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又是太后

第27章 又是太后

王振闻言一愣,随即展眉笑道:“你这小崽子,说你机灵,你却想得有些过了。太后与会昌伯即便亲近文臣,也犯不着对付咱王家呐。况且叔父掌印司礼监,何人敢给使绊子?”

说完,王振摆了摆手,温言劝道:“你照叔父的吩咐,老老实实认罪认罚,午后叔父派人带你去会昌伯府再认个错,太后那边气也就消了。日后啊……”

“叔父!”王林满心焦急,不得已打断叔父的话,急切地道:“可知阮伯山与孙家有何关联?”

“阮伯山?”

听王林突然问起东厂厂公,王振有些莫名其妙:“你问他做什么?他与这事有干系?”

王林顾不上回答,只急促地问:“叔父只需告诉侄儿,阮伯山的靠山是不是太后?”

“小崽子如何知晓的?”王振讶然地看向王林,旋即面带赞赏之色。

“你曾经说过,阮伯山以奉御衔执掌东厂,必有靠山。如今你既已猜出,那告诉你也无妨,宣德元年至宣德二年,阮伯山在孙太后宫中。”

又是太后!

王林恍然大悟,不禁身子蹦起三尺高来。

阮伯山竟是太后的人!

“叔父,侄儿有九成把握,此番虽为孙继宗状告侄儿,但背后肯定乃太后的意思,且太后所图不小!”

王振愕然:“怎么可能?太后只不过欲让你给孙家赔罪,故使孙继宗以如此小事上告。”

“侄儿未曾开罪会昌伯,太后为何如此大动干戈使人栽赃陷害侄儿?”

说到这儿,王林激动得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仅侄儿所见,此事已牵扯东厂与内阁。若今日刑部大堂侄儿输了官司,满朝清流再推波助澜,这事可就闹大发了!”

“东厂竟插手此事?”

王林顾不上回答,仍自顾自地说道:“叔父,以侄儿之见,太后是冲着你来的!”

一听王林所言,王振满脸惊愕地站起来,好似不敢相信自家侄儿的判断:“小崽子!为何如此断言?”

“叔父,若侄儿罪名坐实,太后大可下懿旨严厉斥责叔父管教后辈无方,使朝野尽知!”

王林顿了顿,两眼盯着叔父,斩钉截铁地道:“如此一来,叔父威望受损。且有太后懿旨为先,内阁与满朝文官若有心勾连,必闻风弹劾。加之内廷外廷中与叔父不对付的人煽风点火。到那时,即便有万岁爷照拂,满朝内外众口铄金,万岁爷只得处置咱们叔侄,甚至我王家都会陷入万劫不复!”

“这?”王振不禁伸手扶住桌角,喃喃道:“怎会如此?”

忽然,王振好似想起什么似的,问道:“你为何断定东厂与此事有干系?”

王林闻言,有些愣神。

他方才推断出太后所图,一时激动,竟忘了细究叔父的问话。

“叔父难道觉得侄儿信中的推测有误?”

“信?”王振有些莫名其妙。

“侄儿昨晚命人去宫外守候,待宫门一开便进宫呈给叔父,难道叔父未曾收到?”

听王林这么一说,王振顿感诧异。

不知何事能让自家小侄儿如此急不可耐,连夜派人在宫门外等候。

王振道:“想来应是上早朝时错过这封信了,快细细说来。”

王林真是欲哭无泪,想不到连夜送信竟无任何用处。

抬手抹了把额头,王林只得回道:“叔父,信中只是侄儿昨晚一些推测,欲请叔父拿主意。不过这会儿听叔父所言,侄儿断定不仅昨晚的推测无误,且方才侄儿的推测同样无误。”

待王林将信中所书娓娓道来,王振不禁目瞪口呆。

听完前因后果,他便知王林的推测八九不离十。

会昌伯乃勋贵中极少数亲近文官之人,太后对曾经助其上位的内阁二杨也颇有感念。

自正统七年以来,太后及会昌伯亦数次因处置文官而流露出对司礼监的不满。

不然今年四月,杨士奇便会因纵子为恶丢掉阁臣之职,而不是仅仅称病不入内阁。

只是没想到这次太后与内阁竟可能借此撼动司礼监。

哪怕太后本意可能不愿朝局太过动荡,可到内廷外廷勾连上奏之时,局势已成,便由不得任何人退出!

他方才还想劝小侄儿认罪,却没想到,王林昨晚便有了模糊的猜测。

今日更是根据寥寥几条消息,便推测出阮伯山的靠山是太后,还推知太后的真正所图。

“小崽子。”王振缓缓道:“叔父曾经跟你说起,咱们当下是退无可退呐。”

闻言,王林默然。既入朝局,今日方窥见其中的波澜诡谲。

区区一小事,便可能在多方用心推动下,掀起滔天巨浪。

王振心中亦感到丝庆幸。

若太后在王林认罪之后下旨,内廷外廷再如王林所言那般勾连发动。那王家面临万劫不复的推测,绝非危言耸听。

还好,幸亏小侄儿机灵地在宅中等了一夜,今日又推测出所有可能。

不然刑部大堂定下判词,万事皆休!

不过,要想顺利躲过太后下的圈套,还需要王林在刑部大堂洗脱罪名,况且也不知王林是否真的开罪于会昌伯。

王振不禁有些担心地看向王林。

“你真的未曾借与李贵牙牌?”

“不曾,只是前阵子一时兴起,送了块仿牙牌所制的象牙腰牌与他。但牌子背面与牙牌不同,只刻了侄儿的名字。”

王振微微颔首,思虑半晌,方问道:“那你可曾得得罪过会昌伯?或是抓住了孙家什么把柄?”

“这便更不可能了,侄儿刚至锦衣卫,就算想立功,也不会第一个拿会昌伯做垫脚石呀!”

“那这么说来,你这些日子未跟孙家有过瓜葛?”

“未曾,若真算得上有瓜葛的话,也就是六月十七,侄儿曾与会昌伯嫡孙有过言语冲突。”

听完王林将六月十七校场外之事道来,王振缓缓闭上眼睛。

侄儿与孙琏的冲突,对于朝局来说,只不过是个鸡毛蒜皮的小事,绝不会是太后迁怒与王家的主要缘由。

刑部判案之种种内情,王振十分清楚。

此案既是孙继宗所告,又有东厂插手劫走李贵,势必已人证物证俱在。

哪怕侄儿不曾借过李贵牙牌,东厂酷刑之下,又有几人能不屈服。

自家侄儿若无十足的人证物证,刑部断案肯定会倾向于太后娘家人。

无论怎么看,王振都看不到王林洗脱罪名的希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