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也开始了思索。
关于明朝亡于谁的手里,后世也是众说纷纭。
如果要他来看的话,朱瞻墡只想说,与其说大明是亡于其他的,什么天灾,人祸,昏君,又或者党争之类的,倒不如说,大明之亡,实则亡于财政!
一切问题的源头都是财政。
因为扭曲和混乱的财政,滋养壮大了三座大山,最终活生生将大明压垮,最后到崇祯这一朝,彻底覆灭!
而这三座大山分别是:一,海禁政策;二,东林党;三,三大战役的战败。
首先是海禁。
大明开设海禁,禁止商业贸易,不过大明的海禁,不是与后世异族王朝那般,完全与世隔绝,大明禁止的是商人赴海外经商,开放的是朝贡贸易。
也就是说,大明朝只允许朝贡,而不允许交易,各国有什么好东西,都可以给大明上贡,滋养大明。
其实这在朱瞻墡看来,虽然对经济发展不利,但至少不至于让大明与世界脱轨,从而落后被打。
“以老朱的眼见,我不敢肯定他能不能看到海禁的利弊,但朱标、李善长这些人绝对能看出来。但结果是没有改变,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或许还有与倭寇有关。”
朱瞻墡想着,瞥了眼老朱。
倭寇之患加深,海禁就越发的严格!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隆庆时期,这才开始开放,史称隆庆开关,那时大明宝钞基本上彻底废掉。
金银成了硬通货!
海禁的取消,增加了大明的收入,滋生了另外一个邪恶组织,东林党。
除了个别曾战死还能算个人外,几乎全员恶人!
这些蠹虫,什么都争,争权,争利,争土地,真正的无君无父,无国无家,从骨髓坏到了表皮的一群渣滓。
就是因为这群人,大明关税和商税几乎不收!
也因此,造成了大明朝廷明明开放了海禁,允许商人贸易,最后却根本没什么钱。
否则,藩王花销带来的庞大压力,也能缓解不少。
大明能臣那么多,不会没有人看出来不收取关税和商税的弊端,可一旦有人说收取关税和商税时,沿海系的官员就会跳出来反对,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国家不与民争利。
民?什么是民?
在他们眼里,民就是指东林党背后的沿海缙绅士族!
这些缙绅士族,在海贸与商贸中,赚的手软,自然不肯让朝廷抽税。
大明的官员是通过科举产生!
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读书人基数大,水平高,在统一科举中,可以说从开始就占尽了优势!
一直以来,长江以南举人数,长期碾压北方,因此,大多数时候,国家政策被南方系掌控。
嗯,这群人也被称为东林党!
如此一来,关税不能收,商税不能收。
那大明的财政该从什么地方来?不言而喻了,土地田税!
然而,即便如此,土地田税却还被这些文官,还有东林党给生生割了一刀!
为啥?因为官员绅士不纳税!!!
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
这对大明来说,明初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什么,可随着王朝时间存在增长,这个财政黑洞就出现问题了!
再加上后期皇帝们还各个奇葩。
一个个花钱大手大脚,就皇帝自己那点内帑小金库,根本不够用。
皇帝内帑的主要钱财来源于皇庄、皇店这些。
一年就能产出几十万两,到了万历朝,为了花钱,万历这混账,竟然派太监出去兼并土地入皇庄、兼并店铺入皇店,而且还开矿,收矿税。
如此,下方官员开始效仿。
地方官员控制不了土地兼并,为了完成考计,只能在剩余的自耕农身上想办法!
自耕农加征田赋!
从而导致自耕农负担越来越严重。
不过,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就因为缙绅士族不用纳税,从而导致自耕农,自愿将名下土地“投献”给官员士绅!
尽管这些自跟农不愿意,可没办法!
后期庞大的税负,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贡献出来!
一个自耕农与缙绅士族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的循环生态体系就这么诞生了,这个体系在朱瞻墡看来,简直就是毒瘤中的毒瘤,要命的那种!
如此,朝廷既不能征收商税与关税,也不能向官员与缙绅士族征税,那为了支付越发庞大的军费开支!
然后万历脑子一抽,开始陆续加征三种新税:1、辽饷、2、剿饷、3、练饷,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三饷。
之后进入小冰河时期,导致北方农耕收成爆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后期三饷直接达到天赋的数倍,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
能造成这些局面,都是大明朝廷自己作的!
抛开立场不谈,客观来看,朱瞻墡只想说两句话:
1、呵,忒,活该!
2、玛德,垃圾明朝,不管百姓死活,活该你特么的灭亡!
咳咳,当然,这些话朱瞻墡现在可不能说了,他也是皇家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立场!
不过这种问题以后都不会发生就是了。
像是这种土地兼并情况,可不是大明朝独有,因为自古就是官员士绅不纳税。
最终的结果导向就是,朝廷税源急剧下降。
财政收入也极具下降,而这个财政黑洞,一直到前段时间,才被仙明内阁五老解决!
而这个政策,名叫“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一出,直接被天下读书人歌颂,做梦都能笑醒。
为啥?纳税到一定程度,可是算作贡献的!
当贡献积攒到一定程度上,就会转变为功绩,就意味着会得到仙法!
这么一来,大明财政黑洞自然就被解决了。
当然,还有老爹朱高炽提出的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等利国利民的政策,都让仙明发展蒸蒸日上。
财政,土地问题,从开始就出现了,这些是本该就有的一些问题,从老朱自个开始,就把问题遗留了下来。
之后,就是大明的养“猪”制度了。
这玩意,源于老朱,发扬光大于老爷子的手笔!
藩王不能出封地,不能干政,就像是养猪,因为没事做,就是吃喝拉撒,生孩子。
孩子还有爵位,爵位按照制度还要给俸禄,庄园、田地、所以,后期子孙越来越多。
直接导致本就属于是寒冬的国家财政,更加雪上加霜,负担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的财政支出,全部是给了藩王和官员,对民间几乎忽略不计。
初期还好,子孙不多,财政负担不大,到了明末,子孙人数庞大,直接崩溃。
单单是嘉靖年间二十一年,皇室支出可以说是,占据国家财政支出比例的一半以上。
到了万历后期,财政年年赤字!
到了最后,只能大规模的削减开支,然后就是裁撤各种朝廷基础架构。
不裁撤最没用的,只裁撤最没发言权的!
然后没钱了,那就开始拖欠军饷,天启与崇祯两代,拖欠军饷成了常态!
直接导致军队气势弱,边军军闹饷事件层出不群!
辽东军务开始荒废,可以说,大明朝所有人,都是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异族野蛮部落,发展,成长,壮大。
期间毫无任何举措!
军费拖欠之后,开始拖欠官员俸禄!
本就历代官员工资最低一朝,到了明末连最低工资都没有了。
这祸,老朱不背,谁来背?这不都他开的好头吗?
然后官员没俸禄,自然不干活,或者自己去想办法搞钱,怎么搞?做坏事呗,通敌卖国呗!
贪腐成风,各级官僚如狼似虎,什么钱都贪。
就崇祯求爷爷告奶奶省吃俭用搞来的那点军饷,还没出京城,就要被层层盘剥,扒掉了一层皮!
到了崇祯后期,山穷水尽,各方各面全部拖欠之后,然后就连藩王的俸禄也开始拖欠了!
没有收入的宗室藩王开始搞事,枪杀掳掠,整个大明秩序直接崩溃!
最后,因为财政问题,导致萨尔浒大战、松锦大战、和如今的潼关大战,这三大战役失败!
彻底给大明亡国,敲响了丧钟。
而这些种种,归咎到底,还是两个字:财政!
也因此,朱瞻墡才会认为,明末的种种社会乱象,反贼,贪污横行等等,最后导致大明覆灭,全是财政原因。
那么财政的源头来源于哪里?老朱!
这些念头,在朱瞻墡脑海中闪过,此时甲板上的气氛依旧有些怪异。
尤其是看着老朱那一副拿捏老爷子的嘴脸,朱瞻墡都替他脸红,老朱这人,若论功绩自然空前。
可要论政绩和对大明的贡献,几乎没有,反而遗留下来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都还成了祖宗礼法。
“啧,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老朱意识到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源头时,那时他老脸上又该是何等表情。”朱瞻墡想着,突然对那一天的到来期待起来。
不过他却是没打算说出来就是了。
一来,仙明如今发展了起来,带动诸天大明,这些问题都不会在出现。
二来,自己一个晚辈,说出来没来由的得罪人。
主要是还毫无意义,没意义的事情就不要干了,干了就是吃力不讨好,给自己找罪受。
竟然没有我什么事吗?崇祯看了看太宗,又看了看师宗,又看了看武宗,心里非常的诧异。
说实话,他本以为太祖太宗会怪他,结果听太祖这意思,大明灭亡,跟自己关系不大?
“轰隆隆!”
就在这时,战船突然发出一阵轰鸣,速度也慢了下来,众人也都立刻回神。
“各位祖宗,我们到潼关了!”这时,浑身各种不自在的崇祯赶紧开口替众人解围。
听到崇祯的话,包括老爷子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潼关驻兵之地。
一袭盔甲,腰间配着长剑的孙传庭,站在军营打仗外,看着下方的将士们,眼底有不忍之色浮现而出。
这些将士们,今日一战,又不知道会有几人能回来。
对于这一战,说实话,他心里没有任何底气。
只能寄托于这背水一战了。
“那是什么!?”突然就在这时,只听人群中传来一声惊呼。
紧跟着所有人就感觉头顶一暗。
当众人抬起头看去时,包括孙传庭在内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一脸惊恐的看着天上漂浮着的恐怖大船。
船,竟然上天了?!
“……”
(本章完)