山西,岳托延北直隶一路南下,总共分成8路,双方交错攻城略地,大肆进行抢劫。而鳌拜带领的队伍,却不管不顾,脱离了岳托的大部队,一路南下,也是势如破竹!
当多尔衮带领的清军,直逼山西复地的时候。太原、大同风声鹤唳,多尔衮突然一个回马枪,又杀回了北直隶。而岳托的军队,直接杀向保定府高阳县,他的目标是孙承宗。
说起孙承宗这个人,今年已经76岁了,万历32年的进士。曾经当过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朱有校的讲官,也算是帝师。天启二年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朝办事,又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督师辽东,那时候大明北方的边关只在山海关。孙承宗上任后,把大明的边关向前推了200里,进入了宁远。并且整肃了军纪,设立了登莱巡抚,从山东半岛对海方向,加强了辽海防务和支援。然而4年后,朝廷内部魏忠贤的势力见长,对孙实施各种打压,孙承宗无奈去职。一年后复职,继续督师辽东,并派遣诸将进驻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石屯等地,扩张了200里。采取的是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渐向前推进,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又遭宦官弹劾,无奈又辞官。他的后任高弟上任后,将200里守兵全部撤回,明军又退回到了山海关,孙承宗的四年辛苦化为乌有!
崇祯二年,清军第1次入关,孙承宗又被复用。崇祯三年,孙承宗率军收复失地,崇祯四年,孙承宗准备修复当年被高弟撤离的宁锦防线,然而在修复的过程中遭到清军的围攻,孙承宗派兵救援,无奈明军畏敌不前,又无故推迟出兵日期造成大败,孙承宗只得以病请辞,回到老家高阳县居住。虽说孙承宗的抗清方法,是采用堡垒战术,这样的战术耗费极大,朝廷的负担也极重。但是不得不说,在对抗清军的过程中,从努尔哈赤开始,清军在孙承宗手里吃了不少苦头,这一次是来报复的!
高阳是孙承宗祖籍所在地,他的家人和族人都在高阳。这一次清军奔袭高阳,孙承宗悲哀的发现,朝廷对他这个以往的功臣不闻不问,他和他的族人已经被崇祯无情的抛弃了,面对如狼似虎的清军,孙承宗只能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崇祯事后才假惺惺的哀伤悲叹,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
多尔衮马不停地的回师后,挥师南下围剿明军的主力,于是大明王朝又一曲悲歌唱响了。
这一次的目标是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事的卢象升率领他的天雄军!
卢象升在明朝来说也是个悲剧人物,38岁,南直隶常州宜兴县人。确切的说他是个文官,但是此人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天启二年的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升任员外郎,累迁为大名知府。崇祯二年,清军第一次入关,卢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进京协助防卫。崇祯三年卢象升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开始了他的治军生涯。后来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曾经短暂的担任过湖广巡抚,最后升为兵部侍郎。而他手里的天雄军,在他的带领下越战越勇,成为这个时期少有的几支常胜军之一,此时的卢象升正在职守丧!
收到了皇上的传旨后,卢象升披麻戴孝,脚穿草鞋,誓师后来到京城郊区。卢象升最后是与清军力战而死,他的不幸,与其说是战死,倒不如说是人祸!到了京城后,杨嗣昌向他表露出要议和的意思,卢象升当场反对。崇祯召见他的时候也询问了他的意见,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多有一种二杆子脾气,也是当着皇帝的面大声训斥,弄得崇祯也下不了台。高起潜虽然是个太监,在大明来说也算是个懂军事的宦官,他会揣摩圣意,见到卢象升这么倔,于是和杨嗣昌两人合起来准备阴卢象升。
卢象升准备下决心作战,杨高二人合起来暗中阻挠。卢象升上书请分编部队,朝廷就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兵的部队归卢象升指挥,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归属于高起潜指挥。卢象升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领的兵不到两万人,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作战。巡抚张其平不发饷。又传说云、晋有敌情,于是有名的逃跑将军,大同总兵王朴借机离开卢象升逃走,害得卢象升只剩下杨国柱和虎大威两总兵,手里的兵力就更少了!
崇祯11年12月11日,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12月12日。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命虎大威护左翼,杨国柱护右翼,自领亲兵于中军架炮设弩,与清军决战,自辰时直战至未时,炮尽矢穷,卢象升下令以短兵奋战,清军以精骑夹攻,士卒多死,虎大威欲携其溃围,卢象升按剑大呼“将军死绥,有进无却!”,率亲兵跃马冲阵,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